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口龙形拳简介

【创立与传承】
“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龙形气势勤苦练,有形有势法万千。”这是19世纪末期在惠州首创、影响曾经遍及惠州、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肇庆、广州、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龙形拳口诀。龙形拳由有“东江二虎之一”之称的林耀桂所首创、传播。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龙形拳分会,习拳的海内外弟子有10万余人,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鸡英头村也是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之一。家住小金口金鸡村英头村小组现年81岁的村民林永旺,就是林耀桂宗师在金华寺院传艺时的第三代传人,是目前惠州唯一的滴系传人,能打整套龙形拳的人。小金口是龙形拳的发祥地,英头村小组现在有一百多人研习龙形拳,每个村民都能讲出一些与龙形拳有关的人物名字和龙形拳的套路,成年男子还会随时耍几手龙形拳。
【功法及特点】龙形拳又称十二龙形拳。它以柔为主,外柔内刚,刚柔并济步法灵活,手法多变,动作舒缓连贯,一气呵成,并以缠裹为主。技法列阴阳之属,旋转之法,左旋相生,右旋相克,左右转旋是生与克变化,而它的形体特征则是“龙形蛇腰,猫行狮蹲,体态绵软”形成曲蜷之势,鹿伏之状;以丹田为根,意为用,前手为龙,后手为虎,功法隐有旋转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龙形拳拳术,有拳法13种,包括:1、三通过桥;2、迫虎跳墙;3、单刀匹马;4、单鞭救主;5、鹰爪;6、龙形摩桥;7、化劲;8、碎桥;9、毒蛇吐雾;10、五马归槽;11、纳五形;12、梅花拳(画眉跳架);13、七路梅花拳。棍法3种,包括有:1、四门挑打莲花双头棍;2、黄龙穿心棍;3、龙形回龙棍。
手法主要有粘、摩、化、拿、劈。身法主要有吞、吐、浮、沉、圆、扁、伏;步法主要有直迫步、双马步、三角步、虚实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演练时快速刚猛。劲力沉实迅猛,以“标、弹、沉、戳、化”五劲为主;以暗劲、寸劲见长;刚柔并济,克敌制胜。
【保护与发扬】
小金口在大力发展麒麟文化品牌的同时,充分挖掘同样具有源远流长历史的龙形拳文化,成立了惠城区龙形拳协会,并于2007年12月16日与香港龙形拳寻宗团共同举办龙形拳交流活动,在与来自海内外及世界各国170多名龙形拳弟子交流经验的同时,将“龙形拳”发扬光大,促进了龙形拳的回归,龙形拳盛名已经远播海内外。

近几年来,街道办事处推行“育品牌、组队伍、广传承、促产业”的四步工作法,实施龙形拳进校园,筹建龙形拳会馆和龙形拳培训基地,并将龙形拳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08年8月参加广东省体育局举办的2008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夺得“二等奖”;09年9月在惠州“东江流韵、惠州余响”原生态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银奖”;09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9年11月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我们坚信,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势必将龙形拳打造成民族文化品牌和世界龙形拳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创立与传承】
“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龙形气势勤苦练,有形有势法万千。”这是19世纪末期在惠州首创、影响曾经遍及惠州、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肇庆、广州、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龙形拳口诀。龙形拳由有“东江二虎之一”之称的林耀桂所首创、传播。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龙形拳分会,习拳的海内外弟子有10万余人,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鸡英头村也是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之一。家住小金口金鸡村英头村小组现年81岁的村民林永旺,就是林耀桂宗师在金华寺院传艺时的第三代传人,是目前惠州唯一的滴系传人,能打整套龙形拳的人。小金口是龙形拳的发祥地,英头村小组现在有一百多人研习龙形拳,每个村民都能讲出一些与龙形拳有关的人物名字和龙形拳的套路,成年男子还会随时耍几手龙形拳。
【功法及特点】龙形拳又称十二龙形拳。它以柔为主,外柔内刚,刚柔并济步法灵活,手法多变,动作舒缓连贯,一气呵成,并以缠裹为主。技法列阴阳之属,旋转之法,左旋相生,右旋相克,左右转旋是生与克变化,而它的形体特征则是“龙形蛇腰,猫行狮蹲,体态绵软”形成曲蜷之势,鹿伏之状;以丹田为根,意为用,前手为龙,后手为虎,功法隐有旋转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龙形拳拳术,有拳法13种,包括:1、三通过桥;2、迫虎跳墙;3、单刀匹马;4、单鞭救主;5、鹰爪;6、龙形摩桥;7、化劲;8、碎桥;9、毒蛇吐雾;10、五马归槽;11、纳五形;12、梅花拳(画眉跳架);13、七路梅花拳。棍法3种,包括有:1、四门挑打莲花双头棍;2、黄龙穿心棍;3、龙形回龙棍。
手法主要有粘、摩、化、拿、劈。身法主要有吞、吐、浮、沉、圆、扁、伏;步法主要有直迫步、双马步、三角步、虚实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演练时快速刚猛。劲力沉实迅猛,以“标、弹、沉、戳、化”五劲为主;以暗劲、寸劲见长;刚柔并济,克敌制胜。
【保护与发扬】
小金口在大力发展麒麟文化品牌的同时,充分挖掘同样具有源远流长历史的龙形拳文化,成立了惠城区龙形拳协会,并于2007年12月16日与香港龙形拳寻宗团共同举办龙形拳交流活动,在与来自海内外及世界各国170多名龙形拳弟子交流经验的同时,将“龙形拳”发扬光大,促进了龙形拳的回归,龙形拳盛名已经远播海内外。

近几年来,街道办事处推行“育品牌、组队伍、广传承、促产业”的四步工作法,实施龙形拳进校园,筹建龙形拳会馆和龙形拳培训基地,并将龙形拳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08年8月参加广东省体育局举办的2008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夺得“二等奖”;09年9月在惠州“东江流韵、惠州余响”原生态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银奖”;09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9年11月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我们坚信,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势必将龙形拳打造成民族文化品牌和世界龙形拳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