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梨木,亦称“杜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适用于各种高档家具, 杜梨木是制作木版画的好料,不易变形。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上,令人叹为观止。此版即杜木镌成。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待干透,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板面上,即可开刻。第 1步叫“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字的横笔都刻 1刀,再按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 1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次为“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挑刀完毕,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名曰“剔脏”;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无字处余木;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叫“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可以刷印。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形成和发展,与杨柳青漕运的发达、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画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杨柳青初期之所以盛产年画是因为镇外盛产杜梨木,这种木质适合雕刻木版,当时乡民就用它刻印门神、灶王、钟馗、神马之类的,到了永乐13年,南运河开通后,从南方运来纸张和染料,杨柳青年画开始有了进步,不再是黄纸墨线,逐渐给它套上颜色,杨柳青年画逐渐走向兴盛。”
每逢中秋,吃月饼赏明月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对于月饼,大伙并不陌生,不过,要说这月饼模子,估计就鲜有人知道了。在祥德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有7个堪称本市现存最老的月饼模子。这7个木质月饼模具,它们都呈深棕色。这些模具呈长方形,大小则是按斤来分,一般分为1斤、2斤和5斤,中间又有深两三厘米的槽,槽里则刻着各式的图案。
以前有专门雕刻月饼模具的师傅,这个模具就是出自他们之手,“别看已经是六七十年的模具,但到现在还能正常使用。”白师傅指着模具里残留的面渣说。除了八仙过海图,其他月饼模具上分别刻有龙凤呈祥、聚宝盆、寿星老等图案。“这些模具都是杜梨木的,完全手工雕刻。”白师傅介绍说,因为传统月饼的分量都很重,所以在模具的选材上也多采用结实、耐用的杜梨木。“这种木头纹路细密,利于月饼成型。”
说书的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了,这是说书人的主要“打击乐器”。三四片两寸宽、不足尺长的杜梨木,熏干刨光后,上端打上两只小眼儿,用羊皮绳或细麻绳穿绾起来,组合成类似于“快板”一样的乐器,演唱时将下片牢牢地捆绑在右小腿上,利用脚尖的闪动,带动其煽动发响。此外,说书人在自己的右手虎口上,还要挽上一个小“连花乐”,利用弹拨三弦时的颤动而发响。有了这个莲花乐,弹三弦就有了很别致的声音,顿时显得热闹了许多。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待干透,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板面上,即可开刻。第 1步叫“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字的横笔都刻 1刀,再按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 1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次为“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挑刀完毕,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名曰“剔脏”;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无字处余木;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叫“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可以刷印。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形成和发展,与杨柳青漕运的发达、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画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杨柳青初期之所以盛产年画是因为镇外盛产杜梨木,这种木质适合雕刻木版,当时乡民就用它刻印门神、灶王、钟馗、神马之类的,到了永乐13年,南运河开通后,从南方运来纸张和染料,杨柳青年画开始有了进步,不再是黄纸墨线,逐渐给它套上颜色,杨柳青年画逐渐走向兴盛。”
每逢中秋,吃月饼赏明月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对于月饼,大伙并不陌生,不过,要说这月饼模子,估计就鲜有人知道了。在祥德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有7个堪称本市现存最老的月饼模子。这7个木质月饼模具,它们都呈深棕色。这些模具呈长方形,大小则是按斤来分,一般分为1斤、2斤和5斤,中间又有深两三厘米的槽,槽里则刻着各式的图案。
以前有专门雕刻月饼模具的师傅,这个模具就是出自他们之手,“别看已经是六七十年的模具,但到现在还能正常使用。”白师傅指着模具里残留的面渣说。除了八仙过海图,其他月饼模具上分别刻有龙凤呈祥、聚宝盆、寿星老等图案。“这些模具都是杜梨木的,完全手工雕刻。”白师傅介绍说,因为传统月饼的分量都很重,所以在模具的选材上也多采用结实、耐用的杜梨木。“这种木头纹路细密,利于月饼成型。”
说书的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了,这是说书人的主要“打击乐器”。三四片两寸宽、不足尺长的杜梨木,熏干刨光后,上端打上两只小眼儿,用羊皮绳或细麻绳穿绾起来,组合成类似于“快板”一样的乐器,演唱时将下片牢牢地捆绑在右小腿上,利用脚尖的闪动,带动其煽动发响。此外,说书人在自己的右手虎口上,还要挽上一个小“连花乐”,利用弹拨三弦时的颤动而发响。有了这个莲花乐,弹三弦就有了很别致的声音,顿时显得热闹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