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一文学社吧 关注:8贴子:214
  • 5回复贴,共1

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完整的题目应该叫《我在读了N千部小说稿后体会到的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目前这样取其简洁。所谓“偏差”,当然是就我的“偏好”而言的。
  正如一位作者引述另一位令人尊敬的编辑的话,这些道理编辑都知道。但根据我个人的有限经验,很多作者确实似乎还不知道,或者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些问题。
  肯定会有编辑跟我观点不同甚至相反,我认为这是好事。
  胡适先生讲课的时候,说到张先生的看法,就说是“张说”,王先生的看法是“王说”,讲到他自己的观点,他名之曰“胡说”。下面说的,有些是常识,有些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凡是诸位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胡说”。
  新手在投稿、构思写作两个方面最容易出现偏差,下面分别汇报一下我的心得。


IP属地:浙江1楼2013-02-26 19:29回复

    特别说明:在任何一方面有极为突出的天才表现的,其他方面的缺点都可能被读者忽视。
      投稿方面容易出现的偏差:
      1.投“裸稿”
      2.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3.“编辑只认名家和熟人”
      投裸稿“裸稿”指的是只有小说正文的稿件。
      编辑首先是个读者,也有普通读者的坏习惯。我在书店里看陌生作者的小说,先看书名和封面,引起我的兴趣了,才会拿起来翻一翻,看看开头。如果不能勾起我进一步的兴趣,立即放回书架。
      我看到很多读者也是这样的。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出版者想了一些办法:
      1。把最刺激的(感官的,心智的)语言挑几句印在封面上;
      2。把故事梗概的前三分之二印在封底;
      3。把读者可能认可的评论者的佳评印在封面或者封底。
      我对陌生投稿者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投裸稿。除非编辑看到你的电子信的时候极为无聊,裸稿一般不会有被阅读的机会。
      你的投稿,除了小说正文之外,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素:
      1。标题和章节无误。
      2。作者署名和通联方式。
      3。200-800字的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怎么写,见本文附录)
      4。把你写的最好的几句(段)摘出来,放在前面。(很多人跟我说,全篇都好。呵呵,一听到这话,我就会感觉这作者没有鉴赏力。《莎剧》和《红楼梦》尚不能称“全篇都好”呢)
      5。开篇一定要夺目。这个有一些技巧,可以向成功的开篇学习。参看附录“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接到作者投来若干万字的小说稿,过2-3天,就来询问是否读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小说极为吸引我,恰好我这几天又有空。99%的投稿,我都是只看了内容梗概和开头,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放弃了。
      即便是有兴趣的稿件,要想在2-3天内读完,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谓予不信,请您试试看。所以,我在这里要请求谅解。


    IP属地:浙江2楼2013-02-26 19:30
    回复

      霍金在上大学前,决定要学习物理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建议他学医。老霍金说,物理系毕业生,如果不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只好去做中学教师。而医生呢,即使是三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当一类题材的小说流行时,我们往往看到,即使是不很高明的作品,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事情似乎是这样,但还要看到,就好比给《红楼梦》写续书一样,有很多还算有才华的人在做这件事,最后胜出的是高鄂。高鄂虽然不如曹雪芹,但比其他写续书的作者来说,到底是要高明很多了。
        模仿之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
        文字粗糙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李后主的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一般情况下,见要人之前,还是应该穿上正式衣服,精心化妆。
        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
        附录1:常见的具体问题
        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四个方面来考察。
        故事:
        1.看了很长一段还不知道主人公在忙活些啥,就是上面说的无事忙。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2.主人公干的不是好事。虽说好坏难言,我们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请把自己代入故事,假定你要做这个事情,问一下你最尊敬或者最亲密的五个人(从父母、配偶、姐妹、兄弟、师友中选),如果有三个人赞成,就算是好事。根据这个规则,小说《教父》中迈克做的,就算是好事了。
        3.情节缺乏刺激的力度。——现代人心,要么护着好几层的甲,要么长了好厚的茧子,用抓挠搔根本就没感觉,要用利剑扎刺砍斫。
        4.事件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
        5.故事老套。
        6.故事零碎。
        人物:
        1.人物平庸。
        2.人物浅薄。
        3.人物的道德不能被主流社会接受。
        4.人物雷同:自我雷同;与他人雷同。
        5.主要人物的境遇与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同情。
        6.一号主人公过于消极,次要人物过于积极,戏份与光芒盖过主要人物。(这点我同意!就如同恶魔法则一样)
        7.人物关系太简单。
        8.人物关系说服力不够。
        语言:
        1.花拳绣腿。舞文弄墨实在是行文的大忌。
        2.单纯搞笑。除了搞笑之外没啥说头。
        3.貌似高深,其实晦涩而空洞。
        4.粗口、秽语与**显多。
        5.太过平淡、直白。
        6.“新文艺腔”。
        7.生造。
        结构:
        1.开头长篇大论,议论并不高明。
        2.开头长篇写景,写法并无创新。
        3.故事线索不断变向,前后脱节。
        4.故事没有高潮,没有关键时刻或者焦点时刻。
        5.虎头蛇尾。
        6.篇幅太短或者太长。单行本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2-25万字之间。


      IP属地:浙江5楼2013-02-26 19:31
      回复

        附录2:关于故事梗概
          千万不要指望编辑还不了解故事梗概就会阅读全稿。如果没有故事梗概都,我就会要求投稿者提供。我也算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不会写故事梗概”。我心里会说:这都不会,那趁早别玩儿文字了。如果还想继续玩,就必须学会写故事梗概。
          如果投稿者能提供小说的“看点介绍”,那就更好了。
          故事梗概要达到如下目标:
          (1)说明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特点。
          (2)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等)。
          (3)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所在。举例:男一号要取得“校园歌手大赛”的冠军,以获得校花的爱情。困难在于,校花本人也参赛,不但实力超强,而且争胜心超超强,仇视任何打败她的人。
          (4)说明事件的结果。有“虎头蛇尾”这个成语,估计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事情。
          举个较短的故事梗概的例子:
          题名:《教父》作者:马里奥。
          普佐二战结束后,美国黑手党几大家族开始新的竞争。维托。考利昂人称“教父”,是最大的黑手党头目之一。他的小儿子迈克尔是长青藤盟校的优秀毕业生,战斗英雄,一直不愿意参与家族事务。他父亲遇刺受重伤后,由长兄桑尼代理家族事务。出于敌忾之心,在谈判时,迈克尔暗杀了对方家族的老大以及跟黑社会勾结的警官。他远走意大利西西里躲避,仇家追踪到这里,炸死他的妻子。主持家族事务的长兄桑尼也被仇家设计杀死。老教父康复后跟对手谈判求和,逃亡一年之后,迈克尔回到美国。老教父死后,迈克尔清除内奸,展开复仇计划,成功后被尊为新的“教父”。
          时间:二战刚结束,1946年。
          地点:美国、意大利。
          人物:老教父,迈克尔。
          特点:老教父,老谋深算;迈克尔,从白道精英候选人到黑道老大。
          主要事件:复仇,争霸。
          困难:仇家的毒辣手段。
          意义:保存自己,消灭对手。
          结果:迈克尔成为新的教父。
          第一看点:第一次在小说中得到揭露的黑社会内幕。
          第二看点:老教父在小说中阐述的所谓的“生活的智慧”。
          故事梗概的常见偏差
          (1)流水账。
          (2)说概念,谈感觉,看不出故事。
          (3)情节线叙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为的逻辑。
          (4)文理不通。写者要么不够认真,要么文字功底不够。
             我不认为一个不认真对待自己笔下文字的人能写出10万字的好书来。


        IP属地:浙江6楼2013-02-26 19:32
        回复

          附录3: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开篇不能立即打动读者,风险就是读者丢弃小说不看下去了。要立即就打动读者,我想,可以用下面几个办法试试看。
            1.点穴
            2.亮剑
            3.挥棒
            点穴:“点笑穴”,“点涌泉”,“掐人中”,“点膻中”。
            点笑穴。
            方法解说:开篇立即让读者笑。读者会期待后面还有更幽默的内容。
            注意:当然,不能低级趣味。要有一定的内涵。多年以前,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说,咱们做出来的东西,不能让比较有水平的人看不起。我一直记着这句话。
            我感觉还可以加上一句: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不能不敢给我们尊敬的人看。
            点涌泉。
            方法解说:张无忌在绿柳山庄陷阱中点赵敏的足底涌泉穴,目的固然是想让赵敏难受而说出脱困之门,但副作用却是让赵敏对无忌产生了爱情。这里就用这个意思。小说开头立即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爱情,或者唤起读者心目中隐藏的爱意,读者自然就会追着看。
            我感觉明晓溪的《烈火如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注意:这个方法尤其要杜绝低级趣味。
            掐人中。
            方法解说:掐人中的目的在于唤醒。用这个法子开头,目的是唤起读者心中隐藏的某种情感,在一片懵懂之中,这种情感立即生发、弥漫、凸显,占据了读者的心灵。也就是说,作者设想,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心中原本沉睡的情感立即激活。至于要唤起什么样的情感,我想,大致有这些:同情之心、敌忾之心、愤怒之心、好奇之心、仰慕之心……
            注意:如果唤起的是不很健康的情感,则要十分小心。
            点膻中。
            方法解说:在武侠小说中,点膻中其实就是点死穴。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找准穴位,摁住穴位而不用力,对方自然要听从点穴人的安排。小说开头点死穴,意思是:读者最关心的人物或者事件,在开头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参看马伯庸的《风起陇西》。
            注意:认穴要准。如果认穴不准,自以为点住了对手的膻中,放心地发号施令,结果必然十分危险:对手逃脱之后还会反过来发动攻击。当然,小说的开头如果没有拿住读者,危险只是读者跑掉。


          IP属地:浙江7楼2013-02-26 19:32
          回复

            亮剑。
              如果写作者不太知道读者的穴位在哪里,或者认穴不准,自然就不能点穴了。这时候,作者可以采取“亮剑”的办法开头。
              一把锋利的剑,只要招呼到对手身上,不论招呼到哪里,都会流血疼痛。这就是“亮剑式开头”要达到的目的:要让读者的心里感到刺痛。
              注意:我在前面也说过,现代人心,要么护着好几层的甲,要么长了好厚的茧子,用抓挠搔根本就没感觉,要用利剑扎刺砍斫。写作者要对读者心上的甲和茧的厚度和韧度有充分的估计。好不容易有个读者看你的开头了,定要“一剑见血”,刺痛他之后,让他有报仇之心:)这样,写作者就成功地留住了读者。
              跟“亮剑”相对的是“藏刀”。呵呵,这就是所谓的“后面写得好”。如果对手看你手里没家伙,掉头不顾而去,你再追他,恐怕……失之交臂而成千古恨了!
              挥棒。
              方法解说:如果一个写作者说:我既不会认穴,手里也没利剑,那怎么办?
              那你一定要找一根厚重结实的棒子,开头立即挥出。即使没有命中,也有呼呼风声,足以动人心魄。像武松那样,把哨棒用力挥出,虽然击中的是树枝,也把老虎吓一跳。
              这也可以造成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局面。
              注意:棒子一定要结实。像武松的哨棒,一碰就断,那是不好的。:)
              以上所说,用了几个比喻。我再次声明:比喻是在一点上像,其他几点不像。如果能对您有一点启发,我就十分高兴了。
              不止十个人问我:你吹得这么溜,怎么不自己写呢?
              我的回答是:唉,我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当然,“大志”和“高眼”是相对于我的“疏才”和“低手”而言的。在真正的志大眼高者看来,我的“志”和“眼”都不值一哂。


            IP属地:浙江8楼2013-02-26 1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