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吧 关注:2,530,585贴子:17,255,857
  • 3回复贴,共1

【转帖】中国人在国外抢购奶粉,最终给谁丢脸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2013年02月18日 08:17:31
来源: 人民日报 72【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给世界的印象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往往建立在一些非常具体的事物上,比如我们输出的物质类、精神类产品,甚至包括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言谈举止。
  中国人海外抢购奶粉快酿成国际性事件了。有媒体报道,由于中国人大量采购德国奶粉,导致德国的妈妈们望着超市被扫荡一空的柜台只能望洋兴叹。因此,为了德国婴儿有奶吃,有德国奶企宣布:本公司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言外之意,他们的产品不再卖给中国人。
  而此前,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经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春节前几天,有报道称香港也拟限定陆客在香港购买奶粉最多两桶,而且还有可能将游客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下调,以此来提高陆客到香港购物的成本。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到海外购买婴儿奶粉不是图便宜,而是对国内奶业在经历“大头娃娃”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以后的失望。所以,海外限制中国人购买奶粉的举措,首先该脸红的是中国奶业。
  一个可以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的妈妈们放心,使她们舍近求远地到海外去为下一代找奶吃,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事情。今天,德国企业宣布的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也许只是一种“歧视”,有朝一日海外的奶企们调整了生产和市场策略,不再“歧视”中国人,而是开始更大规模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奶企面临的可能就不再是让人失望这么简单。
  第二个该脸红的是我们的监管体系。
  如果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是企业技不如人所致也就罢了,现实的怪异是,在国内信誉不高的食品企业,他们的出口产品却照样能被挑剔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吃进胃里。不是外国人的胃没我们金贵,而是我们这些食品企业出口产品的标准远远高于国内,是完全可以让人放心的。
  这就说明,不是我们的企业不能生产出高标准的食品,而是他们可以不这样做。
  其中道理也很简单,由于国外食品监管比较严,一旦产品质量出问题,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的出口企业,成本再高也得达标。而中国的监管机构比较而言就总是那么有弹性,甚至让企业可以找到许多“变通”之法,用更节约成本的办法来“搞定”。所以,国内食品安全的被牺牲,监管机构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在一些企业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建立的时候,监管机制不完善,更加影响了国人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加速把他们推向海外。
  最后,该脸红的还有我们全体国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给世界的印象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往往建立在一些非常具体的事物上,比如我们输出的物质类、精神类产品,甚至包括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言谈举止。所以,国人海外到处抢购奶粉,无奈之外,也会脸红。(萧 然)
上文是从新华网转发过来的,作者提出的三个该脸红的,我读完以后,为作者感到脸红。
作者认为第一个脸红的是中国奶业,我认为不是,企业固然有社会责任,中国奶业有责任为本国婴儿生产出合格奶粉。但是资本从来都要追逐利润,无疑生产假奶粉的利润要高于合格奶粉,假奶粉能在市场上通行无阻的情况下,真奶粉还有生存空间吗?我们不能要求企业为了道德做亏本生意吧,即使有这样的企业,请作者给出企业的生存模式!
作者认为第二该脸红的是监管体系,也不对,如果非得给监管排位,监管也应该是第一,不应该是第二,这个关系到千百万人生命的事情,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事情,政府居然敢疏于监管,这肯定是一个视国民如草芥的政府,国民对他无可奈何的政府,一个无赖的政府,否则这种激怒全体国民的政府,国民随时可以让他倒台的!如果让我说,第一,是政府缺乏责任,政府对监管部门没严格的要求,否则,监管部门有这个胆量吗?我知道监管部门是政府的监管部门,如果政府不管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自己管自己吗?
最让我脸红的是作者提出的第三个脸红,居然是全体国人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了,感觉到作者思维非常怪异,作为新华社记者,怎么能想到全体国人该为此脸红了呢?在计划生育制度下,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承载着两个家庭的梦想,中国人即使自己不吃不喝,也不愿意让家庭唯一一个孩子被奶粉扼杀在襁褓中,毕竟人种要延续下去。难道全体中国人都疯了吗,自己国家合格的奶粉不吃,非得要吃经过千山万水,艰难险阻才到达国内的高成本奶粉吗?显然不是,如果要让中国的独生子女放心地吃国产奶粉,强有力地政府只要稍加关注,其实做到这点毫不困难的:严格监管整个生产流程,对投放市场的奶粉严格检验,政府官员首先采购自己的奶粉,恢复中国人的信心,国人还继续在世界上抢购奶粉,除非是疯了。
似乎还记得三鹿奶粉事件被揭露以后,三鹿的那个女董事长被判无期,在死刑制度没废除的情况下,判这个女人无期,肯定是轻判了,如果问那千百万被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毒杀的家庭,该如何处罚这个女人,我断言多数受害者都要扒这个女人的皮,所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是广大中国人的心愿,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就这个女人,居然在众目睽睽下被判了个无期。
但是三鹿董事长对这个判决非常不服气,她本人认为对她的处罚过于严厉,对此,我非常理解,因为她提出的理由足够充分了,在奶粉中加三聚氰胺的几乎是中国乳业的全部现象,也不是她的三鹿首创或者独创,到最后她成了替罪羊,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同罪者应该同刑,为什么人家活得好好的,独有她一个人坐大牢呢!
真正为中国人到处抢购奶粉的其实只有一个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是谁呢?大家用心去想吧,我想这不是一个困难的思考题,不要被这个新华社记者忽悠了。


1楼2013-03-05 08:59回复
    出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from China,世界各国都对TC人严防死守。


    2楼2013-03-05 09:02
    回复
      奶粉只是一方面,现在我们还有食品安全可言吗?
      从农药蔬菜、激素家禽、添加剂超标辅食零食、瘦肉精猪牛肉、避孕药水产,你们说你还能有什么安全食品?


      3楼2013-03-05 0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