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神曲吧 关注:70贴子:10,112
  • 8回复贴,共1

大陆电影发展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电影的开端(1896-1921)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IP属地:浙江1楼2007-07-31 11:03回复
    中国电影的发展时期(1922-192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繁荣的民族资本工业,在国内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下,再度失控。中国企业甚至成为经济入侵的对象,国内经济陷于困境。于是国内很多资本家不再将资本专注于工业生产,而投资在土地、公债和其他投机事业上面。由于投资错位,民族实业陷入困境。在1921年9个月内,全国各地成立的交易所还有一百四十馀家。到了1922年3月,就结束剩十二家。在这个情况下,民族资本急于寻投资的出路,电影的投资为它们带来了生机。 

      1923年,由于"明星"公司开拍的《孤儿救祖记》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同时获得成功而堀起,吸引了大批民族企业家注意。很多民族资本纷纷投资开办电影公司。他们扭转以往将电影视为游戏业的观念,认为电影是一种"将要成为一股普及全世界的"文化企业"。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这些公司当中,虽然许多都是"一片"公司,甚至一部电影也没有拍成。但是众多公司的出现,造就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在商业投资的背下,拥有不同艺术主张和制片方向的电影流 煞追子肯 ,聚集在不同的电影公司中。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以下几家:以文人气质为特色的民新公司;以人情伦理、潜移默化为主导的神州公司;刻意追求画面视觉效果的上海影戏公司;以"欧化"为主要特徵的大中华百合公司;对旧文化和传统有特殊偏好的天一公司,以及影响极大,以通俗社会片为特色的明星公司;这些电影公司虽然在创作主张上分开流派,但是在创作重点上则由过去的短片制作转移到长片制作上。而且这几家公司也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在制片、发行和放映上渐有系统的的电影工业。


    IP属地:浙江2楼2007-07-31 11:10
    回复
      危机时期(1927-1930)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发生的4.12政变,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时局骤变的情况之下,中国电影界的方向亦发生改变,陷入危机。 

        为了抵制外片的控制,统治国内市场,沟通海外贸易。上海六间规模较大的电影机构,包括"明星","大中华百合","民新","上海","华剧","友联"联合起来,组成六合影片营业公司。六合公司专责各公司的发行事务,而制片事务仍由各公司自己负担。六合公司的成立竭制了国内电影粗制滥造的风气,直接导致上海20多家小规模的电影公司倒闭。另一方面,曾与"明星","大中华百合"鼎足而立的"天一"公司这时候亦在南洋设立营业部,在影片发行上与六合公司抗衡。 

        1928年明星公司摄制《火烧红莲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这部影片是根据平江不肖生所着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而成的,同年5月公映。明星公司也"不料一出之后,远近轰动。于是一集一集地续拍下去,竟达十八集之多。《火烧红莲寺》的成功"一把火"烧及成个影坛。当其他公司发现武侠片不但能迎合大众市场,而且也受南洋片商欢迎的时候。纷纷开拍"神怪片"和"武侠片",.代替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片"和"爱情片"。据统计,1928-1931年,上海约五十多家公司,共拍摄了近四百部电影,当中的神怪武侠片就占了二百五十部左右。 

        1930年,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包括"大中华百合"在内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为混浊的电影市道带来一股清流。"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运动,宗旨是"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在这宗旨下,联华公司吸纳很多拥用权势的投资者,同时亦网罗一批极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作为创作人员。在联华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 

        大多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新派电影"。所以"联华"建立没多久,就代替"大中华百合",与"天一"、"明星"公司鼎足而立。而当时的"神怪武侠"之风,亦随着联华的成立,及其后1931年9.18事变和1932年1.28事变的爆发而没落。


      IP属地:浙江3楼2007-07-31 11:10
      回复
        战后的中国电影(1946-1949) 

          1945年8月15日,虽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八年抗日战争,但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旋即展开,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国民政府接收了原来由日本控制的电影企业。包括华影、满映。扩大了中电、中制、中教、农教。建立了长制、实电。在解放区里,延安建立了延安制片厂,西北电影工作队;在河北建立了华北电影队;原延安电影团亦前往东北建立东影。而民营电影企业方面,最重要的两家是昆仑和文华。这个时期很多优秀电影出自于这两家制片厂。 

          昆仑这家民营制片机构的成立是有渊缘的。1944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委派阳翰笙与工商界民主人士章乃器、夏云瑚、任宗德等商讨,获得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战后,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孟君谋等战前联华影业公司且的名义,成立联华影艺社。1947年6月,正式改名为昆仑影业公司。昆仑的作品之中,以宏大气魄的电影史诗和忠于现实主义的影片最为着名。前者的代表作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叙事史诗;后者有"万家灯火","青山翠谷"这样的现实美学佳作。 

          在上海成立的二十多家民营电影机构中,影响较大的是"文华影业公司"。他们的主要成员是来自"苦干剧团"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制作的电影多是将人的描述成为主体,战争往往会被推到后景。其中代表作有费穆的《小城之春》,岳峰,陈翼青的"巫山梦回"等。 

          在解放区内,由袁牧之任厂长,陈波儿任党总支书记的东影,先后举后了四期训练班,训练各类型电影专门人材。而拍摄的电影类型是以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译制片等等。留在延安建立延安制片厂和西北电影工作队的电影人,主要创作故事片和新闻记录片。后因战争局势停拍,1947年10月西北电影工作队的电影人并入东影。1946年10月建立的华北电影队,在1948年11月改建为石家庄电影制片厂。主要拍摄的都是新闻片和记录片。 

          1949年中国解放。4月份,成立中央电影局,袁牧之任局长;同年4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田方任厂长;原本由袁牧之任厂长的东影,由吴印咸接替厂长的职位,并着手拍摄新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桥》。


        IP属地:浙江6楼2007-07-31 11:11
        回复
          The end.


          IP属地:浙江12楼2007-07-31 11:13
          回复
            dddd


            IP属地:浙江13楼2007-07-31 11:13
            回复
              dd


              IP属地:浙江14楼2007-11-03 17:41
              回复
                • 124.128.38.*
                太好了~非常赞!


                15楼2008-12-03 14:30
                回复
                  • 219.141.48.*
                  非常好


                  16楼2009-12-13 1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