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中国人在缅怀自己祖先的光荣时常常提起那些光荣的名字,他们一次次出现在厚重的史册中,每一次闪光都代表折中华民族又一次在劫难中重生,或一块新的国土并入中华的版图,同时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幕幕历史活剧也在上演着,由于地理因素,地理大发现前,除了坦罗斯之战,中国各历史王朝的军人们几乎没有与其他帝国的军人们进行过正面交锋,本文仅从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人组成,部队规模方面进行逐一对比,让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对此有个相对直观的了解,由于本人手中历史资料有限,难免出现挂一漏万,评论主观的情况,望朋友们补充指正。
1(黄帝)夏——埃及中古王国时期(前3100——1600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中国仍处在部落融合的阶段时,文明的光芒已经在西亚和北非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古埃及古王国中王国时期)已经强大起来。当时的埃及已建立起常备军,用于边境守备,大规模战争时采用征发与常备相结合的方式,军人数量估计不超过1万人,士兵不穿着盔甲,武器构成:埃及军队已经使用弓箭、标枪、匕首、棍棒、权杖和投掷棒等武器,这些武器也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作战兵器。到了前王朝末期,埃及军人可能已经开始使用盾来保护自己了。但是,在以后的那些年代里,象棍棒、权杖、投掷棒这些兵器则越来越少地被军队使用,但是,它们仍旧是存在于军队之中的,民用品出现青铜工具,可推断军队也装备部分青铜制造武器。中国当时的军队构成还是以部族为单位全民为兵,弓箭出现在战场上,金属并没有作为武器形态出现(由于夏王朝时期的金属出土文物主要以酒爵等礼器为主,本人并未发现有武器的出土资料,所以黄帝战蚩尤时期对蚩尤铜头铁额就是出现金属头盔的说法不予采信,且夏代文物并无金属工具出现,本人推断即使当时有金属武器出现也极端稀少不可能装备部队,仅限于王或将领装备对战争结果不产生影响故忽略)。两者对比当时的中国是不具有对抗同时期中近东帝国的军事实力。
2 商——埃及新王国时期(前1600年——前1064年)
在这个历史阶段东方的中国新王朝商取代了夏,北非的埃及仍然处在了文明的前列,嗜血的亚述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欧洲则刚刚从黑暗中醒来,以海上民族的身份出现在地中海,小亚细亚的赫提人挥舞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把铁制武器横行在安娜托利亚高原上,人类历史第一次进入帝国争霸的时代。
埃及人摆脱了来自北方的喜索克人的统治,并从喜索克人那里学到马拉战车的技术,军人开始变得职业化。军队将领由贵族担任,这些贵族也承担战车的驾驶者(charioteers);国王也和其他贵族一样,会在军中驾驶战车参战。许多特殊的部队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比如使用厚盾、攻城槌的部队;成鱼鳞分布排列的梯队;挖地道的先锋队。当埃及再次征服了努比亚之后,库什(Kushite)重击部队(shock troops)和努比亚弓箭手军团也再次回归埃及武装力量。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军队每一个军团都由数千名士兵组成,典型的军团构成是:每个军团有4000个步兵和1000辆战车;一个军团被分成10个营,每个营有500名战士;一个营还可以细分成由250人组成的两个连;连下面的单位是排,一个排有50人;而最小的单位为小队,10个人为一个小队。在历史记录中法老进行战争军团最多时达到4个,加上当地居民和被征服地区征召的雇佣兵部队,埃及的最大动员能力估计在5万人左右。
新王国时期埃及人与他们敌人的海战,比如和海上民的战争,主要是依靠随船的陆地军团进行战斗。埃及人在船上部署了弓箭手。竟管埃及人的战舰在尺寸上只能装载250名士兵——相对它的敌人的战舰比较差些,但是,由于埃及人的船只不仅能在海上航行,它们更可以在海上排成一列,战斗时,埃及舰队这样的部署反而能给埃及军队带来有利条件。也许以1000年后希腊人的眼光埃及海军是原始和笨拙的,但这毕竟是人类将战争带到海洋上的第一次尝试。
武器装备方面:埃及军队最主要的兵器仍旧是弓箭,但是,弓的制作材料在新王国时期则已变成了喜克索斯人所使用的牛角、肌腱和木头混合材料。这种改进的新兵器,配合战车,可以使埃及军队从远距离发起快速的攻击。士兵们可以使用标枪来攻击离自己稍远的敌人。战车的御者也会使用标枪,特别是当他们将箭矢用完之后,标枪会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头盔在拉美西斯三世时期被埃及的军队所佩带,虽然,埃及人的头盔看上去象是叙利亚人的头盔,但是,这两种头盔的区别在于:埃及人使用绒线做为垂饰,而叙利亚人则使用马尾。埃及的盔甲也是源自于亚洲,它由皮套和金属甲组成,但是它不能防备箭矢的攻击。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穿着盔甲的埃及战车驾驶者会用皮革将自己的脖子裹起来,手中持着盾来抵挡箭矢的攻击,而未被盔甲遮盖的部分则会被战车本身所保护。法老的盔甲通常会有宝石装饰——这些坚硬的宝石通常增加了盔甲的防御力,能够抵抗箭头的攻击。但是,我们很难确定盔甲和头盔在埃及军队中的普及程度,因为,壁画上很少描绘穿戴盔甲的埃及人,通常是手持盾的埃及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埃及士兵的待遇:“武士们是埃及除了僧侣之外唯一享有特权的人: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一块免税的土地。这些土地,每一块都是宽100腕尺的正方形。但是,这些土地不是长时间地归一人所有,只有在服役的武士才能享有这种特权。武士们会轮流地在这些土地上耕作。法老的近卫武士是每年换一次的,在服役期间,他们除了获得土地,还可以得到丰富的日常配给品:5minae(古希腊的计量单位)的干粮、2minae的牛肉,4大杯啤酒。”(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
在中国,由于历史材料的缺失,我们只能从残破的甲骨片上晦涩的卜辞,出土的文物中管窥商王朝的军队了。当时的商军除了王室子族外,多子族(与王室有血缘关系)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军队除了少部分王室卫队外,仍然采取了全民征发的传统,军队以血缘关系的氏族或家族为组成方式。各级贵族统帅本家族战士,军队没有出现专业化分工,军队还是以步兵为主。原始的骑兵出现(参见殷墟甲骨武丁1375内容)但不确认使用在战争中(该甲骨内容为记载以骑兵追捕逃奴),兵力规模明确记录也只有妇好出征鬼方时13000人的记录。士兵主要以贵族和自由民为主(国人)危机时也征发奴隶(牧野之战)。
武器装备方面:青铜制长矛,短剑,(均见殷墟出土文物)青铜战斧(钺)成为商军制式装备,弓箭仍为单体弓。青铜箭头已取代石质品,皮制盔甲和木质盾普遍装备部队,金属镶嵌盔甲和皮盾仅限于贵族装备。大象被小规模用于战争(商人服象,为虐东夷《尚书》)旗帜已经用于指挥作战。
士兵的待遇:士兵需自备武器,粮食参加战争,商王提供土地作为战士和贵族的参战酬劳(形式为同氏族共同耕作)定期大规模围猎成为军事行动的预先演练。猎获物为军事行动提供主要的肉食来源。
对比之下,中国当时的军事实力从各方面都远逊于当时的强国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