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吧 关注:18,210贴子:306,902
  • 30回复贴,共1

【京华杂谈】变化中的北京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原载于《中国电视报》京华杂谈版,与您共享


IP属地:北京1楼2013-07-08 19:33回复
      几十年来京味语言变化可真不小,如今要想淘换点京味老话儿可就费劲了。趁着有些老北京还健在,时常和他们聊聊,套套他们头脑中储存的一些老话儿,还是挺有意思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3-07-08 19:34
    回复
        北京老话儿在婚姻方面的语汇,男女用词差别很大。男性结婚叫娶媳妇,而女性结婚则叫出门子、出阁、出聘。当年结婚男女双方都是分别办事,男方家庭办事叫娶儿媳妇,门垛子上要贴双喜字;女方办事叫聘闺女,门垛子则贴单喜字。婚后男性丧偶叫断弦;女性丧偶叫居孀、叫守寡。男人再婚叫续弦;女人再婚叫往前走。


      IP属地:北京3楼2013-07-08 19:35
      收起回复
          京味名词变化也很大,例如:以前北京人管戒指叫 “镏子”,管印章叫 “戳子”,对于出丑则称为 “散德行”,管抹布叫 “搌布”,女性怀孕初期叫 “有了”或者叫 “有喜了”,女性怀孕期间的种种反应叫“害口”,婴儿吸食母乳叫 “吃咂儿”,管手电筒叫 “电棒儿”,管流口水叫 “流哈拉子”,管口吃叫 “结巴”,口语中称自己为 “自个儿”,管打火机叫 “自来火”,管膝盖叫“哥棱瓣儿”,管各种润肤的油脂统统称其为 “沤子”,管日历叫 “月份牌”,管死人的衣着叫 “装裹”,单层的布料上衣叫 “汗溻儿”,管处理品叫“剔庄货”,今天的砍价过去叫“打价”或 “划价”,商家为了留出打价、划价的余地,故意抬高定价,这种行为顾客称其为 “要谎”。管车轮叫 “车轱辘”,管公共卫生间叫 “官茅房”,管犄角旮旯孳生的野蘑菇叫 “狗尿苔”,管公历新年叫 “阳历年”,管春节叫 “阴历年”,管雪茄叫 “吕宋”,管乘法口诀叫 “小九九儿”,管车辆的逆行叫 “戗辙”,管银元叫 “现洋”或 “洋钱”,老北京管想方设法挣钱叫 “抓弄钱”,管清凉油叫“老虎油”,管评剧叫“落子”,管砖厂叫“砖窑”,管煤矿叫“煤窑”,管酒厂叫“烧锅”,过去在北京“不好意思”这个词使用量并不大,对此人们常说 “挂不住”和 “抹不开”。管乌鸦叫“老鸹”,管麻雀叫“家雀儿”,管蜻蜓叫“老琉璃”,管螳螂叫“刀螂”,管蝗虫叫“蚂蚱”。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7-08 19:38
        收起回复
            北京老话有许多一语两用的情况,比如说 “姥姥”这个词,现在许多人只知道这是对于 “外祖母”的另外一个叫法,其实过去 “姥姥”这个称呼还用在接生婆这个行业上,过去妇女生小孩去医院的很少,多数都是在家生,这样社会上就产生了一批 “助产士”,这些人年岁较大,而且本人也有生孩子的经历,北京人背地里称她们为 “接生婆”或 “收生婆”,当面尊称其为 “姥姥”。过去北京人对于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叫 “串胡同”,人们在胡同遛弯儿也算 “串胡同”;北京人对于串脚丫儿,也称为 “串胡同”。 “打闪”本是天象术语,过去许多北京妇女把这个词用在梳妆打扮上,那时成年妇女都梳纂儿,面对镜子她根本看不到梳的效果,为了看清脑后的效果,必须使用两面镜子,当年人们使用两面镜子观看前后效果,这一相关动作北京人也称其为“打闪”。


          IP属地:北京5楼2013-07-08 19:38
          收起回复

            文\孟庆达


            IP属地:北京6楼2013-07-08 19:40
            回复
              主要是词汇方面的变化。其实好多词汇现在也说,像4楼举得那些例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3-07-08 19: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