商洛特殊教育学校吧 关注:27贴子:301
  • 0回复贴,共1

【商洛电视台】商洛特殊教育学校杨春被商洛电视台特邀手语主持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题:走进无声世界
特邀嘉宾:杨春(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兼商洛电视台特邀手语主持人)
记者:宋秋雨 摄像:辛继成 记录:姚烨
记者:欢迎杨春老师来到“秋雨聊天室”。近日在商洛电视台“商洛时空”栏目的“牵手同行”节目里,人们看到您用手语同期主持节目。可以说,这是我们商洛电视媒介首次推出手语主持。

杨春:看得出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大力改善盲聋、弱智和肢残人群的生存和生活状况。现在商洛的聋哑人也可以通过看电视节目了解社会了。
记者:您的手语应该是在专业学校学的吧?
杨春:是的。我是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师范学院毕业的。
记者:您当时为什么选择上特教职业学院?
杨春: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叫阳阳,他小时候发烧打庆大霉素致聋,家里花了20多万元也没有把他的病治好。孩子很聪明、很可爱,但是却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了,有时看他很兴奋或是很焦急地比划着,但是却不明白他的意思,让人很怜惜。
记者:您是哪一年回到商洛的?
杨春:2003年我回到商洛,在市聋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记者:聋哑学生是不是特别敏感? 杨春:是的。当时我教的学生有8、9岁的,也有20岁左右的,我一边教授他们口语和手语,一边和他们像朋友、像兄弟般地相处。当时有个叫王力的学生20岁了,丹凤人,我比他大不了几岁,为了消除他和8、9岁儿童同班上课的自卑心理,我主动邀请他做我的助手,让他在照顾、管理年纪小的同学的过程中,正确树立自信心。还有一个叫刘冲的学生,商南人,年纪不大,但是自尊心特别强,每当课堂上看到别人都懂了,而他还不明白时,就觉得自己特别笨,常常撕扯自己的头发。为了让他从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课后我常常单独同他用口语和手语结合起来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为他补上一课,帮他调整心态。 记者:老师懂得口语和手语,能够和聋哑学生沟通,不过社会上大多数人还不懂这些,和聋哑人沟通就有障碍。
杨春: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写字和聋哑人沟通,不过特殊情况下不能写字,沟通就成了问题。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陈文杰,9岁了,洛南人,一次他生病住了医院,因为医生和护士都不懂手语,而孩子又很虚弱不能写字,我和魏老师星期天在医院整整守护了一天一夜,孩子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需要,只有我们明白,只有通过我们才能及时和医生护士沟通。
记者:是你们这些老师在聋哑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不过,聋哑学生走上社会后,他们要自己面对生活,他们的生活状况又会怎么样?
杨春:就拿我们聋哑学校来说吧,9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回到家里干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儿。只有个别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学生被父母送到宝鸡自强中专学习烹饪、手工制作、美容美发和茶艺等,算是有了一技之长。就说王力吧,他毕业时22岁了,老师们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同学结了婚,我推荐他和其他三位同学去了我姨父在洛南办的轮胎加工厂上班,因为是力气活,比较累,月工资给的是800元。后来他和社会上一些人认识后,被骗到了云南,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我把他妻子和儿子的照片多次发到他的QQ上,希望他能看到,早日回家。后来他终于找机会摆脱了欺骗挟持他的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回到了商洛。
记者:您作为商洛电视台特邀手语主持人,用特殊的语言形式为聋哑人解读社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还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杨春:是商洛电视台“牵手同行”节目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为更多的聋哑人服务,帮助社会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了解社会。
记者:感谢您到“秋雨聊天室”和我们一起走进聋哑人的无声世界。商洛目前有16.6万盲聋、弱智和肢残人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正在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改善,为盲聋、弱智和肢残人员提供平等、互助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和聋哑人一起牵手同行,共筑和谐社会!


1楼2013-02-24 17: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