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吧 关注:665贴子:42,876
  • 10回复贴,共1

中华端午节「十二红与香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13-06-13 11:04回复
    “十二红”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也可见吃“十二红”的风俗。


    IP属地:湖北5楼2013-06-13 11:12
    回复
      端午香包
      一、
      香袋的来历
      农历的五月被视为“毒月”
      ,而五月初五则是“毒日”
      。因为古时
      候人们觉得在这一天最容易被邪物侵袭,
      特别是体弱的老人、
      儿童和
      妇女更容易受疾病、
      鬼魅的伤害。
      于是人们就把药或有驱邪作用的各
      种香草填充成香囊,在这天佩戴在身上,祈福纳祥,趋吉避凶。

      据说很久以前,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曾在端午节前托梦给人们,
      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
      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
      于是端午节佩戴香囊
      的风俗一直延续下来。


      IP属地:湖北6楼2013-06-13 11:13
      回复

        二、
        香袋的发展
        香囊古时又称香包、香袋、荷包等。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记载,青年人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
        “衿缨”以示敬意。
        “衿缨”就是装有香料的一种小布袋,这种“衿
        缨”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香囊了吧。
        香囊一般系于腰带上,
        也有系于床帐或车辇上的。
        唐朝同昌公主
        的步辇缀五色香囊,
        每每出游芬香满路。
        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
        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
        到了后来,
        香囊的风情完全体现在男女情事上。
        用丝绸缝制而成
        的香囊精巧可爱,时时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可作为随身之物。恋人之
        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示爱慕之情。


        IP属地:湖北7楼2013-06-13 11:14
        回复
          我也现在对粽子已无感觉,只是看到粽子想跑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6-13 12:13
          收起回复
            咸鸭蛋、西红柿(北方叫法)、粽子,我感觉怎么不是一套呀。


            IP属地:北京9楼2013-06-13 17: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