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ela吧 关注:908贴子:39,008

东欧诸国资本主义复辟纪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1楼2013-02-26 21:35回复
    先挖坑。会陆续更新,不过同时会有时间间隔。


    2楼2013-02-26 21:36
    回复
      不妨,慢慢搞。积累资料为主。


      3楼2013-02-26 21:38
      回复
        此外,“罗马尼亚CP继1967年改革之后,于70年代继续进行新的探索。1978年3月,党中央通过《关于完善财经领导工作和计划工作的决议》,决定在保持中央集中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财经权限。企业的利润留成由过去的30%增加为40%。企业实行独立编纂,财务自理。1982年10月,罗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国家经济单位劳动人民参与筹集经济发展基金法》(草案)。经全民讨论后,被大国民议会通过。新法令规定,职工可以在本企业入股,自愿认购,不得转让但可以继承。入股者年终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分红,利润一般在年利5%—8%之间。法令还规定,由劳动群众筹集的股金总额不得超过该单位固定资金的30%。在农业方面,1982年4月大国民议会通过了《罗马尼亚合作单位劳动报酬法》,规定以生产队、组为单位进行定额承包,报酬按其完成实物产量的比例支付。”
        ——《世界通史》
        (顺便,改开初期田朝国企实行的也是这个“利润留成制”,当然之后就“利改税”了)


        6楼2013-02-26 22:17
        收起回复
          目前手头罗马尼亚的材料大致就是这些,其它国家的过几天会陆续补充。(东欧诸国的资料比较零散)


          8楼2013-02-26 22:28
          回复
            想来想去接下来还是再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驱南斯拉夫吧(因为尚未完成所以谢绝插楼,讨论东欧问题可以例外)


            10楼2013-03-01 09:38
            收起回复
              南斯拉夫48—65年间的资本主义进程,在《三评》中就已经有颇多揭批。这里不作太详细的论述。
              整理一下大致的脉络。


              11楼2013-03-01 09:44
              回复
                1948年苏南决裂,铁托集团整肃情报局分子。
                1951年底原南斯拉夫PLA改名“南斯拉夫人民军”,1952年11月召开南共六大,把南斯拉夫CP改名为南共联盟。
                (我还是那句话,“光荣属于南斯拉夫CP,不属于南共联盟,光荣属于南斯拉夫PLA,不属于南斯拉夫人民军。”)


                12楼2013-03-01 09:55
                收起回复
                  经济上:1949年起南斯拉夫开始向英美借外债。
                  逐步取消外贸垄断制:“从一九五○年开始,铁托集团就取消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一九五三年颁布《外贸经营法令》,允许企业独立经营对外贸易,允许企业直接和西方垄断资本企业进行贸易。一九六一年,铁托政权又实行了一次外汇外贸制度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放宽进出口的限制。对于重要的再加工材料和若干消费品的进口实行“完全自由化”,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放宽其他商品的进口限制。对于所谓自由进口的商品所需要的外汇,可以无限制地供应。”(《三评》)
                  “铁托政权取消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就是向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大开门户。铁托集团接受大量美援,向帝国主义大开门户,在经济上的后果是什么呢?
                  铁托政权取消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就是向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大开门户。
                  第一,南斯拉夫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倾销市场。
                  帝国主义国家的大量工业品和农业品涌进了南斯拉夫的市场。为外国垄断资本服务而大发横财的南斯拉夫买办资本家们,为了追逐私利,对于国内能够生产、甚至有大量库存的商品也源源进口。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政治报》承认,“随处都能发现”南斯拉夫工业“正处在外国工业的不断的和非常复杂的竞争的打击下”。
                  第二,南斯拉夫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投资场所。
                  南斯拉夫的工业企业,许多是靠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建立起来的。许多外国的私人垄断资本直接打入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家投资银行总经理帕皮奇说,在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六年这段期间,“国外资金的参加,达到经济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五”。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一九六二年二月五日说,南斯拉夫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西方”。
                  第三,南斯拉夫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原料基地。
                  从一九五一年开始,铁托集团就根据美南“军事援助协定”,源源不断地供给美国大量战略原料。据一九六一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的材料,一九五七年以来,南斯拉夫出口的镁、铅、锌、锑等重要矿产,有一半左右输往美国。
                  第四,南斯拉夫的工业企业变成了西方垄断资本企业的装配车间。
                  南斯拉夫很多重要工业,都是按照西方国家的许可证,依靠进口再加工材料、零件、部件和半成品来进行生产的。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处在西方垄断资本企业支配之下。
                  事实上,南斯拉夫的许多工业产品,是从国外进口现成的零件,加以装配,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当作自己的产品出售的。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斯拉夫《星期三消息报》说,“我们某些工业部门开始变为特种商业组织,它们不是进行生产,而是进行安装,仅仅把自己的商标贴在他人的产品上。”
                  在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就成为西方垄断资本的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斯拉夫不论在财政经济等各方面,都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结成不解之缘,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附庸。”


                  13楼2013-03-01 10:13
                  收起回复
                    不过感觉前南斯拉夫“利用外资”还是更侧重于贷款,据称正式允许FDI是从1967年开始的。按照《世界经济》1979年第09期的《南斯拉夫利用外资和开办合资企业情况》一文,“ 南斯拉夫吸收外国投资,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67年南斯拉夫颁布了第一个外国投资法,允许外国资本直接在南投资,同南合办企业。此后,南斯拉夫政府对有关法令作过多次修改和补充,逐步放宽了条件,进一步鼓励外国在南扩大投资。1978年4月,又颁布了新的“外国人向南斯拉夫联合劳动组织投资法”。1968一1977年,南斯拉夫同外国共签订了164项联合投资合同,总投资为261亿第纳尔 (约合16.5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为57亿第纳尔(约合3.53亿美元),占总投资的22%。南斯拉夫的外国投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和西欧国家。 这期间,一半以上的联合投资合同是同西德、意大利和美国签订的,而其中美国投人的资本最多。”
                    (http和://wuxizazhi和.cnki和.net和/Article谐/SJJJ197909004谐.html谐)
                    目前还没有找到前南斯拉夫允许外商独资企业的资料,由此看来,容许外商独资企业很可能是特色的首创。


                    14楼2013-03-01 10:27
                    收起回复
                      苏共中央公开信在辩护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说,南斯拉夫农村的“社会主义成份”已经从百分之六增加到百分之十五。
                      可惜的是,就连这些可怜的百分比,也并不是社会主义成份。
                      苏共领导所说的百分之十五的“社会主义成份”,无非是指铁托集团所推行的“农场”和“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等农业组织。然而,所谓“农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农场。所谓“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实质上是一种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它不但不触动土地私有制,而且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植富农经济的发展。
                      贝尔格莱德出版的《南斯拉夫农业问题》一书中说:从合作社“今天的情况和它们所起的作用来看,它们丝毫不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其说它们的作用是在建立农村的社会主义据点,不如说在发展和帮助资本主义因素。有这种情况,这些合作社是富农分子的联合”。
                      铁托集团给予“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向农民收购农产品的垄断权。这种所谓“合作社”在它的商业活动中,凭借这种特权,利用农产品价格自由涨落的条件,大做投机生意,剥削农民。一九五八年南斯拉夫农业减产,“合作社”和其他商业机构就趁机哄抬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一九五九年的农业收成有所增加,“合作社”就破坏同农民签订的收购合同,减少收购数量,不惜让农产品烂在地里。
                      “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和“农场”,大量雇用长期的和临时的工人,进行剥削。据一九六二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的材料,一九六一年,仅仅各种“合作社”雇用的固定工人,就有十万多名。此外,还有大量的临时工人。据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南斯拉夫《劳动报》透露,雇佣工人“经常受到最粗暴的剥削(劳动日长达十五小时),他们的个人收入通常是十分低微的”。
                      由此可见,这些所谓“社会主义成份”的农业组织,都不过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组织。
                      剥夺贫苦农民,发展资本主义农场,这是铁托集团在农业方面的基本政策。铁托在一九五五年就说过:“我们并不放弃在南斯拉夫有一天将以某种方式把小农庄合并起来……。在美国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必须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九五九年,铁托集团制定了“农地使用法”,个体农民如果不能按照规定的条件使用土地,就由“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或“农场”对他们的土地实行“强制管理”。这实际上是用剥夺贫苦农民,强制兼并土地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农场。这是道道地地的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三评》
                      (按,由此看来,南斯拉夫不仅是分田单干的先驱,还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先驱)


                      17楼2013-03-01 11:03
                      回复

                        这样,南斯拉夫就将各企业的权力授予选出的由15至120个成员组成的工人委员会。除了必须由企业的全体职工投票表决的问题外,工人委员会负责作出企业的目标决策和最重要的生产决策,其职权大致相当于美国公司的董事会。工人委员会又推选出5至11人作为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来执行决策任务。除此之外,正如前边所说,工人委员会还在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工作委员会的推荐下正式任命经理,这个工作委员会对经理的职位实行公开竞选,并向工人委员会推荐它所挑选的候选人。选举完成后国家机关就不再介入企业的内部事务,而企业的经理则成为该企业的执行官员,他代表该企业同所有其它组织打交道。
                        在大企业中,除整个企业的总的工人委员会之外,还有该企业的各个附属单位选出的工人委员会。南斯拉夫称这些附属单位为“联合劳动基层组织”,它们在实行工人自治之后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工人自治制度刚建立时,新成立的国营企业可以用永久借款的形式获得必要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企业每年向联邦政府缴纳该资本的6%的固定费用。已建立的企业的扩大,其资金来源于用自己积累的收益所进行的投资,或来源于向银行系统借款。各工业可以根据国家财政计划的规定获得长期和短期贷款。在每类工业中,各个企业投标竞争以获得贷款。贷款最后付给那些愿意出最高利息的企业。国家银行或投资银行在分配贷款时,也要考虑其它因素,如贷款的偿还期限和借款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国营企业必须为劳动集体成员之间的分配负担一切费用,并保证有净收入。每个企业可以自由地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支付工人的工资和购买原料,而且在不实行价格控制时,可以自由决定其出售的产品的价格。
                        但是在实行工人自治制度的初期,南斯拉夫的国营企业根据分散的国家计划和恢复自由市场经济的计划而得到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不很大。虽然典型的工厂、矿井或农场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但是仍要受许多的间接的控制,这些间接控制来自6个不同的组织:财政国务秘书处、国家银行、企业所在的地方公社、与企业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经济协会和工业联合会、代表国营企业工人的工会,以及与国营企业的事务有密切关系的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地方委员会。
                        上述组织中的一些组织,如经济协会和工业联合会,是为了填补联邦各部取消后形成的空白而成立的。在实行计划经济的那几年中,联邦各部协调所有国营企业的活动,现在这种协调职责则由各经济协会和工业联合会来承担。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南斯拉夫经济又起了集中的作用。其它机构,如财政国务秘书处和国家银行,定期检查国营企业,了解它们履行契约义务和完成政府的年度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的情况。公社、工会和共产主义者联盟可以对管理委员会和企业经理施加压力,使之遵守联邦政府规定的政策方针。由于国营企业的事务始终处于政府的议事日程上,而且间接的控制和压力非常广泛,所以这些企业的经济自由远远少于西方世界中的企业的自由。”


                        21楼2013-03-01 12:03
                        回复

                          “随着转向实行工人自治制度,1950年之后,南斯拉夫不再实行苏联式的集中计划,政府虽然还编制5年计划,但是这是类似于法国、荷兰、挪威和瑞典20世纪中期制订的那种指导性计划。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这样松散地制订指导性计划的过程中,已经不再编制有关工业企业和部门的详细年度计划,联邦的计划部门只提出“年度经济政策决议”或预测,以指明下一年度预期的宏观经济趋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外部的当事人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协调,则主要留给自由的市场机制去完成。
                          因为还没有其它国家曾经试图将工人自治和自由市场机制相结合,所以南斯拉夫政府为推行自己的特殊经济体制,不得不完全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进行试验。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的20多年中,南斯拉夫所做的试验包括:广泛的和有限度的价格控制,具体的和一般的工资和个人收入指标,集中的投资指导和各企业决定自己投资的广泛自由。在这20多年分散的工人自治制度下,南斯拉夫经济也出现了多次扩张与收缩的波动。
                          在南斯拉夫协调企业与其外部当事人的经济活动的机制方面,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1965年的经济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1965年之前,南斯拉夫企业外部的经济活动协调机制是集中的计划与市场协调相结合,集中的计划仍然占主导地位,纽伯格和达菲将这种协调机制称作“看得见的手”体制。1965年的经济改革之后,南斯拉夫主要通过市场来协调单个企业与其外部的当事人的经济活动。
                          也正因为如此,联邦德国研究经济体制的学者们才认为,只是到了1965年的经济改革之后,南斯拉夫才确立了其工人自治的市场经济制度。这样,就可以将1950年到1965年之间南斯拉夫实行“看得见的手”体制的整个时期,看作它在企业中的工人自治的基础上从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965年的经济改革这次改革综合采取的措施包括:
                          ——取消了国家掌握的社会投资基金,其全部资金转入银行通过贷款渠道投入经济;
                          ——大规模清理价格体系,以国际市场价格为标准,调整国内价格比例关系,减少各种价格补贴,正式承认市场上自由形成的价格,规定了自由价格、协议价格和国家控制价格这三种价格形成的方式,使南斯拉夫的产品价格更加接近国际市场的价格;
                          ——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紧缩银根,压缩政府开支,规定个人收入增长不得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则;
                          ——改革税制,使企业可以自由地支配大部分企业收入;
                          ——统一汇率,降低关税,鼓励出口,实行外贸自由化,鼓励外国投资。
                          在南斯拉夫1965年的这次经济改革之后,其农业和工业的产品价格之间直接的国内价格失调现象不再存在,国内价格也与世界的价格一致了起来。
                          作为1965年经济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1965年南斯拉夫改革了其银行制度,1966年又将其银行制度分散化,其方法是:取消公共投资基金,将基金转给3家联邦专业银行放贷;允许国营企业成立银行;要求所有的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按照严格的经济标准,不得徇政治之私。
                          1965年银行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不仅要更好地控制货币和信贷的供应,还要以经济上合理的标准使用短期和长期贷款。
                          1965-1966年的银行改革使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摆脱了大部分银行事务。1965年以后,不再由国家银行批准对银行客户的短期贷款,国家银行只限于在数量上控制短期贷款和货币的供应,其性质和职能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中央银行相似。1965年的银行改革后,地方政府也不得再单独成立银行,地方银行改由工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成立,希望工业企业在银行管理上发挥作用,使发放的贷款更符合经济上合理这一标准。
                          1965年的银行改革还取消了总投资基金组织,由此使联邦政府摆脱了投资银行的事务。其后的投资贷款主要由地方和共和国的投资银行负责。
                          德国和美国研究经济体制的专家们都认为,只是在1965年的经济改革之后,南斯拉夫才真正变成了市场经济,因为此后它主要通过市场来协调单个企业与其外部的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当然,南斯拉夫的这种市场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协调机制,因为它以企业中的工人自治为基础。”


                          23楼2013-03-01 12:23
                          收起回复
                            到这里,南斯拉夫的材料也差不多了吧。
                            预告:下一个是波兰(除南斯拉夫外唯一一个成功分田单干的国家)。


                            27楼2013-03-01 14:55
                            收起回复
                              按照《南斯拉夫的对外关系》一文:
                              “南同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近年来,南每年从这些国家(不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获得的贷款占整个国外贷款的60一75%,其中英、美,西德3国占60%左右。南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的经济技术合同每年达1600个以上。不完全统计,1983年南与西德签订的合同达652个,与意大利签订135个,与美国签订123个,与奥地利签订91个,与瑞士签订86个……。1983年南与外国签订长期生产合作合同430个,其中2/3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的。另与发达国家签订业务技术合作合同97个,获得专利资料291项。在南建立的合资企业中,发达国家占的比重也最大,如1983年签订的96个合同中,发达国家占92个(西德36个,美国12个,瑞士11个)。南也在蚪方发达国家建有或参与建设了200来个从事贸易、生产、投资和旅游业务的自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南在国外完成的投资建筑劳务中,西方发达国家约占18%,其中西德就占10%。南同这些国家的外贸额在南外贸总额中的比重,7O年代中期以前达50%,后来降到40—45%,近几年逐步回升,1987年又超过了50%。
                              同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68年10月建立了直接的外交关系,双方的合作占有重要地位1970年3月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1970—1973年)并成立了混合委员会。1973年6月签订的、第二个贸易协定除扩大贸易往来外,还规定实行技术合作,财政合作乙社会合作(解决共同体国家工作的南斯拉夫工人的地位问题)及其他类型的长期合作。双方提供最惠国待遇,实行最大限度的进出口自由化。但1974—1976年欧共体禁止进口牛肉,使南受到很大损失。1976年12月双方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宣言”。1980年4月又签订了“南斯拉夫一欧洲经济共同体合作协议”(1983年4月1日生效,无限期),同时还签订丁煤钢协议、第一个5年财政议定书和5年过渡性贸易协定等。此后,双方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南斯拉夫的农产品和所谓“敏感产品”,欧共体国家实行限量免税进口(超过限量部分要征收关税),其余工业品完全免税进口。1988年12月双方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为南参加“尤里卡”科技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南与欧共体国家的贸易额约占南与西方发达国家贸易额的2/3。西德是南第二大贸易伙伴,1987年双方贸易额约为36亿美元, 占南外贸总额的15%以上。意大利是南第三大贸易伙伴,1987年双方贸易额约达27.7亿美元, 占南外贸总额的11.6%。南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级经济技术和财政合作中,欧共体占60%以上。为了加速克服经济困难,目前南正积极寻求参加欧共体一体化的途径。”
                              (http和://和euroasia和.cass谐.cn/news谐/60172.htm谐)
                              顺便,南斯拉夫本来就是西欧共同市场的联系国,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进一步加强了与西欧的所谓“生产技术合作”,由此推测,这是否就是“集中上马了补偿贸易项目”的背景?(也只是推测)
                              南斯拉夫资本在第三世界(主要是中东和北非)倒是也有活动(特别是搞合作经营),不过感觉它对西方的附属国一面还是更突出。而且在苏东坡之后,就算之前已经有“开始榨取第三世界国家”的苗头也算玩完了吧。


                              30楼2013-03-01 21: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