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别传: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依易设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解玄颇有缪错,更为立法,并著明杨、释宋以理其滞。
虞翻这里说的“我连一个知己都没有了”。我们一直YY他说的知己是孙策啊。后来忘帝曾经提出刘基,不过被否决了。但是现在我怎么觉得很可能是陆绩呢?
首先,虞翻和陆绩都是天才级别的人物,都是以神童出名,是《吴书》里学术成就最高的两只。而且不光是通一经,两人在很多领域都有相当的成就。这种天才跟凡人显然没什么话好说的,所以才有虞翻这样的感叹。
其次,两人的专业相同。虞翻治《孟氏易》,陆绩治《京氏易》,虽然我不知道这两者具体的区别在哪里。。。但是虞翻显然是认可陆绩的学术成就的,而虞翻对很多人都不认可。(“经之大者,莫过於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叹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释,复不及谞。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
然后看到绿绮等人对陆绩和虞翻思想的分析,陆绩对《太玄》的推崇,虞翻写的“扬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门。”可见两人的三观非常一致,很谈得来。
以及,两人都喜欢给孙权找茬,可见他们的爱好很一致。
而所谓“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两人出身相同,背景相近,可谓门当户对。
可以想象,当虞翻来到交州,望着满眼的甘蔗田、荔枝树,想起那个少年,那个世界上唯一能懂得他思想的人,这也是他曾经走过的地方,可是没想到他竟然先自己而去了,自己空有一身医术,却没能救下他。不由仰天长叹:“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虞翻这里说的“我连一个知己都没有了”。我们一直YY他说的知己是孙策啊。后来忘帝曾经提出刘基,不过被否决了。但是现在我怎么觉得很可能是陆绩呢?
首先,虞翻和陆绩都是天才级别的人物,都是以神童出名,是《吴书》里学术成就最高的两只。而且不光是通一经,两人在很多领域都有相当的成就。这种天才跟凡人显然没什么话好说的,所以才有虞翻这样的感叹。
其次,两人的专业相同。虞翻治《孟氏易》,陆绩治《京氏易》,虽然我不知道这两者具体的区别在哪里。。。但是虞翻显然是认可陆绩的学术成就的,而虞翻对很多人都不认可。(“经之大者,莫过於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叹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释,复不及谞。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
然后看到绿绮等人对陆绩和虞翻思想的分析,陆绩对《太玄》的推崇,虞翻写的“扬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门。”可见两人的三观非常一致,很谈得来。
以及,两人都喜欢给孙权找茬,可见他们的爱好很一致。
而所谓“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两人出身相同,背景相近,可谓门当户对。
可以想象,当虞翻来到交州,望着满眼的甘蔗田、荔枝树,想起那个少年,那个世界上唯一能懂得他思想的人,这也是他曾经走过的地方,可是没想到他竟然先自己而去了,自己空有一身医术,却没能救下他。不由仰天长叹:“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