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晴雯
如果《红楼梦》仅仅是要揭露如婆子媳妇、赵姨娘、邢夫人等人的嫉妒、贪婪的本性,揭露她们内心的阴暗与狭隘,把他们打成反面形象然后再反衬什么,那它就不是《红楼梦》了。也许它同样可以成为不错的小说,甚至也可以认为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红楼梦》绝不仅仅是这些。《红楼梦》要更深刻的多,要更本源的多,也更真实的多。《红楼梦》就是要揭示人性的最根本层面,揭示人与人是如何误解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内在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哪里,它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最终怎样酿成悲剧的。
抄检大观园的最终悲剧,以晴雯的死为标志,激起读者的无限同情。但,同情之余,我们还是不得不对晴雯的死产生许多的疑问。
晴雯的个性,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作了认真的描绘。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描写晴雯的核心章节。此回的后半段,病重中的晴雯帮宝玉补雀金裘,展现了她聪明、灵慧、手巧、心细的一面,也着实让宝玉感动。但生活中的晴雯,却是个心气高傲、目无下尘、脾气刚烈、言语莽撞的“爆炭”。曹雪芹刻意把人性的多侧面、多层次加以比较、对照着描写,写晴雯的这段故事就是如此。
此回的前半部分,先写的是晴雯撵坠儿的一段故事。小丫头坠儿在日前的“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热闹聚会时,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此事经过小心的查访被发现了。
着了风寒的晴雯因为病情不见好转,心情焦躁,“急的乱骂大夫”,见到坠儿进来,怒火中烧,冷不防一把抓住她的手,拿了一丈青,向坠儿手上乱戳,一边骂:“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立刻唤来坠儿的娘,自行做主撵逐了坠儿。
许多读者认为撵逐坠儿的一场戏体现了晴雯的正直、刚烈,眼里不揉沙子,甚至嫉恶如仇。对于一个年纪尚小还未成年,涉世不深的小丫头,真的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嫉恶如仇”吗?坠儿最多不过十岁出头,完全还是个孩子,道德感不强,自我把持不住,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至于用如此刚烈的手段体罚和惩处吗?这样的处理与王熙凤无二。
可见晴雯并不能怜恤他人,理解他人,不能宽宏,不能忍耐;今有撵逐坠儿在先,后有晴雯被撵在后,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再看众多事件中的晴雯。
因芳官挨了干娘的打,两人吵闹不休,宝玉恨的用拄杖敲着门槛子说道:“这些老婆子都是些铁心石头肠子,也是件大奇的事。不能照看,反倒折挫,天长地久,如何是好!”晴雯道:“什么‘如何是好’,都撵了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一两句话,晴雯就锋芒毕露。
春燕的娘打春燕,一顿分辩之后,麝月叫小丫头去叫平儿,撵了这个婆子。她只好委身求情,袭人、宝玉都见她可怜,只得留下,晴雯却是一句尖刻语:“理他呢,打发去了是正经。谁和他去对嘴对舌的。”
在蔷薇硝事件爆发时,赵姨娘打了芳官,袭人在一边劝一边拉,晴雯却悄拉袭人说:“别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都这样起来还了得呢!” 众小戏子围着赵姨娘顶撞哭闹,“晴雯等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 。晴雯是一种看热闹甚至幸灾乐祸,等着看赵姨娘出丑的心态。这样的表演,周围的婆子媳妇是不会不看在眼里的。
所以我们深知,晴雯绝不仅仅是“风流灵巧”招人怨。林语堂说,“ 晴雯坏处,在其野嘴烂舌”。晴雯给我们心直口快、天真浪漫的一面,但她高傲自持,目无下尘,口角锋芒,对人不留余地,没几个人能承受的了。
小说中的多处特别写到晴雯的这个性格特点。第二十七回,就有晴雯等怡红院小丫头训斥小红的一段故事。
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
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晴雯的锋利、伶牙俐齿,可见一斑。王夫人也见到晴雯骂小丫头,这样的张狂为人,正是晴雯平日的常态。
由于晴雯的恶俗心态,使她常以恶意去理解他人,缺乏通融与感恩之心。这样的表现也有多处。
第三十七回,秋纹帮宝玉把园里桂花插瓶送给贾母、王夫人。贾母、王夫人一高兴,分别赏了秋纹几百钱和两件衣裳。秋纹回来说:“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象这个彩头。”得的衣裳实际是给袭人后剩下的。
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秋纹认为是恩典,在晴雯眼里却是“受软气”。“谁又比谁高贵些”的话语很为晴雯赢得了不少掌声,以为刚直不阿,以为傲骨嶙峋。自娇自傲,不能以善意去理解别人,这不仅不是真正的平等观念,而是自以为是的目无下尘,这种自视高贵的作为,恰恰是为了视别人为低贱,不仅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恐只能遭恶意的回报。
所以,晴雯同他人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甚至于宝玉。第三十一回,晴雯给宝玉换衣服,不小心跌了扇子,宝玉此时正心绪不佳,把晴雯一通骂。晴雯立刻回嘴:“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一通话把宝玉气得乱颤。袭人听见前来劝解,更糟晴雯的排揎:“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为了缓和矛盾,袭人只好说了句“原是我们的不是”,这下更激起晴雯的醋意:“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一阵抢白,气得袭人又羞又臊,自悔失言,也气得宝玉要去回王夫人撵了晴雯。袭人为了息事宁人,同碧痕、秋纹、麝月一同跪着求情,才消了宝玉的气。事后,是宝玉不计前嫌,宽宏大度,同晴雯交流,才有后来“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故事。这期间,如果不是袭人的忍让、宝玉的宽宏,撵逐晴雯实际不用等到后来王夫人来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