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15日 11 版


《晚安玫瑰》,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22.00元
她像是坐在冬夜的炉火旁,不断将柴火放进灶里的妇人。闪烁的火光映在她明朗的充满笑意的脸上,故事就温暖地将你包围了;又像是在厨房里快乐地忙碌的主妇,惬意地享受着精湛的厨艺,同时与你分享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在《黄鸡白酒》之后,迟子建很快又完成了《晚安玫瑰》。前者来自辛弃疾的词“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后者则不像书名那么浪漫迷人。看完这两部作品的直觉是,迟子建早已被贴上“温情”标签的背后,其实有着凌厉的一面。这凌厉不是说笔端又多么锋利,而是她融入对社会更多的体察和反思。但无论描写自然还是关注苦难,迟子建的作品一向诗意盎然。她很愉快地接受这一评价:“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啊.”
读书报:在您的很多作品中,对自然景物都有非常细致的刻画,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像涓涓细流融入故事。这种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描写,在当代作品中越来越少了。似乎大家都没有心思去关注周围的景物了。您的这种风格,是来自俄罗斯文学的熏陶,还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迟子建:最主要的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你想啊,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十七岁之前,都没出过山,满眼看到的是大自然的风景。那里人烟稀少,四时景色不同,所以从童年起,我等于在看老天绘制的一幅幅风景油画——春日森林的嫩绿,夏日林间缤纷的野花,秋日五花山的绚烂,冬日冰河的苍茫,还有那沼泽上的水鸟,林间的溪流,变幻无穷的天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想起故乡,往往就是这一幅幅诱人的风景图画。每当写到故乡,这样的风景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了,因为我小说的人物就活在这样的风景中。


《晚安玫瑰》,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22.00元
她像是坐在冬夜的炉火旁,不断将柴火放进灶里的妇人。闪烁的火光映在她明朗的充满笑意的脸上,故事就温暖地将你包围了;又像是在厨房里快乐地忙碌的主妇,惬意地享受着精湛的厨艺,同时与你分享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在《黄鸡白酒》之后,迟子建很快又完成了《晚安玫瑰》。前者来自辛弃疾的词“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后者则不像书名那么浪漫迷人。看完这两部作品的直觉是,迟子建早已被贴上“温情”标签的背后,其实有着凌厉的一面。这凌厉不是说笔端又多么锋利,而是她融入对社会更多的体察和反思。但无论描写自然还是关注苦难,迟子建的作品一向诗意盎然。她很愉快地接受这一评价:“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啊.”
读书报:在您的很多作品中,对自然景物都有非常细致的刻画,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像涓涓细流融入故事。这种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描写,在当代作品中越来越少了。似乎大家都没有心思去关注周围的景物了。您的这种风格,是来自俄罗斯文学的熏陶,还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迟子建:最主要的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你想啊,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十七岁之前,都没出过山,满眼看到的是大自然的风景。那里人烟稀少,四时景色不同,所以从童年起,我等于在看老天绘制的一幅幅风景油画——春日森林的嫩绿,夏日林间缤纷的野花,秋日五花山的绚烂,冬日冰河的苍茫,还有那沼泽上的水鸟,林间的溪流,变幻无穷的天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想起故乡,往往就是这一幅幅诱人的风景图画。每当写到故乡,这样的风景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了,因为我小说的人物就活在这样的风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