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用个比喻郭嘉是什么,那应该是曹阿瞒的贴心小棉袄。曹老板眼珠子一转,郭嘉差不多就猜出他肚子里在打什么算盘。所以私下里两人间也没啥隐私。
曹老板估计啥都和他的小棉袄说过了,什么元让瞎了一眼后摔镜子,哈哈笑死我了。不过你不能说啊。元让会不开心的。 临末还添一句:元让不开心孤也会难受的。
阿瞒骨子里是个念旧的人。就像他虽然做着各种夺权争地盘的事儿,但还是总念叨着小时候想做征西大将军的梦。 “老子要是死了,别刻狗屁什么皇帝,刻个征西大将军就行了。” 这是阿瞒原话。 所以阿瞒对旧友还有族兄弟关系往往是最好的。谯县出来的那批人,跟着阿瞒打天下,阿瞒到死了还记着呢。 就说五子良将的于禁吧,投降了阿瞒还惦记着,文则在东吴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听说东吴的牢饭特难吃。子桓啊,要是文则说牢饭难吃,你想法设法都得把他给我弄回来!
结果曹丕是把于禁弄回来了,却给他看曹操墓里的庞德英勇抗敌宣传图。于禁一口老血都吐了出来,不久跟着阿瞒也去了。 这事我就要说说小丕子你了,忒不厚道了,你要你老爹的后宫去陪他你也不能用这损招啊。
又歪回来了,阿瞒和郭嘉说自己的后宫,那是头头是道。但惟独荀彧是不说的,阿瞒不说,郭嘉也很聪明的不会去问。 阿瞒有时候会叹口气,问郭嘉:“你怎么看文若?” 郭嘉多半会说:“我是不敢去惹文若的,长文惹惹没关系,他那小少爷脾气,气鼓鼓的好玩得很呢。但文若,不行。”郭嘉比了比外面的旗杆,“道德标杆,惹了天怒人怨。”
阿瞒真心觉得郭嘉真不愧是他的小棉袄。他想了想,总结了句 “文若那人啊,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恨了。” “又爱又恨?” “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