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岑with古韵悠长吧 关注:20贴子:638
  • 17回复贴,共1

【锦岑】古风演绎常用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嗯哼以上转自暗彩吧的,在下看了之后感觉很有用欢迎来看


1楼2013-08-11 23:46回复
    【陛下】本义是阶下,用于对君主之称。最早见于战国。“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末也。”—《韩非子》。《独断》里面啰嗦了一堆解释意思,大义就是说,大臣们不敢靠近皇帝说话,就让给站在皇帝台阶下护卫的那些人转达。取因卑达尊之意。
    【殿下】殿下是个很美很多人都喜欢用的叫法。可是这个词是不能够滥用的。汉代的时候,天子称“陛下”,诸侯称“殿下”。唐代的时候,皇后,皇太后也可以叫殿下。但是唐朝以后,一般只皇太子为殿下,诸侯王也不能叫殿下了。所以X王殿下神马的根据情况还是慎用。你直接喊王爷都行。
    【万岁】本义当然是万年了。各种影视作品里大家亢奋的时候都会呼万岁,这原本就是一个欢呼庆贺时候的语言,后来就被用作帝王尊称了。
    【乘舆】指的是帝王所坐的马车,肩舆之类的。从汉代开始,就引申为帝王之称。
    【车架】意思同上
    【架】皇帝死的时候,就说“晏驾”或者“驾崩”,战国的时候就有了
    【大行】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大行皇帝,大行皇帝什么意思。指的是刚死还没有起好谥号或者庙号的皇帝。秦代开始使用
    最后就是关于皇帝还可以用谥号庙号陵号尊号等各种号来代称。不过戏里用的可能比较少。这个看各群的情况而定。这里不赘言了。


    4楼2013-08-11 23:52
    回复
      B其它身份政戏
      ——戏大臣或者王室什么的的时候可以用的称谓
      说明:戏的时候根据对象不同,自称或者对称都会不一样,你跟皇帝戏跟你同同僚戏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放在一起说,大家自己根据情况区分着用。 a.自称
      【余】很好用的单字,几乎万用。甲骨文,金文里面就开始了。
      【予】最早见于汉代,我们戏的时候虽然用的人不多,但其实在古籍里使用频率是比“余”高的
      【我】满目山河空念远啊亲们,其实“我”这个字从古至今就没有被丢弃过。
      【吾】都觉得这个用起来好像一下子古了是吧,其实它比“我”使用的要晚得多。
      【台】发音是yi(二声)。挺少用的,在东周时期的金文中有。
      【印】多用于先秦,后世少用。
      【身】最早魏晋时候开始用,后面就很少了。
      【侬】吴方言,魏晋开始流行。你要是想在戏里体现弄弄的地方情可以用。
      【俺】北方方言词汇,各种流行不解释。
      【咱】依旧北方方言,一直在用
      【洒】唐以后在北方使用的方言词汇
      =-=-=-=-=-=-=-=-=-以上都是常用自称,下面分享一些常用谦称=-=-=-=-=-=-=-=-=


      6楼2013-08-11 23:55
      回复
        【鄙人】古代最常用谦词。本义不是说卑鄙的人,而是住在荒郊野外的人。
        【鄙夫】同上
        【鄙臣】特指为臣者在异国君主,注意是异国君主前的自称。
        【鄙老】老年人的谦称。
        【卑职/官/吏】都是官场常用词,换句话说就是政戏常用词
        【**】好吧,我不建议大家这么说自己。史料里面记载安禄山对张仁愿说过。
        【贱子】这不是说自己儿子贱,就是自己的谦称。
        【贱臣】为臣者在君主面前的自称
        【愚】谦称,汉代就开始用。对年长一点的可以自称“愚弟”,长辈自称“愚晚”,对帝王可以说“愚臣”。
        【蒙】本义是覆盖,暗昧不明。
        【民】谦称,唐代就不怎么用了。
        【不佞】意思是无才。最初用于王侯,少数可用于臣僚。秦汉以后,使用范围扩大。
        【不才】不解释。
        【不肖】本义为不似其先人有才能,德行。取引申义。唐宋以后有一个普遍用法是,父辈去世的时候,葬礼等场合这么自称
        【不文】很好理解,没有文采,可以用作谦称
        【小人】在王侯官吏,主人,长者之前都可以用。不建议一篇演绎通篇小人小人的。
        【小子】至今还在用,现在多用他称
        【小可】谦称,唐宋以后多用
        【小我】非常客气的自称
        【小的】跟小人差不多。
        【区区】本义是很小,微不足道。引申用来自谦
        【学生】长辈,前辈面前都可以用。同辈之间也可以。
        【小生】这个词儿萌了,多用于文士。
        【晚/侍生】明清官场里多用,至于区分大家就不用管了,可以混着用。
        【某】很常用
        【走】这个也算。。。
        【下走】。。扶额。。
        =-=-=-=-=-=-=-=-=-=-=-=-=-=-=-=-=-=-=-=-=-=-=-=-==-=-=-=-=-=-=-=-=


        7楼2013-08-11 23:56
        回复
          b.对称之词
          【汝】这确实是个老牌词,从甲骨文到明清一直被大量使用。
          【戎】晋代以后很少见,最早见于《诗经》
          【若】始见于西周金文
          【尔】东周铜器开始。 备注:以上“汝”,“尔”这都是对同辈或者下辈之称,或者关系很熟不拘礼节,连着用就直接是轻蔑的称呼了。所以不能对尊者或者长辈这么叫。也就说是你一个小贵人不能叫人家妃子“汝”,这个错误在后妃演绎里太频繁了,希望大家注意一下。
          【你】隋唐时有的,除了诗文里比较少见,其他时候几乎万用。
          【您】宋代以后有的,逐渐成为“你”的敬称
          【伊】汉代以后作人称代词使用。
          【乃】我从来不用这个,不过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对称之词。甲骨文金文里就有。但是这个字大多数时候都是做宾语不是定语。
          【而】东周金文就有。只能作主语和定语,不能作宾语
          【侬】对称,自称都可以。
          备注:以上对只能用在同辈或者上对下之称。一般是不能以卑对尊的。需要用各种尊称。 =-=-=-=-=-=-=-=-下面来说对称中的尊称=-=-=-=-=-=-=-=-==-=-=-=-=-=-=-=-=


          8楼2013-08-11 23:59
          回复
            唐代称呼漫谈 ZT
                             (草稿)
               中国的称呼从唐代到明、清两代,曾有过巨大的变化,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古代称呼多是明、清两代之称呼。至于唐时所用之称呼,无论电视中亦或小说中,都少有提及。现将唐代称呼略述如下: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蟹】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皇太后自称为“朕”,这个可见《旧唐书·武则天传》中则天登基之前的谈话记录;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
               而对于太真妃和太子的“娘子”、“郎君”之呼非凭空无据,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诗中就描写有:一个老人问李白“郎今欲渡缘何事”?然后告诫他“如此风波不可行”。
               在唐代,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另外,既讲到了“郎”,另两个称呼也不可不提:当时,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就如《无双传》中,无双家人从小就戏呼王仙客为“王郎子”。
               说了这么多,才发现还没有讲到当时的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另外,看看唐代官场中的相互称呼和百姓见了皇帝或官员的称呼,就感到那时人们间的关系远较明、清时代更加平等: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使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
              例如,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为“某”,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某”。
              另外,百姓见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臣”,这可见于明皇逃难时和一蓍老的对话,以及德宗出巡时与一农民之谈话。
              此外,还有我不能十分确定的一点,就是唐代诸王的世子,如果没有另外封号的如何称呼,我疑心是也称为“某太子”的。在《全唐文》中,有“汲太子妃”的文章;而在《旧唐书·肃宗本纪》中,述说肃宗改名字的原因时,讲到肃宗名字从“绍”改为“亨”是因为:“绍”字与宋太子同名。


            10楼2013-08-12 00:03
            回复
              宋代称谓和排行
                              作者:王曾瑜
                古代各朝的称谓变迁颇大。何心先生归纳了小说中的许多称谓,全不见如今影视剧套用的如小姐、老爷、大人之类。若对照一下元杂剧,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李庆安称王闰香为“小姐”,他与公人称钱大尹为“大人”。《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张千对钱大尹说:“报的老爷得知。”但元时百姓或下属称官长为“大人”,又与后世在官场中同僚互称“大人”,有所区别。如今影视剧中套用的一些称谓大致始于元杂剧。
                《水浒传》中的称谓似乎更古老,例如宋人称官员的儿子为衙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三月癸未条说:“洛下有十衙内,尤放恣。”孔平仲《珩璜新论》卷4说,“或以衙为廨舍”,“儿子谓之衙内。”小说第七回有“高衙内”,第五十一回篇名就是“美髯公误失小衙内”。如在后世,应称公子。再如老爷,宋人还没有形成通用的称谓。南宋初造反的巫师钟相,他用迷信鼓动群众,人称“钟老爷”,纷纷前去“拜爷”,“拜爷”就是“拜父”,“钟老爷”即是钟老父。
                宋人也有“小姐”的称呼,但决不是指富贵之家的女儿,如《夷坚三志己》卷4《傅九林小姐》说傅九“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类似于今之三陪女郎。即使是富贵之家的女儿,则称小娘子或女娘子,见《夷坚支戊》卷5《任道元》和《鄂国金佗续编》卷27。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说杨温“娶左班殿值(直)太尉冷镇之女为妻。择定良时吉日,娶那冷太尉宅院小娘子归”。但到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折中,崔莺莺被称为“小姐”,而张珙称红娘为“小娘子”。又如《梦粱录》卷2《诸库迎煮》称宋时“官私妓女”之出众者为“行首”。《朱文公文集》卷18载朱熹弹劾唐仲友,说:“行首严蕊稍以色称,仲友与之媟狎。”商业同业组织称为行,而妓馆显然也是一行,美妓可称行首,即行头。小说第二十一回闫婆介绍女儿说:“有几个上行首要问我过房几次,我不肯。”第六十九回称李瑞兰为“李行首”,第七十二回称李师师为“东京上厅行首”。可与上引记载对照。第二十四回说张惜惜是“路岐人”,这也是宋金时的称呼,《金史》卷104《完颜 传》:“贾耐儿者,本岐路小说人,俚语诙嘲,以取衣食。”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由于各个家族和宗族的排行各不相同,又无排行的完整史料传世,所以令今人难以捉摸。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排行使用“乙”字,当依甲乙的次序,为行二。小说第六十一回燕青“排行第一”,称“小乙”,又《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大致应照抄宋人话本,其中说“许宣排行小乙”,“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药铺做主管”,他对白娘子说自己“排行第一”。可见“乙”与“一”通。“将仕”已如前述。宋时排行第一,也可称“大”或“一”。


              11楼2013-08-12 00:05
              回复
                小娘子
                1、对少女的通称。可用以称他人女,亦可称己女。唐韩愈《祭女絮子文》:“阿爹阿八使汝你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拿子之灵。”宋欧阳修《答连郎中》:“承贤郎、小娘子见过。故人有佳儿女,朋友当所共庆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泛称年轻女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有一件,这里住不得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若用得着小可时,就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新娶这房娘子,不上四年......这小娘子足不下楼,甚是贞节。”亦以称年轻的妻、妾。《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僧儿道:‘只是殿直一个小娘子,一个小养娘。’”《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刘]贵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后因没有子嗣,娶下一个小娘子,姓陈。”
                姑娘
                1、称父亲的姊妹。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辞别了姑夫姑娘,我就出去了。”《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姑娘道:‘此事美事。’撺掇侄儿快去。”《老残游记》第八回:“姑娘者,姑母之谓也。”
                2、称年轻的未婚女子。《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邓九公听见,道:‘姑娘,你几天儿就回来,这些东西,难道回来就都用不着了?’”亦特称女儿。《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道:‘......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
                3、妾的别称。《红楼梦》第三一回:“晴雯听他(袭人)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长姐儿)又往前走了两步,便听老爷吩咐道:“......大爷身边一时无人伺候,你二位大奶奶在我跟前讨你去给大爷作个身边人。’......太太听了,更加欢喜,便吩咐大家都称他作珍姑娘。”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姑娘。”
                4、称作风不正的女人或妓女。《红楼梦》第二一回:“因这媳妇妖调异常,轻狂无比,众人都叫他‘多姑娘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想来是将才串店的这几个姑娘儿,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两个。”《老残游记》第二回:“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
                小姐
                1、宋代称女艺人、妓女等。至清代犹有此称呼。宋洪迈《夷坚已志.傅九林小姐》:“其第二子曰傅九,年二十九岁,好狎游,常为倡家营办生业,遂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约窃负而逃。”清赵翼《陔余丛考.小姐》:“今南方搢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耳。”清梁章钜《称谓录.倡》:“按《履园丛语》,吴门称妓女曰小姐。形之笔墨,或称校书,或称录事。有吴兴书客钱景开者,常在虎丘开书铺,能诗,尤好狭邪。花街柳巷每经其品题甲乙,多有赠句。袁简斋先生每邀景开为狎友,命之曰小姐班头。”《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新嫂嫂]才说得一句‘堂子里格小姐’,陶子尧就驳他道:‘咱的闺女才叫小姐,堂子里只有姑娘,怎么又跑出小姐来了?’新嫂嫂道:‘上海格规矩才叫小姐,也有称先生格。’”
                2、称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我家小姐年长,要选良姻。须是三般全的方可来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养娘道:‘小姐,你今番到人家去,不比在老爷身边,只管啼哭,必遭打骂。’”
                3、元、明宫中,称宫女为小姐。明朱有炖《元宫词》:“帘前三寸宫鞋露,知是婹婹小姐。”


                15楼2013-08-12 00:17
                回复
                  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 官人
                    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 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人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5 老爷
                    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mm称西门庆gg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偶官人”:但李易安mm称照明城gg(不好意思,应是赵明诚gg)则一定是“外子”。
                  7 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也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讳,众老婆们最后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达到极盛。
                    然而泰极否来,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8,先生
                  “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17楼2013-08-12 00:24
                  回复
                    =============以上全部摘自暗彩吧某贴,整理过来只是想给锦岑的亲们好好学习,虽然内容多可能看不下去,但是还是可以一点一点看,慢慢来=============


                    18楼2013-08-12 00:28
                    回复
                      唔此帖好贴啊,不要沉了各位请戳啊
                      媳妇你快来@念染流年


                      19楼2013-08-12 00:30
                      收起回复
                        SF,哈哈,师傅我来了~~~~~~~~~~~~~~~~~


                        20楼2013-08-12 00:33
                        收起回复
                          长姿势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08-12 00:49
                          收起回复
                            这么多。。木兴致看。。。


                            22楼2013-08-12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