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车爱好吧 关注:6,187贴子:25,338
  • 11回复贴,共1

DeSoto历史及DeSoto Airflow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照例,今天没什么好吐槽的,人还是那几个人,帖子还是那几个帖子。
-----------------------------------------------------------------------
帖子构架:
原文搬运实在是没有任何吸引力,今天试着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而今天这个帖子的主要构架来自于,um车致的一篇文章。我试着加上几个不同品牌的矛盾纠纷,和车型纠葛。
ps:这是一次尝试,一次伟大尝试。


IP属地:江苏1楼2013-03-28 18:28回复
    对于desoto这个品牌,没什么印象,在喜爱老车之前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如何翻译才是正确的,有的音译为德索托,有的称为冒险家,而关于称为冒险家的故事我想大概是这样的,数百年前西班牙拓荒者兼探险家Hernando de Soto初次来到北美大陆时,发现了密西西比河流域,他用武力征服了这里,统治着比此前任何一位北美开拓者都要广阔的领土。数百年后,以DeSoto命名的城镇乡村遍布美国东南部。了解地理或去老美游玩过的人就相当了解这个故事。而到了19世纪初,克莱斯勒用这个名字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在我了解了这段故事以后我对desoto的印象就两个词语,不凡、短暂(冒险家都是这样的,在我的印象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3-28 18:36
    回复
      1939年,DeSoto诞生10年,它的母公司克莱斯勒集团已经成为了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同时也基本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获此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其定位平价的车型,比如DeSoto。在这一年,DeSoto成为了克莱斯勒1500万美金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仅仅DeSoto的外形革新,就花掉了克莱斯勒上百万美元的金钱。或许这也成就了被称为“好莱坞造型”的新DeSoto。它们的广告中这样写到“Ginger Rogers驾驶着好莱坞最棒的汽车-DeSoto”。
      技术方面,DeSoto也没有疏忽,1939年一项全新的“Handy-Shift”技术被应用到它的身上。一个安装在方向盘后方的换档拨杆控制着选装的三速变速箱。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油耗。而另一项贴心的发明则是“安全指示灯”,它随着速度的变化而改变时速表的颜色,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指数。

      DeSoto Series S6 1939
      1941年,DeSoto在造型设计上找到了新的灵感:“Rocket”车身。同时,DeSoto身上诞生了其最著名的配置,半自动变速箱,一台名为Simplimatic的源自克莱斯勒4速变速箱。很快,DeSoto的广告中就打出了“无需再用离合换档,你驾驶的是新DeSoto!”事实上,这一变速箱技术一直延续到1953年才进行了小幅升级。而这一新技术加上亮丽的造型,让DeSoto的产量达到了99,999台。


      IP属地:江苏5楼2013-03-28 19:59
      回复
        而对于DeSoto Airflow的表述就更为蛋疼了,她是经典但是并不让消费者买账。
        1934年克莱斯勒倾力打造了一款创新车型——Airflow,该款车是历史上首款流线型汽车,首次尝试改变了汽车的基本造型,以流线为主的车身减少了行驶中来自空气的阻力。故事是这样的:
        Airflow的创新设计来自工程师卡尔-布瑞尔的好奇,他好奇汽车外形对汽车运动的影响、行进中的汽车与周围空气的关系。布瑞尔最初的灵感来自奔跑中的鹅,发现它们把翅膀展成一个“V”型的姿势。于是,布瑞尔和另外两名克莱斯勒工程师弗瑞德-泽德和欧文-斯凯尔顿开始了一系列的风洞实验,探讨自然界的哪种外形前进阻力最小,并适用于汽车。为此,克莱斯勒专门在高地公园建造了一个风洞,截止1930年4月他们一共测试了50多款不同的模型。
        工程师们发现当时流行的两厢汽车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让人吃惊的低效,甚至这种车型在倒车的时候反而阻力更小。根据前期对各种外形的实验结果,他们开始着手设计新车的造型。首先他们采用了单片式车身,在加强结构的同时减少累赘,更加轻快;然后流线型的轮廓使空气绕开车身向后流动,而不是垂直冲向前脸儿。
        Airflow的创新不仅限于外形,内部也有重大调整。
        当时传统的两厢车后轮上承担了65%的车身重量,而当汽车载客时,重量分配会更加失衡,后轮承重大概超过75%,威胁到路滑时的操作安全性。所以这种汽车后轮弹簧系数较高,乘客的感受相对比较颠簸。
        因此,克莱斯勒采用了创新的悬挂系统,不同于当时的传统汽车,他们将发动机前移到前轮上,座椅也相应的前移使其都位于轴距范围内,而不是位于后轮上,从而整个车身的重力分配前轮承担到54%,接近50:50的比例,使前后弹簧承受相同的压力,操作性更强,乘坐更加舒适。
        总之,该车型拥有良好的功率重量比,它的结构完整性也优于当时的其他汽车。
        在Airflow上市之前,克莱斯勒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秀,他们把当时传统汽车的车轴和转向装置前后颠倒过来,“倒开”着车穿过底特律城。这场秀确实引起了不少轰动,克莱斯勒市场部门认为此举向公众暗示克莱斯勒不久将会有意外的大动作,也暗示着即将上市的新车将不同以往。
        虽然克莱斯勒在市场宣传上也下足了功夫,但是销量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其创新的设计,对汽车的焊接技术提出许多挑战,使得工厂面对很多技术和费用的压力。一方面汽车产能上不去,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节的失误,早期购买的气流车在使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很多汽车历史学家认为销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此类外形不能接受。整个汽车前面的各部分被整合到了一起,从而显得过于现代,超过了公众能够接受的范围。
        第一年,Airflow总共销售了10839辆,克莱斯勒同时段的传统车销量是其2.5倍。
        落井下石的通用汽车对此展开了一场媒体攻势,旨在激起市场对此车型的深度怀疑。总之,舆论总是坚持认为这种新型车身不安全,尽管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当时克莱斯勒在很多电影院播放了一则辟谣广告:一辆空的Airflow被推下宾夕法尼亚州的悬崖,结果是车身虽然破损,但是仍然可以开动,外形也可以辨识。
        由于市场对该款车缺乏兴趣,1935年被刺痛的克莱斯勒对车身做了一些改造,让外形更加迎合大众的口味。最主要的改变是散热格栅不再是原来的瀑布造型。克莱斯勒还引进了同样全钢结构的传统车Airstream,这款车比气流车更受欢迎,销量也好,因为这款车只是看起来像流线型,实质上基本还是传统型。


        IP属地:江苏7楼2013-03-28 20:13
        回复



          这台车是矛盾的,她不仅登上了,最经典的100辆汽车,也登上了最糟糕的50辆汽车,Airflow之所以会登上最差汽车榜,完全是由于这款车“生不逢时”。20年后,这款车上许多设计才被人们所认可,其中便包括气动单式车身、钢框架、接近50比50的前后重量分配以及较轻的车身重量。在1934年,当时的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最初的几款的Airflow上存在一些关键的故障,与当时技术条件水平较低有密切关系。克莱斯勒与德索托曾试图对Airflow进行调整,但不良的印象早已停留在消费者的心中,销量十分糟糕。在面对一款预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车型时,美国消费者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出拒绝。
          换句话说Airflow是一次大胆尝试,上文也提到了克莱斯勒对于市场做出了变化,虽说早已违背初衷。
          此次失败对克莱斯勒以后的车型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回归保守和主流,直到1955的forwardlook问世。

          ---------------------------------------END--------------------------------
          水平有限


          IP属地:江苏8楼2013-03-28 20:21
          回复
            伟大的尝试加1!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03-28 20:39
            回复
              唉···


              IP属地:福建10楼2013-03-28 21:3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3-28 23:18
                回复
                  现在越发觉得老车顺眼了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3-29 21:18
                  收起回复
                    如果有老车外貌协会的话,相信我也是其中一员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3-03-29 22: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