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仗问题
写律诗必须有两组对仗(位置在中间。第三句对第四句,第五句对第六句),长律的话则N个对仗,另外有的词谱也要求你有对仗,比如《满江红》、《南歌子》。下说几种。
01.工对:工整的对仗。
02.宽对:不工整的对仗。
03.事对:用典故的对仗。
04.言对:不用典故的对仗。
05.正对:意义相近的对仗。
06.反对:字词相反的对仗。
07.借对:初一看,并不对仗,但其中一句的字词,通过其他解释,或谐音,与另一句构成对仗。故又称“假对”。
08.流水对:对仗的两句话是连贯的,有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就如一句话分开说一样。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09.扇面对:一般来说,对仗是前二句相对,后二句相对。而“扇面对”是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故又称“隔句对”。
10.无情对:只要字词对上就行,句意完全可以相差很远。比如“五月黄梅天”对“三星白兰地”。
新手写诗词用对仗,也许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才力弱,而一心为了完成工对,则容易粗糙了句意,导致诗意不顺畅,甚至是,对仗句在诗意中完全成了废句。这就没意义了。所以说,合格的对仗,不单本身是工对,并且要充实、增美诗意内容。若同时又是佳句,那就是优秀的对仗了。
(5)入手问题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皆要求合“平仄”。
诗有绝句、律诗、古风。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律诗分为一般的八句律诗和不限句数的长律。其中,古绝、古风不讲平仄,律绝、律诗、长律皆讲平仄。
所以呢,入手先后顺序,我的推荐是——先古绝、古风,而后律绝、小令,而后律诗、中调词,而后长律、长调词。
当然我不是这个顺序,这只是我回过头来,简单总结下,推荐给新手的,以为这样会比较好。
(6)字句问题
新手写一堆粗烂、稚嫩的句子很正常,谁也不是天生会写,都是由低级开始,逐渐字句成熟,越来越好。对于字句,亦只得多加思考,多加创作,多加修改,认真对待是肯定的,这本身就是个细活、慢活。话不多说,于此,只谈谈华句和重字问题。
1.华句
或以为华句很赞,确实,写好了当然很赞,符合很多人的审美观。但问题是,有些新手暂时并不具备写作华句的能力,而急于玩华丽,结果写了些稚嫩的句子,却自我感觉良好,这真的很幼稚。其实我曾经也这样,两年前写过一首律诗“怀陆逊”,为了夸大、华丽夷陵之战的“乘流断围”、“火烧蜀营”,同时完成对仗。我写了句“赑浪龙游穿铁阵,焱云凤翥照霞天”,我擦,这一龙一凤的挺好玩是吧?当时感觉很好啊,现在看来,真够幼稚的……
总之,你急不急于练华句我管不着,我只是好心劝你一句,趁早醒醒的好,钞票确实不错,但别对着纸张数钱。
2.重字
先声明,有些叠字、重字是正常的,甚至是很赞的,这我肯定支持。其一,按词谱要求用叠字、叠韵,比如《如梦令》、《长相思》。其二,特意用叠字、重字。比如有名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柳永的“杳杳神京,盈盈仙子”、钱惟演的“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吴藻的“饮如鲸,诗如虎,气如虹”、“百炼钢难绕指,百瓮香频到口,百尺卧元龙”……这些是OK的。
而我所反对的,是那种新手式重字泛滥,你若是长篇也就罢了,关键是内容还不长。比如说,一会“长江”,接着又“大江”,一会又“江东”,一会再“江东”,你自己说烂不烂?大侠,你不是在些文章,你写的是诗词啊,不能这么搞。这仿佛是在告诉别人,“我是新手,我才力弱,想不到别的词了,或者能想到,但我懒得想”,这就是不认真,不负责任了。若有时候,出点重字小问题,想了也没有好的改法,改了不如不改,也就算了。而很多时候可以改好,为什么不多想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