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打天下的人来说,道德就算不上什么了。这时道德就成了工具,收买人心的工具。虽然项羽杀义帝,刘邦哭祭义帝之类的事没什么直接效果,诸侯联合是因为实力上的利益。但长此已久,当刘项差距不那么悬殊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跟着一个“道德”的人,比较安心,能获得更大利益。
忠心,是封建统治者最厉害的武器,把道德的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也不只是封建统治着的一己之功。适当的忠心确实是社会所必需的。但是那时代所赞扬的忠心,早就超过了“适当”的范围。
有时候想想,现在我们对祖国的爱和那个时代张良对他故国的爱,是很不一样的,很不一样。他对故国的责任更多源于那个时代所讲的“忠”,人的一切其他感情追求都可以在这个道德观下,变成私心,从而被压抑。这样的矛盾,会使人自己折磨自己。求之不得最痛苦,才越高者,追求越高。
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实力,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他能掌控多少。
而权谋的本质,就是通过牵动几点来改变形势。也就是把所拥有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当时韩的实力摆在那里,韩成又没刘邦那样的本事,张良即使再有谋略,韩发展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小诸侯国,而他又拥有那样的旷世奇才,怎么会没想到过要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值?但他又不敢想,他被复国的责任缚得太紧。形势裹挟着每一个人,这样的乱世,又有谁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不知韩成被杀后,张良在无限的痛苦、绝望、愧疚中,是否内心最隐秘的地方会悄悄透出一丝放松,这是形势,是苍天为他做的选择,他不用再被矛盾煎熬,他也别无选择。
谁又能想到,几千年后,无数的人读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历史,为他唏嘘辛酸,大胆揣度着,那样的感情。千年的时光,早已冲淡了那样的感情,历史的波涛,淘洗着那段纷杂的形势,同时又生出无数朵浪花。今日我们已经很难判断那些细节孰真孰假,但至少,我们记下了那样一个人。那样清风般的风骨,明月般的眼眸后,隐藏着瀚海深渊,天地春秋,以及,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