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联吧吧 关注:65贴子:577
  • 20回复贴,共1

意境是对联艺术的灵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联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汉语文化特点的表现上是很突出的,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得汉语言内涵更加丰富,也显示了汉语的一种特长所在。不少的对联爱好者偏爱对联的形式,看轻对联的意境,使得对联更形式化。这也导致对联缺少灵气,缺乏灵感。所以意境联吧的组建,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展示意境的姿态,使得对联在意境方面的作用得到一个高度的发挥,从而促进对联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丰富对联文化的思想性内含,让对联爱好者在精神层面上积极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3-04 12:28回复
    从经典对联的意境看对联的水平
    上联:烟锁池塘柳
    下联:炮镇海城楼
    此联,爱好对联的朋友大概都熟悉,是联界公认的高水平联作。尽管也有很多异议和争议,但对此联的水平还是肯定的。此联好就好在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并且饱含文化元素。特别是下联的应对在意境的扩展上大气磅礴,彰显志者情怀和智慧,是提升对联整体水平之所在。
    初读上联,立刻就会领会到自然景象的那种画面——池塘,垂柳,炊烟。一个“锁”字用得尤为意深。整体又巧合传统的五行文化元素,使得意境更为玄妙。下联的对应有一定的传奇性,也是一种天作之和。由炮台的作用为底垫,是国事之运,也是情景之和,非志者无意理会。前段时间在联吧看到不少联友虽很自负,也无能胜出者,终不敌原对。甚至不少人通过平仄对此联提出质疑。显然有鸡蛋里边挑骨头之嫌。此联的成功之处就是切合了意境,使得语意通畅,文理兼得。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佳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3-04 20:00
    回复
      宁静旷远的意境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为此,传说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像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像蕴含著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於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於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意境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画家把这种情感写与笔端,让后人欣他的作品丰富的内涵。在中国美学史上,意境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比较晚的。唐代的艺术批评从佛学术语中引进了境和境界的概念,用来表示画家艺术表现的对象和创作的艺术形象。唐宋以后,意境的概念才开始出现在艺术批评中。通过清代的作家、批评家的讨论、辨析和广泛使用,意境的内涵更趋丰富、深刻和统一。意境理论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先秦时代,中国古典美学已经一般地研究了心与物的关系,认识到人之情是外务感动的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深入探索形象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了艺术创造中的主观情感的地位的情景统一的问题,要求“以形写神”,做到“气韵生动”,注意对审美对象的内在特征的把握,自觉追求艺术的“滋味”。中唐释皎然、司空图主张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可以意冥,难以言状”,更重视表现作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趣意兴。南宋严羽的“别材”、“别趣”说,清王世禛的“神韵”说,都从不同方面逐步深化了意境的美学特性,使倾向于“表现”的中国古典艺术这一主要特征更为明晰突出。现常用于图片,网名,等的感觉。编辑本段特征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意境的本质特征是 “生命律动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的同构关系。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因此我们说,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1)表真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3)传万物之灵趣。编辑本段区别意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编辑本段诗歌方面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
      意境(15张)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编辑本段修饰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词条图册


      6楼2013-03-15 18:25
      收起回复
        关于意境的思考
        基于3楼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就我个人的理解谈谈意、境、意境的概念及其义理。【意】为心之音,心有所思,思有所想,想而为意。为人之心理活动。有心则有意,有意则有情,为感性层面标识符。
        【境】名词,泛指一定的域,是存在的空间,也是思想的世界。是理性的一个平台。
        【意境】是心中所想之意和外界所感之境交汇而成之象。是思想层面的一个元素。
        在文学创作方面,意境是脱不开的因素。从一个字的使用,一个词的组成,以及一句话的表达上都离不开意和境的结合。诗词、对联、散文、诗歌这些精粹文体更是如此。意境是一个概念,不是语义(当然,意境一词本身也有它的语义)。但意境是语义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义和语意之中表达的是思想,在语义和语意之外表达的是意境。语义是局限性的,而语意是广泛的。一个字,一个词,都有语义,而字词联合表达的才是语意。意境是更外层的。语义要明确,语意要通畅,意境则要求的是清晰。不能一塌糊涂。意境不明,字词华丽,即便音韵合仄也是败笔。就像用错别字写书信文章,一两个字错了,别人可以意会,大部分都用错字,人家还能理解吗?
        举个例子:
        芽菜店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此联想来联友都知道,这是个特殊联,格式是一体混元,要识玄妙,须解语意,要解语意须明意境。如果不知出处意境是难明的,只有知道是芽菜店,才能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心境)思,这个意思逆向构思就是意境之所在。这样以来就不难理解了。即:
        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
        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
        语意为:
        上:(芽菜往)—|(再往)—|,——(的)|
        下:|—(了)|—(了)||(就更)—(了)
        意境正是芽菜店主人所希望的。尽管意境低俗,但正是一种意愿。平常人平常心,不平常的构思,使得意境明晰,也就义理明确了。但不平常的格式,使得文人费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3-15 18:35
        收起回复
          简单来说,意境:
          意:指诗意,指作者要表达的真正主题。
          境:空间或境界。
          意境就是融情于景,寄景于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举例: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境:
          上联写宝剑
          下联写梅花
          意:
          勉励人要有毅力


          8楼2013-03-15 18:45
          收起回复
            置顶一般都列精品


            9楼2013-03-15 20: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