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会把原来收购国内企业的库存来的产品,先减掉原产品品牌,减掉相关的绣花,拆掉原有的包装和商标,与品牌企业建立一个长期良好健康的发展合作关系。
对与今天与大家探讨未来库存发展与尾货行业的发展问题,供领导审阅,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努力方向的目标,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未来,小企业的发展未来是他们手中小小的产业,大企业的发展未来是他们运筹帷幄中的。我在想,全国品牌服装企业因其专业的尾货市场是最佳结合及均衡,将一起做到共谐、共赢、共享,在此祝各位领导及行业专家、首都媒体工作者们工作顺利,时来运转,时运共享。
洪涛:希望广东的企业家和北京的企业家,为规范中国尾货市场的发展共同努力。下面我们请一个新的朋友,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赵仲海主任发言。
赵仲海: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高峰研讨会。谈一点自己的感想,就是理性对待这个火爆的市场,是侯总、曾总、梁策划等一些普通的经商人物在北京的市场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媒体、专家、企业来关注北京市民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在濒临破产的建材圈里出现了服装尾货市场这种经济现象?我觉得它的存在、它的发展各位专家、领导、学者都谈了,包括定义问题,尽管黄教授的定义狭义一些,其他教授的广义一些,但是尾货市场的定义呢,天兰天已经在做,已经给他们定位了,已经创造了北京市场上的一种奇迹。它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它顺应了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它顺应了北京三百万的流动人口和广大的民工队伍、社会低层对廉价商品的需求,因此它火爆。
刚才李建中会长从历史的角度看尾货、积压商品不是一个新问题,是一个陈旧的问题,我们过去做流通的,都在研究这个话题,而把它归结为专业的批发市场这种定位在新的情况下,天兰天当了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我们应该为侯总、为曾总、为梁策划摇旗呐喊,鼓劲。
第二,市场的规划我非常同意郭会长的说话,要在发展中规范,要在规范中发展,首先让它发展,还没发展就规范,肯定就死了。为什么?因为尾货市场的展开,它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在政策还没有规范到的地方去,我们的政府在发展其他以后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规范它,如果还没有发展起来规范它肯定死了,肯定有很多边缘性的问题,税收、知识产权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尾货是多渠道的,过去尾货是在阴沟里面的,现在我们拿到面上来了,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形式,也在交易,外面都是,现在我们有专门经营尾货的市场了,我们先发展它,再规范。现在天兰天集团已经搞了两次这样的论坛了,呼吁各界来关注,因为他们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充其量就是房地产开发的问题,就收个租金到这种程度。真正把尾货市场作为一个产业链发展,从源头、中间商、消费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要有这种发展的思路、远景规划,但是我们还要有一步一步、实在地往前走。
天兰天根据他们的人格魅力,根据自己的经验走到这种程度,相当不容易了。听梁策划也讲,是江苏的、南京的、常熟的、广州的都起来了,中国的经济现象就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击而散,怎么把尾货市场规范好,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有可能就是一哄而起,一击而散,媒体对天兰天的评价很高,评价越高,责任越大,做得不好就昙花一现,怎么样使它的源头、中间商到消费者形成一条产业链?我们也做过一些调研,我们的出口消费近几年处在世界的最前沿,无人可比拟,而且我们服装企业的竞争力系数是最高的,别人根本没法比。
这么大的市场也就确定了尾货市场也是庞大的,中高档人次买世界品牌买不起,找跟单货,这个市场的前景很大,怎么规范好?我们要做一个调研,常熟市人民政府委托我们,当然做时装的都知道,整个的氛围使得3.7亿平方米的服装城我们都知道,去年的产值达到了600个亿,从95年开始年年都达到900亿以上。常熟占到了5万家服装企业的体量,148亿件的年产量当中,上海、浙江、江苏三个区域就占到了70%,而常熟在长三角地区要占到一半的天下。这种经销的理念,我跟梁策划上次沟通时,说要在全国布局若干个物流港的概念,像东莞的虎门市场,广东市场也有了,包括沈阳的五爱市场,都是服装厂家聚集的地方,主要的尾货渠道在哪里,中间商怎么做?我们打造这个市场,如何使经营者有货源?现在是尾服批发市场,到底批发量有多大?我们跟策划交流一下,我们基本上是以零售为主,要做批发做产业链,怎么持续来做,包括B2B的电子商务问题是一系列的,很难一个企业把它做得尽善尽美,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打造一个联盟体,把尾货市场有序地不断发展规划,谢谢大家。
洪涛:尾货市场的调研工作我们以后还是要认真来做。今天到会的很多专家是7.20的研讨会成员,有请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副教授周卫中教授来谈一下,他就中国的尾货市场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讲一下。
周卫中:我是参加了7月20日的会议,我想上次讲过的内容我就不再讲了,谈一点我的体会,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服装尾货市场积极意义在哪里?第二,对我们的尾货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服装尾货市场存在的积极意义有两条。一个是资源的有效利用,把积压的产品拿到社会上,产品必须是有需求的。第二,它能够唤起消费者对这种商品价格的认识,实际上不管我们去没去过尾货市场,你看看相关的报道,可能会非常清楚,我是看到一些相关的报道,前两天看了以后我有一个感受,我们的服装价格它的形成机制究竟是怎么样的?合理的利润到底应该是多少?
我相信在座的对服装尾货有过接触的都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就是说价格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买一件衣服,你可能花了200元、500元,它的成本是多少?它的合适的利润范围究竟应该是多大?会引起这样的反思。
可以说长期以来,这种商品的价格实际上不管是在服装业还是制造业,是经历了演变的过程。比如说在我们供不应求的时代,可能生产商说话的话语权就比较大,是制造商主导的。再到后来,流通,尤其像百货业,它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变成经销商主导。
我觉得现在发展的一个趋势,从国家上来看,商品价格的形成逐渐在向消费者主导型在转变,看看国际上的一些例子就可以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制造商来决定的,也不是经销商来决定的,而应该是由消费者决定的。长期以来制造商来决定产品的价格,经销商的老板叫做钟内公,他不信,认为应该是由消费者来决定产品价格的,最后这个公司打了三十多年。
第二,我想谈谈发展服装尾货市场的几点建议。首先对尾货的概念和定义,天兰天已经做了,已经有很明确的定义,学术界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我想在给尾货下定义的时候,恐怕不仅仅是研究市场的,研究流通的专家、纺织业、服装业甚至法律界的专家来讨论这样一个定义。刚才谈到跟单的问题,我认为跟单不应该成为尾货市场的主流,跟这个东西,我们做贴牌加工的时候,品牌企业为什么会给我富余的材料、辅料,服装有可能会出现残次品,但是这个料很有限,不会超过10%,而且品牌企业和贴牌OEM的企业之间会有明确的规定,这个东西你是不能生产的,更不能拿来流通的,换句话说,从国际上的惯例来看如果把辅料拿出来做成服装,这就形成问题了。甚至有很多的品牌企业,在秀水市场,如果发现就会把货收回来。
我们的天兰天做得应该是很成功的,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我们说尾货市场它拿什么来吸引消费者?拿什么来吸引这些商户,现在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它的价格,它的质量,强调这个比较多,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加两条?一个可不可以加上服务?黄教授刚才也谈到了,因为我在日本生活时间比较长,任何商业业态流通领域里的服务都不令人满意,国外实行很长时间的无条件退货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假如天兰天就能做到,无条件退货,质量保证,虽然是尾货价格很低,但是我做出这样的承诺,或者刚才也有专家提到了投诉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把服务当成一个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