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吧 关注:109贴子:5,698

我对秦腔的一点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陕西秦腔的历史  
 哈哈。仅仅是资料贴! 

切不可认为内容就是对的。 

我不赞同秦腔的历史这么早。 
所谓:三十年变腔,百年变调!今日之你,非昨日之你。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局限于地域内盲目自夸,丝毫不顾及历史的真实性。凡是史料, 与我有利者,采用;每有利者,遗弃。这对我们文明的传承很不利。这种狭隘的地方主义,短期内满足了一方人的虚荣心理,但是混淆视听,为祸远矣! 

秦腔之历史,远不过清初,近易俗社改革声腔动其根本。今日之秦腔非民国之秦腔,民国之秦腔,非清末之秦腔;清末之秦腔,非清初之秦腔。 


现在秦腔,无论声腔,主奏乐器,无论是表演形式,无论是切末,和民初时候几乎不能认为是一个剧种!! 

所以,陕西人盲目自大的地域观念,一直让我感到非常反感。 

中国梆子戏的真正鼻祖是山陕交界处,黄河大拐弯的地方,山西叫做蒲州梆子。 

蒲州梆子随着晋商红遍全国。 
徽剧随着徽商走遍全国。 

无论是蒲州梆子还是徽剧,乾隆时期都叫做:花部。什么叫花部,其实就是官方认为的流行歌曲。 

官方认可的高雅音乐叫做:雅部。包括:昆曲等。 


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是昆曲! 

梆子的鼻祖是蒲州梆子。 

现在的秦腔历史不过才70年的历史!易俗社几乎变更了老秦腔所有的要素,除了剧本。即便是剧本,也修改了很多。 

另外:解放前,公开出版物上的“秦腔”是指河北梆子! 

这一点,大家没有想到吧。原来,秦腔这个词语在解放前是河北梆子的名称! 
解放后,为了划分据种,才把秦腔用作陕西中路梆子的称谓。 

还比如:豫剧,解放前是指河南境内所有的戏剧。解放后,专指河南梆子。 

河南梆子其实也是统称,它包括:豫西梆子,豫东梆子,沙河梆子,祥符梆子。 

其实,南阳梆子,怀州梆子也应该归于这个序列,但是国家把它们另外划了剧种:宛梆,怀梆!! 

梆子最早的用途是:军事。  
 



1楼2007-06-29 22:34回复
    写的貌似有道理 只是秦腔觉得很有气势 看得也少 不感妄断


    3楼2007-10-29 16:35
    回复
      • 222.66.98.*
      以前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在豫东和鲁西都叫梆子,没有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这个名称,一母生两子,肯定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但最大的区别就是名字。

      所以有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之称,至于谁像谁,就和兄弟一样,谁出名就和谁像谁一样。还有先入为主的元素。

      另外,梆子也不是泰安的梆子一支独秀,郓城县的山东梆子剧团一直存在呀。


      4楼2007-11-15 17:46
      回复
        哎,没办法,又打击山东人的感情了。所以,你用了一个富有深意的词语:一母生两子。这个词颇照顾了山东人的面子。但是,这个词很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

        作为山东人,我们当然愿意让自己的梆子具有独立的意义,但是这种独立意识没有历史渊源,是解放后才人为划分的。

        河南梆子无疑具有强烈的独立的剧种意识,在这其中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叫:范粹庭~!他让河南梆子真正走入正轨,从一种玩艺,变成艺术。

        河南梆子在早期,根本就不是一个剧种,而是豫西调和豫东三调具有很大的差异。豫东三调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就比较强。
        这些东西,我们最好研究一下。

        最后,郓城县的山东梆子剧团一直存在,确实不假,嘉祥县的山东梆子剧团存在也不假,但是,但是,但是,但是,都——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

        好像,比较活跃一点的,仅有泰安的吧?


        5楼2007-11-15 18:56
        回复
          明确的说吧:豫鲁梆子,是母子关系,而不是两子关系。

          这样说,很显然让山东朋友不能接受。没办法,作为山东人,我觉得面子终究不如科学重要。

          我们反正不能像陕西的一些朋友吧,他们认为:秦腔是秦国时期就有了。

          中国人总是有一种狭隘的地域主义情绪,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贴吧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济南人攻击青岛人,青岛人谩骂济南人;
          兖州人攻击邹城人,邹城人谩骂兖州人;
          山东人攻击江苏人,江苏人谩骂山东人。

          最可笑的是:苏北人攻击苏南人,苏南人谩骂苏北人,好像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省。


          狭隘的地域观念,狭隘的地域情绪,让我们丧失了最起码的是非观念。


          6楼2007-11-15 19:04
          回复
            • 222.66.98.*
            楼上的哥们也太实在了。赞一个,我一直跟踪郓城县梆子剧团,虽然走了些弯路,但活得好好的,目前还在郓城县巡回演出呢,干吗说成人家半死不活的。

             济宁的山东梆子剧团好像基本上都倒闭了,弄得连个传人也没有,不过可喜的是济宁市豫剧团又挂出来梆子剧团的名称了


            7楼2007-11-16 13:07
            回复
              • 222.66.98.*
              苏北人攻击苏南人,苏南人谩骂苏北人,这个问题很复杂,远比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复杂,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省,一个楚文化,一个吴文化,其差别远远大于山东齐文化和鲁文化,再加上方言不同,以及部分朋友的不理智,文化这个东西太深奥了。呵呵


              8楼2007-11-16 13:11
              回复
                坦诚地讲:

                我认为苏南浙西文化是中国最富有文人气质的文化,最富有魅力。

                想想吧,说着吴侬软语,天地就是一个座庄园,是多么的让人向往。

                据我的统计,清朝南榜,苏南浙西的进士占有百分之八十!

                清朝状元,光苏州一个府,就占了四分之一。

                据外国人统计,苏南浙西在清朝时候,GDP已经占据了清朝的百分之三十。


                9楼2007-11-16 17:26
                回复
                  • 222.66.98.*
                  楼上的先生所说的这种现象,这个应该主要是宋朝时北人南移造成的。汉族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开封迁到了临安,一些文人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层人士也跟着南移,但是我觉得根还在北方,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差距逐渐变小,慢慢的还会平衡过来的。
                   
                   现在的苏南和浙西已经不是以前的苏南和浙西,特别是苏南,尤其是中国解放前和解放后一百多年的震荡,一些传统的东西也逐渐的消失,六十年代苏南的“上海孤儿”就说明这个问题。说句真心话“上海孤儿”的存在使我对苏南的好感消失了一大半。

                  可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32.htm


                  10楼2007-11-19 09:29
                  回复
                    • 222.66.98.*
                    50年代参加上海会演,山东代表团有“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两个剧种,窦朝荣、刘桂荣、李云鹏是山东梆子代表,刘君秋、司凤英、刘玉朋是河南梆子代表 。

                     我觉得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之分不要用苏南人和苏北人之争来比其余,两码事情。

                     
                     历史上山东梆子的科班叫被称作高调梆子班,高调梆子不等同的河南梆子,秦腔也叫称高调梆子。解放在山东境内无山东梆子之说,大家习惯叫作梆子,就和鲁菜一样,山东人平常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菜叫作鲁菜。也不会在山东境内强调山东人一说,但有河南梆子之说,就是解放前,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境内的高调梆子和河南梆子科班是划分的很清楚的。
                     
                     至于搂主认为山东梆子不出豫东梆子和祥符调的范围,看来你年龄小,对豫剧先入为主了,我不敢苟同,本来这两个地方人员来玩密切,尤其是戏班的流动性大。听老艺人讲,山东境内的梆子科班对豫东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豫东梆子对山东梆子的影响。

                     因为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是在相互联系中在各自的地域发展的,任何一方都不是母本,谈不上母子关系,这个与上党梆子和枣梆的关系不一样,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应该是山东枣梆和河北西调的姊妹关系,只是鲁西南和豫东太近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冰箱技术是西方传过来的,新飞冰箱的和海尔冰箱同时发展,我们不能认为新飞冰箱技术和海尔冰箱技术是母子关系吧。


                    11楼2007-11-25 12:49
                    回复
                      • 222.66.98.*
                      河南的东西就是河南的,山东的东西就是山东的。河南的坠子书唱得比较好的是山东人,但还是河南坠子书,也没有被称作山东坠子书。
                       
                       建议大家在写文章前,多查些资料,多调研一下事实,免得给大家造成误会


                      12楼2007-11-25 12:55
                      回复
                        赞同楼上下列观点:

                        1,50年代参加上海会演,山东代表团有“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两个剧种,窦朝荣、刘桂荣、李云鹏是山东梆子代表,刘君秋、司凤英、刘玉朋是河南梆子代表 。 

                        2, 我觉得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之分不要用苏南人和苏北人之争来比其余,两码事情。 

                        3,河南的东西就是河南的,山东的东西就是山东的。河南的坠子书唱得比较好的是山东人,但还是河南坠子书,也没有被称作山东坠子书。 


                        3,历史上山东梆子的科班叫被称作高调梆子班,高调梆子不等同的河南梆子,秦腔也叫称高调梆子。

                        4,历史上山东梆子的科班叫被称作高调梆子班,高调梆子不等同的河南梆子,秦腔也叫称高调梆子。解放在山东境内无山东梆子之说,大家习惯叫作梆子,就和鲁菜一样,山东人平常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菜叫作鲁菜。也不会在山东境内强调山东人一说,但有河南梆子之说,

                        5,本来这两个地方人员来玩密切,尤其是戏班的流动性大。听老艺人讲,山东境内的梆子科班对豫东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豫东梆子对山东梆子的影响。 



                        本人完全不赞同下列观点:

                        1,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境内的高调梆子和河南梆子科班是划分的很清楚的。 
                         
                        2, 至于搂主认为山东梆子不出豫东梆子和祥符调的范围,看来你年龄小,对豫剧先入为主了,我不敢苟同

                        3,因为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是在相互联系中在各自的地域发展的,任何一方都不是母本,谈不上母子关系,这个与上党梆子和枣梆的关系不一样,山东梆子和河南梆子应该是山东枣梆和河北西调的姊妹关系,只是鲁西南和豫东太近了。 

                        4,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冰箱技术是西方传过来的,新飞冰箱的和海尔冰箱同时发展,我们不能认为新飞冰箱技术和海尔冰箱技术是母子关系吧。


                        13楼2007-11-26 07:55
                        回复
                          • 222.66.98.*
                          举个例子来说吧,山陕木匠师傅到河南传艺,一个河南人学了山陕木匠的手艺,又有山东人跑到河南学艺,也有可能是直接跟山陕的木匠学的,也有可能是跟山陕木匠的河南徒弟学的。但在河南的师傅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之前,不能说学的是河南的手艺。而是还应该是山陕的手艺。所以不能说山东木匠的手艺的母本是河南的手艺,还应该说是山陕木匠的手艺,河南派的手艺受益和山东的木匠手艺还应该是姊妹技术。

                           当然,咱们山东的木匠不可能到河南去学艺,因为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是咱们山东鲁西南人,举个例子而已,哈哈。

                           枣梆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前,在郓城(包括梁山县的部分地区)被称作做泽州调,如果当时在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伊伊伊呀那个富有韵味的唱腔前,外地人到郓城来学,不管她以后怎么发展,她的母本仍然是山西的泽州调,也就是上党梆子,我们不能称作她的母本是咱们枣梆。只能说是经郓城流传的。同样我们山东梆子也称作山陕梆子经河南流传过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原来山东梆子的味道,尤其是大生的唱腔,比如窦朝荣先生的大本嗓子唱腔,秦腔的味道很浓的。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辅导员是个山西人,他吼了一嗓子秦腔,感到特别亲切。


                          14楼2007-11-26 15:36
                          回复
                            • 222.66.98.*
                            更正一下,我的辅导员是个陕西人


                            15楼2007-11-26 15:43
                            回复
                              • 222.66.98.*
                              说一下,这个和地域情结没有什么关系,只想把事情讨论清楚


                              16楼2007-11-26 16: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