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①董万仑: 《东北史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②持此说者有韩国的卢泰敦 ( 《古朝鲜中心地的变迁》,《韩国史》23,汉城大学 1990 年 8 月) 、宋镐晸 ( 《关于古朝鲜的族属问题的考察》,《韩国史论》第二期) ; 朝鲜的金用玕、黄基德 ( 《纪元前千年纪前半期的朝鲜文化》,《考古民俗》1967 年第 2 期; 中国的张博泉 ( 《东北地方史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年) 、林沄 ( 《“燕亳”和 “燕亳邦”小议》,《史学集刊》1991 年第 2 期) 等。③持此观点者有日本的秋山进午 ( 《中国东北地区金属文化情况》,《考古学杂志》53 卷、54 卷) 等。④持此说者多是主张辽宁省的曲刃青铜短剑为秽貊遗存的学者,如我国王成生 ( 《辽河邻近地区短铤曲刃剑研究》,《辽宁文物》1982 年总第 1 期) 。⑤持此说者主要是刘子敏 ( 《貊族考》,《北方民族》1996 年第1 期; 《 < 山海经 > 貊国考》,《北方文物》1996 年第 4 期) 。⑥刘子敏: 《貊族考》,《北方民族》1996 年第 1 期。⑦关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族属,学界亦有不同看法,但从目前来看,倾向性的意见还是 “东胡文化”,持此观点代表性的学者是靳枫毅 ( 《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考古学报》1987 年第 2 期) 。⑧李文信: 《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社会科学辑刊》1979 年第 1 期。⑨刘子敏: 《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社会科学战线》1996 年第 5 期,下同。⑩ 〔朝〕孙永钟: 《关于大宁江畔的古长城》, 《历史科学》1987 年第 2 期。11 苗威: 《古朝鲜研究》,香港亚洲出版社 2006 年。
12 刘子敏: 《 < 山海经 > 貊国考》, 《北方文物》1996 年第 4期; 《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 《社会科学战线》1996 年第 5 期。13 14 靳枫毅: 《论中国东北地区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 上) 》,《考古学报》1982 年第 4 期。15 满承志: 《通化县小都岭出土大批石范》, 《博物馆研究》1987 年第 3 期。
16 阎素义: 《对吉林省馆藏石范的初步研究》, 《博物馆研究》1987 年第 3 期。
17 20 25 集安文物保管所: 《集安发现青铜短剑墓》, 《考古》1981 年第 5 期。18 张雪岩: 《集安青铜短剑及相关问题》,《博物馆研究》1995年第 1 期。19 梁志龙: 《辽宁本溪刘家哨发现青铜短剑墓》,《考古》1992年第 4 期。21 22 梁志龙、王俊辉: 《辽宁桓仁出土青铜遗物墓葬及相关问题》,《博物馆研究》1994 年第 2 期。23 26 孙进己等: 《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24 34 刘俊勇: 《百年来大连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 ( 续) ,《大连文物》2000 年。
27 刘子敏: 《关于高句丽第一次迁都问题的探讨》, 《东北史地》2006 年第 4 期。28 〔日〕谷丰信著,文一介译: 《乐浪郡的位置》, 《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1 年第 1 期。
29 31 萧景全: 《辽宁地区燕秦汉长城障塞的考古学研究》, 《北方文物》2000 年第 3 期。30 许玉林: 《辽宁宽甸发现战国时期的明刀钱和铁农具》,《文物资料丛刊》1980 年第 3 期。
32 李庆发: 《辽阳新城战国墓》, 《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近十年来文物考古新发现》,《文物考古工作十年》 ( 1979 ~1989 年) ,文物出版社 1990 年。
33 刘伟: 《沈阳地区考古发现记略》,《辽宁文物》1981 年总第2 期。
35 集安县文物保管所: 《吉林集安发现赵国青铜短剑》, 《考古》1982 年第 6 期。
36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发现蔺相如铜戈》,《文物》1998 年第 5 期。
37 39 邹宝库: 《辽阳出土的战国货币》, 《文物》1980 年第 4期。
38 王嗣洲: 《大连市三处战国货币窖藏》,《考古》1990 年第 2期。40 〔朝〕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李云铎译: 《朝鲜考古学概要》,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社编辑室 1983 年。41 《鸭绿江、长津江高句丽遗迹发掘报告》,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 1983 年。
42 四平地区博物馆等: 《吉林省梨树县二龙湖古城址调查报告》,《考古》1988 年第 6 期。
43 裴耀军: 《辽宁昌图县发现战国汉代青铜器及铁器》, 《考古》1989 年第 4 期。
44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等: 《吉林桦甸西荒山青铜短剑墓》,《东北考古与历史丛刊》1982 年第 1 期。
45 刘子敏: 《黑龙江早期铁器文明与肃慎的变迁》,潘春良、艾书琴主编: 《多维视野中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责任编辑、校对 孙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