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吧 关注:154,811贴子:3,338,048

【雕书墨香】神雕中有昆仑派不是何足道所创的证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乖乖给度娘


IP属地:天津1楼2013-07-01 07:01回复
    神雕第三十六回,献礼祝寿。
    ……
    八人躬身向郭襄行礼,自报姓名,群雄一听,无不骇然,原来当先一个老和尚,竟是五台山佛光寺方丈昙华大师,素与少林寺方丈天鸣禅师齐名,其余赵老爵爷、聋哑头陀、昆仑派掌门青灵子等,无一不是武林中久享盛名的前辈名宿。
    ……
    注意到,此时的昆仑派掌门为青灵子。说明昆仑派早就有,不应该是何足道所创。何足道和昆仑派有无关系还待进一步考证。倚天中昆仑派的那个姓何的昆仑派掌门,不一定是何足道的后人。
    =================END==================


    IP属地:天津2楼2013-07-01 07:05
    回复
      没研究过这个人呢


      IP属地:广西3楼2013-07-01 12:10
      收起回复
        百度百科
        原先在第一版中,有说过何足道是后来昆仑派的创派祖师。但与神雕侠侣中出场的昆仑掌门青灵子产生冲突,因此金庸在第三版把何足道归为昆仑派何太冲等弟子的前辈;其师傅是神雕侠侣中出场的青灵子,师兄是后来当上昆仑掌门的灵宝道长,何太冲、班淑娴等均是灵宝道长一脉的弟子。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3-07-01 14:40
        收起回复
          那后来何足道上哪儿去了


          5楼2013-07-01 16:56
          收起回复
            本文本来想论证何足道和昆仑派没有关系的……还在倚天中找了一些论据……
            其实这个论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何足道而不喜欢何太冲,不希望何太冲是何足道的后人。因此千方百计想找证据把何足道和昆仑派的关系给撇清。
            昨天在未名BBS发另一篇文时,突然看到神雕中有个昆仑派掌门,当时大喜过望啊!因为貌似倚天中有说何足道是昆仑的创始人,既然昆仑早就有,那么何足道和昆仑的关系不就没有那么紧密了吗?再找一些资料,从武功传承和性格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可能就可以把何足道和昆仑派撇清了!


            IP属地:天津6楼2013-07-02 11:24
            收起回复
              本文的资料来源是旧版、三联版、新版三版的倚天。有原文的,会尽量贴原文,希望把本文写成一篇针对何足道的准确的分析文。但是由于要重构论点,所以发文不是很快。


              IP属地:天津8楼2013-07-02 11:45
              回复
                先放一张倚天的初回图镇文。何足道是在倚天的初回登场的。


                IP属地:天津9楼2013-07-02 11:48
                回复
                  未见何足道的人,读者就开始惊叹何足道的武功了。
                  倚天初版的原文:
                  无色待他走开,从袍袖中取出一张纸笺来,道:“郭二姑娘,你可知道是谁写的么?”郭襄下了驴背,接过一看,见是一张诗笺,笺上墨沈淋漓,写着两行字道:“十天后,昆仑三圣亲赴少林寺,领教武林绝学。”笔势挺拔遒劲,当真是力透纸背。郭襄看了,问道:“昆仑三圣是谁啊,这三个人的口气倒大得紧。”无色道:“原来姑娘也不识得他们。”郭襄摇头道:“我不识得。连『昆仑三圣』的名字也从没听爹爹妈妈说过。”无色道:“奇便奇在这儿。”
                    郭襄道:“什么奇怪啊?”无色道:“姑娘和我一见如故,这事自可对你实说。你道这张纸笺是在那里得来的?”郭襄道:“是那昆仑三圣派人送来的么?”无色道:“若是派人送来,那也没什么奇怪了。常言道树大招风,我少林寺数百年来号称是天下武学的发源之所,因此不断有高手到寺中来挑战较艺,那也不足为异。每次有武林中人到寺中,咱们总是好好款待,说到比武较量,能够推托,便尽量推托。咱们做和尚的,讲究的是勿嗔勿怒,不得逞强争胜,倘若天天跟人家打架,那还算是什么佛家子弟么?”郭襄点头道:“那也说得是。”无色又道:“只不过武师们既然上得寺来,若是不显一下身手,总是心不甘服。少林寺的罗汉堂,做的便是这门接待外来武师的干当。”郭襄笑道:“原来大和尚专职是跟人打架。”无色苦笑道:“一般武师,武功再强,本堂的弟子们总能应付得了,倒也不必老和尚出手。今日因见姑娘身手不凡,我才自己来试上一试。”郭襄笑道:“你倒看得起我。”
                    无色道:“你瞧我把说话扯到那里去啦。这张纸笺实不相瞒,是在罗汉堂上降龙罗汉佛像的手中取下来的。”郭襄奇道:“是谁放在佛像手中的?”无色搔头道:“便是不知道啊。想我少林寺僧众数百,若有人混进来,岂能无人看见?这罗汉堂中更是经常有八名子弟轮值,日夜不断。刚才有人瞧见了这张纸笺后,飞报老方丈,都觉奇怪,因此召我回寺商议。”郭襄听到这里,已明其意,说道:“你疑心我和那什么昆仑三圣串通了,我到寺外捣乱,那三个家伙便混到罗汉堂中放这纸笺。是也不是?”无色道:“我既和姑娘见了面,自是绝无疑心,但老方丈和无相师兄他们,却不能不错疑到姑娘身上。也是事有凑巧,姑娘刚刚离寺,这张纸笺便在罗汉堂中出现。”
                    郭襄道:“我跟你说过,我不认得这三个家伙。大和尚,你怕什么?十天之后他们若是胆敢前来,跟他们见个高下便了。”无色道:“害怕嘛,自然不怕。姑娘既跟他们没有干系,我便不用耽心了。”郭襄心知他实是一番好意,只怕昆仑三圣是自己的相识,那么动手之际便有许多顾忌,唯恐得罪了好朋友,于是说道:“大和尚,他们客客气气来切磋武艺,那便罢了,否则好好给他们吃些苦头。从这张字条上的口气上看来,这三人可狂妄得很呢。”她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事,说道:“说不定寺中有谁跟他们勾结了,偷偷放上这样一字条,也没什么希奇。”无色道:“这事咱们也想过了,可是决计不会。那降龙罗汉的手指离地有三丈多高,平时扫除佛身上灰尘,必须搭起高架。轻功再好的人,也不能跃到这般高处。寺中纵有叛徒,也不会有这样好的功夫。”
                  还没有到少林呢,先给少林一个下马威。在罗汉堂的降龙罗汉手中放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兼挑战书,显示了自己的武功。这位昆仑三圣还真是个人物呢!


                  IP属地:天津10楼2013-07-02 11:56
                  回复
                    路过。 坐等LZ科普~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7-02 11:58
                    回复

                      这么一引,别说小郭襄了,楼主也想去看这场热闹,看看昆仑三圣是何许人物。
                      然后是何足道的出场了。当时小郭襄一心以为昆仑三圣是三个人,所以也没想到这个人就是何足道。
                      旧版原文:
                      她任着青驴信步所之,在少室山中漫游,一路向西,已入嵩山之境,回眺少室东峰,秀耸拔地,沿途山景,观之不尽。如此游了数日,这一天到了三休台上,心道:“三休,三休!却不知是那三休?人生千休万休,又何止三休?”折而向北,过了一岭,只见古柏三百余章,皆挺直端圆,凌霄托根柏旁,作花柏顶,灿若云茶,郭襄正在观赏,忽听得山坳后隐隐传出一阵琴声,不禁大奇:“这荒僻之处,居然有高人雅士在此操琴。”她幼受母教,琴棋书画,无一不会,虽然均非精通,但她生来聪顶,又爱异想天开,因此偶然和黄药师论琴,跟朱子柳学书,往往有独到之见,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时听到琴声,好奇心起,当下放了青驴,循声寻去。走出数十丈,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那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宛转啼鸣,郭襄隐身在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一张,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雀鸟,有黄莺,有杜鹃,有喜鹊,有八哥,和那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郭襄心道:“外公说琴调之中,有一曲『空山鸟语』,久已失传,莫非便是此曲么?”听了一会,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郭襄吃了一惊:“此人能以琴声集鸟,这一曲难道竟是『百鸟朝凤』?”以音乐感应鸟兽,原非奇事,古人只道对牛弹琴,牛不入耳,其实今人已知音乐可使母牛增产牛乳,可用音波诱鱼入网,甚至能以音乐促使植物生长加速,须知昆虫求偶,鸟兽呼侣,皆出之以音,宇宙之间,天籁无穷。师旷琴声能使风云变色,自是神乎其说,不足为信,但呼鸟驯兽,驱蛇起舞,却是历代均有。此是闲话,表过不提。且说郭襄听着琴声,越听越奇,心想可惜外公不在这里,否则以他天下无双的玉箫与之一和,实可称并世双绝。
                      那人弹到后来,琴声渐低,树上停歇着的雀鸟一齐起而盘旋飞舞。突然间铮的一声琴声止歇,群鸟飞翔了一会,慢慢散去。那人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漫声吟道:“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回车拄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颜光。”但听那人吟声悲凉,似觉人生忧患,不可断绝,郭襄怔怔的听着,不禁两行情泪,垂下双颊。那人高吟已毕,仰天长叹,说道:“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
                      那人说到此处,突然间从琴底抽出一柄长剑,但见青光闪闪,照映林间,郭襄心想:“原来此人文武全才,倒要瞧瞧他的剑法如何。”只见他缓步走到古松前的一块空地上,剑尖抵地,一画一画的划了起来,划了一画又是一画。郭襄大奇:“世间怎会有如此奇怪的剑法?难道以剑尖在地下乱划,便能克敌制胜?此人之怪,真是不可以常理测度了。”她默默数着他的剑招,只见他横着划了十九招,跟着变向纵划,一共也是一十九招。剑招始终不变,自左而右的划去,每一招均是相隔约莫一尺。郭襄约着他的剑势,伸手指在地下划了一遍,一看之下,险些失笑,原来他使的那里是什么怪异剑法,却是以剑尖在地画了一张纵横各一十九道的大棋盘。只见那人划完棋盘,以剑尖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圈了一圈,再在右上角和右下角画了个交叉。郭襄既已看出他画的是一张围棋棋盘,自也想到他是在四角布上势子。圆圈是白子,交叉是黑子,跟着见他在左上角距势子三格处圈了一圈,又在那圆圈下两格处画了一叉,待得下到第十二着时,一时决不定该当弃子取势,还是力争边角,只见他以剑拄地,低头沉思。郭襄心想:“原来此人和我一般寂寞,空山抚琴,以雀鸟为知音;下棋又没有对手,只得自己跟自己下。”
                      那人想了一会,白子不肯罢休,当下与黑子在左上角展开剧斗,一时之间妙着纷纭,自北而南,逐步争到了中原腹地,但白子布局时棋输一着,始终落在下风,到第九十三着上遇到了个连环劫,白势已是岌岌可危,但他仍是要勉力支撑。郭襄在旁看得心焦,忍不住脱口叫道:“何不迳弃中原,反取西域?”
                      那人一凛,只见棋盘西边留着一大片空地,如果乘着打劫之时连下两子占先,即使弃了中腹,仍可设法争取个不胜不败的局面。那人被郭襄一言提醒,仰天长笑,连说:“好,好!”跟着下了数子,突然想起有人在旁,忙将长剑在地下一掷,转身说道:“那一位高人承教,在下当真是感激不尽。”说着向郭襄藏身处一揖。
                      这个出场,真是太帅了。先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据曾听过外公老东邪吹箫的小东邪的判断,这琴声的等级和外公的箫声差不多,“实可称并世双绝”。然后又自顾自下棋,这种安享寂寞的人,实在是太少有了。
                      那么郭襄从他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呢?原文中有言“原来此人和我一般寂寞”。这是生出了知己的情绪。这才有了之后的不自觉的提醒。


                      IP属地:天津13楼2013-07-02 12:23
                      回复
                        郭襄之后的表现让何足道也引郭襄为知己。
                        旧版原文:
                        郭襄见这人长脸深目,廋骨棱棱,约莫三十岁左右年纪,她向来脱略,也不理会男女之嫌,从花丛之中走了出来,笑道:“适才听得先生雅奏,空山鸟语,百禽来朝,实深钦佩。又见先生画地为局,仗剑书谱,忍不住多嘴,还祈见谅。”那人见郭襄是个妙龄女郎,大以为奇,但听郭襄说到他的琴声,居然一丝不错,心下很是高兴,说道:“姑娘深通琴理,若蒙不弃,愿闻清音。”郭襄笑道:“我妈妈虽也教过我弹琴,但比起你的神乎奇技,却是差得远了,不过我既已听过你的妙曲,不回答一首,却有点说不过去。好吧,我弹便弹一曲,你却不许取笑。”那人道:“怎敢?”于是双手捧起瑶琴,送到郭襄面前。郭襄见这琴古纹斑烂,显是年月已久,接过时着手甚轻,于是调了调琴弦,弹了起来,奏的是一曲“考盘”。郭襄的手法自没什么出奇,但那人却听得脸有惊喜之色,他顺着琴音,心中默想词句:“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寐言,永矢勿谖。”原来这调出自“诗经”,是一首隐士之歌,意思说大丈夫在山涧之间游荡,独往独来,虽然脸有憔悴之色,寂寞无侣,但志向高洁,永不改变。那人听郭襄的琴音正说中自己的心事,不禁大是感激,郭襄琴声已毕,他还是痴痴的站着。郭襄轻轻将瑶琴放下,转身走出松谷,纵声而歌:“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招来青驴骑上了,又往深山林密之处行去。
                        郭襄的琴技虽然不太高,但是眼界意境,显然是个何足道知己的眼界意境。
                        何足道对郭襄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上段文字中有“大为感激”,又有“痴痴的站着”,联系下文理解,我们是否可以概括为“情根深种”呢?
                        但是,郭襄“在江湖上闯荡数年,所经异事甚多,那人琴韵集禽,画地自奕之事,在她也只是过眼云烟,风萍聚散,不着痕迹。”所以何足道若是恋上郭襄,他的爱情恐怕要归于悲剧……


                        IP属地:天津14楼2013-07-02 12:31
                        回复

                          之后就是何足道的命名由来了。我们知道了何足道原先不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的产生比“昆仑三圣”的名号产生要晚,是何足道谦虚的结果。而这个三,是琴、剑、棋。大家发现没有,在提到这个三字的真实涵义之前,金庸已经让何足道展示了他的琴艺、剑术和棋技。
                          也放一段旧版原文:
                          只见何足道惊讶的神色愈来愈盛,不自禁的住口不言,问道:“有什么奇怪啊?”何足道喃喃的道:“昆仑三圣,昆仑三圣何足道,那便是我啊。”郭襄吃了一惊,道:“你是昆仑三圣?那么其余两个呢?”何足道道:“昆仑三圣只有一人,从来就没三个。我在西域闯出了一点小小名头,当地的朋友说我琴剑棋三绝,可以说得上是琴圣、剑圣、棋圣。因为我长年住于昆仑山中,是以给了我一个外号,叫作『昆仑三圣』。但我想这个『圣』字,岂是轻易称得的?虽然别人给我脸上贴金,也不能自居不疑,因此上我改了自己的名字,叫作『足道』,联起来说,便是『昆仑三圣何足道』,人家听了,便不致说我狂妄自大了。”


                          IP属地:天津16楼2013-07-02 13:05
                          回复
                            然后是何足道上少林,亮点很多,待楼主一一道来。


                            IP属地:天津17楼2013-07-02 13:12
                            回复
                              首先这个上少林的缘由就很随性。
                              据书中说,何足道来中原有两个诱因,一个是尹克西的临死嘱托,另一个是西域少林对他地位的挑战。
                              楼主分析,只为一个自己救了的人的临死嘱托跑这么远不太现实,因此主要原因应该是,西域少林对其地位的挑战。这种挑战让何足道决定,干脆把少林寺的本部都挑了,让西域少林彻底抬不起头!至于传话,那是个顺便的事情,反正多说一句话也死不了人。


                              IP属地:天津22楼2013-07-02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