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剑道吧 关注:159贴子:3,084

转!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二十大谋士!标题要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一楼祭度娘!


1楼2013-04-07 12:50回复
    20.郭嘉
    (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士。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主要成就: 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2楼2013-04-07 12:51
    回复
      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
      主要成就: 率吴军大破楚国;营造姑苏城


      3楼2013-04-07 12:51
      回复
        18.徐茂功
        英国忠武公李绩(594年-669年,“绩”音“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先后出任瓦岗寨大魔国军师、十八国联盟都军师、西魏国军师以及后来大唐朝军师。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主要成就: 攻灭高句丽


        4楼2013-04-07 12:51
        回复
          17.范蠡
          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后人尊称“商圣”,乃中国儒商之鼻祖。 (前536-前448年),越国著名谋臣,为勾践出谋划策,功劳相当之大。他年轻时,曾拜计然(又名辛文子)为师,研习治国、治军方策。
          主要成就: 帮助勾践灭吴、儒商鼻祖


          5楼2013-04-07 12:52
          回复
            16.商鞅
            (?-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年犹得秦政法。
            主要成就: 进行变法,提升秦国国力


            6楼2013-04-07 12:52
            回复
              15.姚广孝
              (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汉族,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人称“黑衣宰相”,具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其人居功至伟。
              主要成就: 辅佐朱棣夺得天下


              7楼2013-04-07 12:52
              回复
                14.赵普
                (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主要成就: 北宋开国元勋
                . 13.孙膑
                (?—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
                主要成就: 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


                8楼2013-04-07 12:54
                回复
                  10.贾诩(147-223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曾先后担任三国军阀李傕、张绣、曹操的谋士。官至魏国太尉,封魏寿乡侯。黄初四年(223年)卒,谥曰肃侯。被今人称之为“毒士”,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主要成就: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11楼2013-04-07 12:55
                  回复

                    为争天下而存在
                    隋唐演义129.张宾
                    (?—322年),字孟孙,东晋后赵赵郡南和(今邢台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一说邢台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和政治家。他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张宾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皇帝和群臣的尊重。他死后,朝廷追封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载其“算无遗策、机无虚发”,为五胡十六国第一流的谋士。
                    主要成就: 辅佐石勒建立后赵


                    12楼2013-04-07 12:55
                    回复
                      8.李斯
                      (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主要成就: 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 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 提出并主持了文字、车轨的统一 , 提出并主持了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13楼2013-04-07 12:55
                      回复
                        7.崔浩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白马公玄伯之长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主要成就: 辅佐三代帝王,协助北魏统一北方


                        14楼2013-04-07 12:56
                        回复
                          6.姜子牙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华夏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主要成就: 辅佐周武王灭商


                          15楼2013-04-07 12:56
                          回复
                            5.刘基
                            (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主要成就: 明朝开国元勋


                            16楼2013-04-07 12:57
                            回复
                              4.管仲
                              (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主要成就: 辅佐齐桓公完成霸业


                              17楼2013-04-07 1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