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影随行吧 关注:199贴子:1,104
  • 13回复贴,共1

《心性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性图》原文

玄天上帝拱而问之:“道舍何也?”
太上曰:“心即舍,而性即道,清静斋戒 为之城 。
六根即六部宰辅,
六尘 即六贼 强梁 ,
六识即六门出入,
五欲 即五道井坑,
见、闻、知、觉 即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的家邦。
性道见而心常明,六臣四相同理国政。
若性道真明,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道而行,死而不怨,如此刑政能以坚固身心。
六门谨慎,六贼不起,内则六尘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
内外如一,性土太平。
若性道不明,爱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尘相背,四相作弊;
在外则六贼乱起,入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
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共为一致性土,君民同乐太平。
故名,王道者也。”
养生楹联,即“半帘月影三杯酒,满院花香一局棋。”


1楼2013-02-25 23:40回复
    武当丹道修炼图,主要包括《心性图》、《修真图》、《内景图》。作者第一次看到《心性图》、《修真图》、《内景图》这三张图,是1985年5月。当时武当山几乎没有现在这样的景区公路,作者一行四人徒步登上武当山的五龙宫景区。
    因为作者当时大病初愈,加之山道十分难行,足足用了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才爬到五龙宫。当时饥渴难耐,到了五龙宫很荣幸地吃到自称“尹显”的老道长招待的斋饭,而且晚上一到日落就酣然入梦。到夜晚九点多钟时,作者起床小解,借着月光发现一间破道房里面,老道长面壁端坐,正在打坐。他面对的墙壁上方悬挂着三副图和一块匾,其中图就是现在大家已知的《修真图》、《内景图》和“寿”字图,三图上方悬挂着一块木质匾额,题字为“芝田古鹿”,匾的右上边缘处刻字为“杨老(贺)炼师清拂”,左下边缘处刻字为“嘉靖十七年孟冬月 鱼 豕 姓立”。
    当时只是感到好奇,但并不知道这三张图及上方匾额中文字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所以看过撂过。直到后来坚持修炼老道长所授桩法和《武当》杂志陆续刊发了这三张图后,经过细细琢磨加上练功体会,这才逐渐发现这三张图的重要意义和科学价值。
    作者虽一再要求,老道长始终没有为作者把脉治病,而是教了几个桩法。因当时条件所限,既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摄影机,只能用随身携带的文稿纸将其要点记录下来,晚上在煤油灯下又凭记忆进行了整理,并在下山前得到了“尹显”老道长的确认。后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与武当山的道长们熟悉后,才从钟道烛道长那里知道五龙宫有一位自称为“隐仙”的老人,但说他不是住观道人。


    2楼2013-02-25 23:42
    回复
      《心性图》,是武当山道教全真龙门派为阐明“君治则国治,心治则百体自理”的以身喻国、治国如治身的心性学说理论,而巧妙地运用大众容易接受的“福禄寿禧”和“八仙”人物绘画及养生楹联藏字图,进行的宗教信仰宣传和丹道修炼中心性修炼的暗示。在此,我们只能剔除宗教宣传的内容,主要解读武当丹道中心性修炼的理法和技术。
      《心性图》为元明道士张三丰所创,为武当山所独有,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宗教庙观发现此图。心性学说,是《心性图》的核心内容。《心性图》三百余言正文中“心即舍,而性即道”之说,是吸收了全真道“本心即道,性在心中,本心即性”的心性学说理论的精华。由此推出性即道,道舍为心,以心守道,以清静斋戒做为守护“道心”的法宝,作为治国安邦的“护城高墙”。
      “心性”最早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尽心知性”的提法,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和天矣。”后来佛教各宗盛谈“心性”,如禅宗就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从宗教修炼的角度首次把心性问题提出来。
      禅宗说:“自心即是真性(佛性)”,明心见性,便顿悟成佛。道教接纳禅宗的“心性论”,是由北宋后期至金朝初年的张伯端、王重阳为代表创立的新道教开始的。新道教以张伯端为南宗,以王重阳为北宗,他们以“心性”范畴解释、会通传统道教的神、道诸范畴;又以身心、性命双修、双合来对应、提出“心性圆明”的思想。
      《性命圭旨·大道说》对儒释道三家心性学说也作了比较分析,儒家叫做“存心养性”,道家叫做“修心炼性”,释家叫做“明心见性”认为“心性者,本体也。”儒家叫做“执中”者,即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武当山《心性图》主述文字原版有247字,补正后应为251字;加上藏字联一幅14字和意会文字4字,共计269字。武当山《心性图》与《修真图》和《内景图》一样,均系道家内丹修炼的示意图。当然心性图更侧重于内丹修炼中心性的警示,这与《修真图》偏重于揭示命功功法和《内景图》兼顾性功和命功的图示特点,有着较大的不同。《心性图》的三百余言正文与“寿”字图、养生楹联图在内容上看似没有联系,但运用道教各派心性学说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发现三百余言的正文作为丹道修炼的性功修炼理论法则,而“寿”字图、养生楹联图作为丹道修炼具体方法的暗示,它们之间不无内在联系,而且相辅相成。


      3楼2013-02-25 23:47
      回复
        学习笔记:
        学道第一步是放松入静,等平时和打坐中的清静功夫到位了,则性道见而心常明。
        此时更需六臣四相同理国政,坚固身心,行王道,才能有进一步的成绩。


        4楼2013-02-26 15:56
        回复
          正如经书中说的,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5楼2013-02-27 15:38
          回复
            只有我在看
            慈悲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2-05 09:33
            收起回复
              求问,心性图有高清大图吗。谢谢


              IP属地:广西8楼2013-12-15 14: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