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邑镇沈湾村叶公故里人文地理简介
河南叶县叶邑镇沈湾村,位于澧水北1公里,许南路东侧,与西南方向澧水南岸的叶公陵园遥遥相望。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500亩,总人口1750人,村上姓氏以沈姓为主,村口立有诸梁寨的牌子,是叶公沈诸梁的封地,故以诸梁寨为村名,当时天下诸侯风起,群雄割据,叶公处于锋中,叶公筑城防护(至今仍有古城墙遗址),四方不亲侵,叶公率众兵丁日夜操练,军威士气高涨,逐步平息了四周之乱,因平白公之乱有功封为叶邑侯。后来历史的变革更名为沈湾村。全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沈湾村利用地理、交通便利的优势成功的开发了农村集贸市场,带动了农产品、商业交易,成为繁华的商品交易中心。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生于公元前528年是全球叶氏后裔之祖楚国的司马伊戌之子。公元前506年22岁时任叶邑令,公元前489年与孔子论政(至今有问政殿为证),公元前479年平白公胜之乱,公元前475年53岁,功成身退卸甲归田,归叶画龙,古有叶公好龙之说。叶公在任期间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远贤任能,整军修武,睦邻友好,巩固城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建有方圆70多平方公里的东西二坡水库,其业绩功不可磨,被孔子称为“近者悦,远者来”。叶公寿终葬于叶邑古城西北三里,澧水南岸与东南方向的刘秀庙遥遥相望,刘秀庙坐落在叶公修建的点将台上,古道从刘秀庙门前经过,穿澧水连接贯通南北,是交通要道,古道东2里是烧车河链接澧水。叶公古祠堂原建在古城东北,明代古祠堂毁于战乱。在2000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叶氏联谊会,全世界叶氏宗亲回乡祭祖,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次叶氏祭祖大典。后来叶氏集资捐款文化部门主办修缮了叶公陵园,目前叶公冢跨达到了原先的5倍大,原先在冢西南上方那位置对话不需要扩音器就瓮声瓮气,回响绵绵。目前叶公陵园规模由原先的四倍大,修建有兴足亭,望祖亭,论政殿,祾恩殿,前院有池塘、拱桥,院内苍柏葱葱,整个叶公陵园形势宏大、壮观。据《史记》、《论语》记载(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帅弟子到叶邑拜访叶公,希望能得到叶公的重用,对此,《论语。述而》有明确记载,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另据《论语.子路》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抑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说明二人在谈论为政,为人之道。因二人政见不和孔子最终没有得到叶公的重用。
叶邑镇沈湾村人杰地灵,历史著名人物层出不穷,如:沈家瑞(1913年6月—1991年4月)字祥甫,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曾任叶舞支队队长,1943年被任命为叶县舞阳二县抗日革命县政府副县长。1948年任平煤总经理。还有沈绪曾解放前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叶县仙台镇镇长、叶县第一粮所所长,叶县粮油公司主任,离休后享受副县级待遇。再如:沈培荣曾是国民党汤恩伯部十三军副官等。这些革命先烈和重要人物都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述至此,就以叶氏之根颂详述沈湾村的渊源历史吧:草木包世界,有根就有叶,叶氏处于沈,沈氏出于姬,姬昌周文王,姬叶周始祖,叶为帝宫孙,皆为黄帝孙,黄帝名轩辕,轩辕姓公孙,公孙兴姬沈,均是叶之根,叶氏根源远,子孙系流长,草木包世界,有叶就有根。
故此,组建了叶公民兵连。以缅怀古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带头富民强镇,勾画新的蓝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富强,群众的安居乐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