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凯吧 关注:26贴子:5,297

回复:【古风斟酌】古代那些有名的女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上官婉儿
又称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
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上官婉儿14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21楼2013-03-16 18:27
回复
    20、蕙心兰质旖旎才情巴蜀女诗人.名妓--薛涛.
    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初读此诗,似清空一气;讽咏久之,便觉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
    她,人品风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能吟咏书写.当时城里的浮浪子弟争相和她交游,以博得她的欢心为荣。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薛涛这位流芳千古的风流才媛。
    她花容朋貌,才华绝世,名重一时。历事剑南川西十镇帅幕府,并制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涛笺”。然而到了后世封建文人那里,她却蒙受了“轻薄桃花逐水流”的不白之辱。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薛涛之诗恰如其人,质朴如白衣处子婷婷独立毫无俗态,表白其胸襟,荡荡然如一泓清水。


    22楼2013-03-16 18:28
    回复
      22、甄洛
      甄洛,又名甄宓(fú)〔注〕,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睿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据说,甄洛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为甄家子女看相,刘良看到甄洛的时候,大惊失色,指着尚是幼儿的甄洛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
        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都上楼去看,唯独甄洛不动。姐姐们奇怪地问她,甄洛回答:“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
      年九岁,喜书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常用哥哥们的笔砚来写字,哥哥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24楼2013-03-16 18:28
      回复
        23、描龙绣凤,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苏惠。
        她,字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
        她,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
        她,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之中。
        远近乡邻将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睿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据说,甄洛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为甄家子女看相,刘良看到甄洛的时候,大惊失色,指着尚是幼儿的甄洛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
          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都上楼去看,唯独甄洛不动。姐姐们奇怪地问她,甄洛回答:“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
        年九岁,喜书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常用哥哥们的笔砚来写字,哥哥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25楼2013-03-16 18:29
        回复
          25、花蕊夫人
          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考者90余首。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宋太祖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见了她并命她赋诗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传说花蕊夫人最终的归宿是被赵匡胤纳入后宫,并一直得遇恩宠,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命运坎坷羁袢的女子也算善终了。
          《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谢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27楼2013-03-16 18:30
          回复


            28楼2013-03-16 18:30
            回复
              27、唐琬
              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是陆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
              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世情薄)。


              29楼2013-03-16 18:30
              回复
                29、空谷幽兰 艳冠群芳 传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红颜。晚明之际,这里诞生了一位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的才女——董小宛。


                31楼2013-03-16 18:30
                回复
                  30、不许人间见白头、西晋名媛——绿珠。
                  数千年的漫长封建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社会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妇女始终处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不知有多少如花女子被默默吞筮了一生。绿珠,这位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集天地之灵气的奇葩,却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在短暂的一生发出夺目的光华。
                  她的肉体的代价虽值到珍珠三斛,然而她的精神的价值却谁也无法估量。最终的坠楼而死,已超越了为石崇守节的意义,而是向不公开的命运发出最强烈的抗争。千载而下,芳名不朽,不知赢得了人们多少的歌颂!


                  32楼2013-03-16 18:31
                  回复


                    33楼2013-03-16 18:31
                    回复
                      32、巾帼英雄 须眉比之竟折腰-------梁红玉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
                      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
                      她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
                      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
                      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木兰、武则天、粱红玉而已,昭君、貂禅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根本与前三者不可比拟,而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还待考证。
                      一位风尘女子,能在历史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于其它九位文妓的经历。
                      这样一位不输须眉、为国为民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侠之大者”,如若她甘为第二,那谁


                      34楼2013-03-16 18:31
                      回复
                        33、倾城名花、薄命红颜、钱塘名妓--苏小小。
                        好想与你同撑一把油纸伞,飘荡在悠悠,悠悠的钱塘岸。
                        那搁浅的小船成了遥远的梦,静静的小河湾,成了历史照片。


                        35楼2013-03-16 18:31
                        回复


                          36楼2013-03-16 18:32
                          回复
                            35、何处风来气似兰 自写幽香纸上看 ——马湘兰
                            明代女诗人、女画家,秦淮八绝之一。她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
                            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马湘兰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
                            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种如兰的圣洁。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墨兰图”上题这样一首诗: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37楼2013-03-16 18:32
                            回复
                              37、乱世名姬 柔肠侠骨--李香君
                              李香君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绰号“香扇坠”。
                              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顾横波、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柳如是、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传剧《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赢了最高声誉。
                              她忠于爱情,矢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由此改写!


                              38楼2013-03-16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