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将番禺城烧毁,故南海郡署曾南迁50里(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教授谓在今顺德简岸),后又迁回番禺。司马迁《史记》已言明番禺是“珠玑、犀、果、布、瑇瑁之凑”,班固《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多了银、铜、象牙三大商品。可见,番禺城被毁后,民间贸易仍不间断,手工业发展加快(铜、银、象牙都是手工业原料)。东汉末年建州城时,当地已具备工商业繁荣、农业发达的条件。东汉建安年间,东吴以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野……建安二十二年(217)迁州番禺,筑立城廓”(《水经注·泿水》)。但步骘城不是秦南海郡城的全部,而是秦南海郡城西半部(大半部),即只修复赵佗王都部分。赵佗王都基本上为步骘恢复,故步骘城即赵佗城址。
步骘城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北面即在今越华路南面高坡上。
步骘城即子城,由东汉末建城至唐未有改建记载,故唐城即步骘城址。步骘城为南越国都西半部,汉初为都会,汉末仍为都会。《汉书·地理志》说:“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可见此城历久不衰。
步骘城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北面即在今越华路南面高坡上。
步骘城即子城,由东汉末建城至唐未有改建记载,故唐城即步骘城址。步骘城为南越国都西半部,汉初为都会,汉末仍为都会。《汉书·地理志》说:“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可见此城历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