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眉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说明当时的妇人描眉,多以黑色深色为主。
先秦时流行阔眉和细眉,且以长为标准。
春秋时期,妇人多以“蛾眉”为标准。如《硕人》中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汉代是古代眉妆史上第一个高潮。由于此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形成正盛,女子依附男子而生。故为悦己者容。贵妇中流行以长眉为基础的眉饰,亦有八字眉、远山眉、惊翠眉、愁眉等。
晋时还有翠眉,当时很流行的面妆就是 “翠眉警鹤譬”。(见崔豹《古今注》)我们从江淹的《丽色赋》及多首唐诗申都可以看到咏翠眉的文句。翠眉已成为美女的代称。此外,还有柳叶眉,或称柳眉,指画成纲长的秀美之眉。
隋炀帝重金从波斯进口大批螺黛,以供后宫女子画眉之用。颜师古《隋遗录》载:“由是殿角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黛五斜,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绎仙得赐螺子黛不绝”。当时亦盛行长峨眉。杨广巡幸江甫,其中有位名叫吴绎仙的女子,因画长眉而显美貌,为隋帝宠幸。隋炀帝喜欢看宠妃吴绛仙画眉,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地痴看。他还对别人说:“ 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唐初又流行广眉。唐诗人张籍《倡女词 》:“轻鬓丛梳阔扫眉。” 开元、天宝后,长眉再度时髦,又称柳眉。唐诗人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
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女子纷纷效法,称其为新妆,诗人徐凝描述这一场跟风的潮流为:“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虢国夫人自炫美艳,常常素面朝天,然而淡扫蛾眉还是要的。风【蟹】流天子李隆基狻有眉癖,张泌《妆楼记》记载说:“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十眉为鸳鸯眉(八字眉)、小山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却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横烟眉)、倒晕眉。
五代时,眉样已经非常丰富,而且画眉的流行程度远非汉唐时可比。韦庄的《荷叶杯》写道:“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谒金门>中: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女冠子》词:”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宋代时流行西域传入的翠绿色“青雀头黛”,晏几道《六么令》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远山”是西汉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宋代画眉时尚是汉代时尚的复古。
元代的后妃多画一字眉。
明清崇尚秀美,眉妆复归纤细弯曲。
lx上图文并茂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