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上大学前,决定要学习物理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建议他学医。老霍金说,物理系毕业生,如果不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只好去做中学教师。而医生呢,即使是三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当一类题材的小说流行时,我们往往看到,即使是不很高明的作品,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事情似乎是这样,但还要看到,就好比给《红楼梦》写续书一样,有很多还算有才华的人在做这件事,最后胜出的是高鄂。高鄂虽然不如曹雪芹,但比其他写续书的作者来说,到底是要高明很多了。
模仿之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
文字粗糙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李后主的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一般情况下,见要人之前,还是应该穿上正式衣服,精心化妆。
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
附录1:常见的具体问题
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四个方面来考察。
故事:
1.看了很长一段还不知道主人公在忙活些啥,就是上面说的无事忙。这是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2.主人公干的不是好事。虽说好坏难言,我们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请把自己代入故事,假定你要做这个事情,问一下你最尊敬或者最亲密的五个人(从父母、配偶、姐妹、兄弟、师友中选),如果有三个人赞成,就算是好事。根据这个规则,小说《教父》中迈克做的,就算是好事了。
3.情节缺乏刺激的力度。——现代人心,要么护着好几层的甲,要么长了好厚的茧子,用抓挠搔根本就没感觉,要用利剑扎刺砍斫。
4.事件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
5.故事老套。
6.故事零碎。
人物:
1.人物平庸。
2.人物浅薄。
3.人物的道德不能被主流社会接受。
4.人物雷同:自我雷同;与他人雷同。
5.主要人物的境遇与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同情。
6.一号主人公过于消极,次要人物过于积极,戏份与光芒盖过主要人物。(这点我同意!就如同恶魔法则一样)
7.人物关系太简单。
8.人物关系说服力不够。
语言:
1.花拳绣腿。舞文弄墨实在是行文的大忌。
2.单纯搞笑。除了搞笑之外没啥说头。
3.貌似高深,其实晦涩而空洞。
4.粗口、秽语与**显多。
5.太过平淡、直白。
6.“新文艺腔”。
7.生造。
结构:
1.开头长篇大论,议论并不高明。
2.开头长篇写景,写法并无创新。
3.故事线索不断变向,前后脱节。
4.故事没有高潮,没有关键时刻或者焦点时刻。
5.虎头蛇尾。
6.篇幅太短或者太长。单行本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2-25万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