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分享到: 更多
0人参与0条评论
原标题:“红色渠县纪念园”开建 20年后再次成为小镇焦点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曾卓琳)“咔擦!”又一张相片在她的相机里定格。镜头前的年轻人或摆出剪刀手,或腾空飞跃。镜头后的她不断寻找新的角度和背景,时而提点可行性意见。这是大年初五,“红色渠县纪念园”前发生的一幕。照相的是小镇有名的照相师??“晓英照相馆”的老板常晓英。

纪念碑
大年初五,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陆续离开,热闹一时的小镇渐渐恢复平静。离开前,不少人会选择在“红色渠县纪念园”前留影,镇上没有什么风景名胜,在纪念园前拍照仿佛成了一件“时髦”的事。“红色渠县纪念园”是什么?里面有哪些景点?为什么会选择在小镇上开建?

熟悉:20年前,也曾在八台山纪念碑拍照
贵福镇是达州渠县的一个小乡镇,距离渠县县城40公里。“红色渠县纪念园”坐落在贵福镇八台山麓,由入口广场、景区大门、国旗台、苏维埃广场、苏维埃纪念馆、战斗梯、营渠战役纪念碑七大景点构成。沿一条“红军路”而上,红色渠县纪念馆、红军亭、红星桥等景点尽收眼底。
这两天,小镇有名的“晓英照相馆”老板常晓英生意特别好,每天都要挎着数码相机往红色渠县纪念园跑几趟。“纪念园修好了,顾客都请我到这里来照相,不愿意在照相门市上取景了。”常晓英手上的数码相机“咔擦”按个不停,美丽瞬间一次又一次被她的镜头定格。
常晓英再次感受到纪念园对小镇人的吸引力,“上一次在这里来给顾客照相,还是20年前的1993年。”
常晓英是土生土长的贵福人,“红色渠县纪念园”对她来说,既熟悉又新鲜。熟悉的是,1993年营渠战役纪念碑就建在八台山上,还修建有两个六角亭。山下则修了纪念馆,形成如今的“红色渠县纪念园”雏形。
“我记得那一年(1993年)冬天,贵福下了一场大雪。下雪对四川人来说是件稀罕事,请我照雪景的人特别多,那一天我简直忙晕了。”常晓英说,那一年,相机还没有走入寻常人家,“营渠战役纪念碑”刚刚建好,周身白色大理石,高10多米,中间有黑色碑文,看起来很壮观。顾客都不约而同选择去“营渠战役纪念碑”拍雪景,一上午的时间,常晓英就用完了6个胶卷。而在平常的日子里,10天才会用完1个胶卷。
那年冬日,常晓英第一次体会到“营渠纪念碑”给小镇所带来的震荡。此后,八台山、纪念碑、六角亭……成了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人们唯一“拿的出手”的风景。

纪念馆内
痛心:纪念馆、纪念碑遭人为破坏
“纪念馆修好了,但一直空置,后来门窗受到了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不少当地人说,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强,村民把纪念馆的门窗撬回家,还把纪念馆当“杂货间”,放置包谷、干柴等在馆内。而八台山地势高,纪念碑一带最终成为大家夏天纳凉的地方,有些人还在纪念碑上乱涂鸦。八台山上的果树遭到砍伐,拱桥的石头也被随意破坏,很长一段时间荒草丛生,成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
“风景遭到破坏,去八台山照相的人自然就少了。”常晓英的照相生意慢慢转向室内。她后来也常常去八台山、去六角亭休息,但看到附近村民会在上面的空地上晒谷子,觉得很可惜。“最初,在八台山修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
据了解,1933年9月,继“仪南战役”后,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渠江与嘉陵江之间继续巩固、扩大根据地,于是发动了“营渠战役”。战役之后,红军于10月2日在贵福镇建立渠县苏维埃政权,影响遍及渠县北部2000多平方公里。当时红军在贵福、涌兴、文崇、三汇、石桥一带留下了大批珍贵的石刻标语。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于1993年在贵福八台山修建了纪念碑、八角亭等。

纪念馆内
兴奋:统一规划 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一年前,当地政府决定重修扩建营渠战役纪念碑。这一消息迅速在小镇传开,小镇居民欢呼雀跃,仿佛是期盼已久的事。“几个月的建设工期,大家经常都要来看一看。”小镇居民钟大哥说。
贵福镇党委书记孙琳介绍,现在的“红色渠县纪念园”是在“营渠战役纪念碑”原址上扩建的,规划占地约120亩,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之后还将陆续建设烈士陵园、名人雕塑园、国家解放浮雕墙、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
“园内绿化将于2013年春天完成,绿化主要以松柏为主,园区入口处会辅以高大乔木。”孙琳说,红色渠县纪念园建成后会与柏林水库湿地公园连成一体,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渠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王善平要求渠县党史办、文广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度挖掘渠县红色文化历史,广泛征集文物,突出特色、高品味规划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纪念园。
“现在纪念园修好了,找我来这里照相的人又多了。”常晓英说,纪念园的“苏维埃纪念馆”里有红军当时穿的服装、通讯设备,在游玩的同时也能了解知识。“20年了,我的胶卷相机变成数码相机,相信以后的生意还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