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以青春之名
楚狂歌
第一次看纪录片《高三》,我已经大学毕业了,辞掉了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同学的高校过着流浪式的生活,没有任何追求。
我从电视里看到那些镜头,随着解说,一刹那鼻子酸得几乎控制不住,就那么忍着看完,然后对着墙壁,忍着忍着。
五六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轮回,没有任何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总有一个名词:高考。它在每个时代人的回忆中都如此地雷同和共鸣。
那个岁月是充实的,有目标,即使那个目标是如此的虚无。人生第一次正正式式地为着目标而奋斗。
那个岁月是灿烂的,即使这种灿烂带着苦涩。
那个岁月是无奈的,我们背着使命,背着打破祖祖辈辈宿命的祈祷,没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那时候,我们在课间靠在窗台上仰望天空,却不知道我们未来的天空。天空总是太广阔,而我们却还没有起飞。
那时候,我们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想着那遥远而自以为越来越近的未来。
那时候,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唱着不懂的情歌,重复着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日子。
第一次懂得人生的奋斗,第一次懂得人生的聚散,第一次懂得友情,第一次懂得青春的苦涩,第一次懂得朦胧的冲动。
高三,以高考的名义。高三,以青春之名。
突然间,对高三没有更多的话要说,高三已经渐渐地成为一个雕塑的印象,我们只记得那时花开,那时阳光很灿烂,却已经说不出花开的颜色,说不出阳光底下的少年飞扬的笑容。
每个人都回不去了。
在那些人的脸上,我看到了自己,带着稚气,带着忧郁、茫然,那些场景,熟悉得让我怀疑是否中国的高中都是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
没有一样的高中,只有一样的高考,一样的高三。
还有青春。
楚狂歌
第一次看纪录片《高三》,我已经大学毕业了,辞掉了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同学的高校过着流浪式的生活,没有任何追求。
我从电视里看到那些镜头,随着解说,一刹那鼻子酸得几乎控制不住,就那么忍着看完,然后对着墙壁,忍着忍着。
五六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轮回,没有任何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总有一个名词:高考。它在每个时代人的回忆中都如此地雷同和共鸣。
那个岁月是充实的,有目标,即使那个目标是如此的虚无。人生第一次正正式式地为着目标而奋斗。
那个岁月是灿烂的,即使这种灿烂带着苦涩。
那个岁月是无奈的,我们背着使命,背着打破祖祖辈辈宿命的祈祷,没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那时候,我们在课间靠在窗台上仰望天空,却不知道我们未来的天空。天空总是太广阔,而我们却还没有起飞。
那时候,我们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想着那遥远而自以为越来越近的未来。
那时候,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唱着不懂的情歌,重复着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日子。
第一次懂得人生的奋斗,第一次懂得人生的聚散,第一次懂得友情,第一次懂得青春的苦涩,第一次懂得朦胧的冲动。
高三,以高考的名义。高三,以青春之名。
突然间,对高三没有更多的话要说,高三已经渐渐地成为一个雕塑的印象,我们只记得那时花开,那时阳光很灿烂,却已经说不出花开的颜色,说不出阳光底下的少年飞扬的笑容。
每个人都回不去了。
在那些人的脸上,我看到了自己,带着稚气,带着忧郁、茫然,那些场景,熟悉得让我怀疑是否中国的高中都是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
没有一样的高中,只有一样的高考,一样的高三。
还有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