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吧 关注:2,626贴子:11,745

【资料】太昊伏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意中看的的资料0.0(不知道说的有多少真多少假..伏羲的资料本来就少= =还是发上来好了……


1楼2013-09-08 15:22回复
    6650万年前大灾难之后,大约6000万年前中原人发明了燧石取火,进入燧皇时期,燧皇仍被称为伏羲。女娲、伏羲是部族首领专用称号。


    2楼2013-09-08 15:25
    收起回复
      和宓是太昊伏羲与女娲后来生的小女儿,封于洛水,与河伯冯夷结为夫妻,夫妇不幸溺水夭亡,终究未能建立国家。
      长子羲伯,封为黄帝,派往中原,到达了今天的河南一带,后来建立羲国,统治中原大地。后来,太昊伏羲也经由昆仑山甘肃一带,来到羲国都城密,即现在中国河南密县。并在这里设置了伏羲八卦台。太昊伏羲也终老于此。


      4楼2013-09-08 15:27
      收起回复
        和仲,即白大橪或白橪,是伏羲的女儿姓,封为白帝,奉命前往西方,达于昧谷,建立希腊国。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也在这支部族之中。
        和叔,即墨干,伏羲的女儿姓,封为黑帝,奉命带领部族前往北方,定都幽都,建立肃慎国。自此昆仑山人类进入“五帝”时期。这一时期自5000年前至西元前12000年。
        五帝的故事中,白帝已经在“希腊神记”中阐述,这里先讲青帝,黑帝、赤帝、黄帝将在“伏羲神记”中详述。
        青帝羲仲奉命离开昆仑山前往瀛洲。从昆仑到瀛洲数万里之遥,从5000万年前开始一路迁徙,一路繁衍,历经千难万险,大约4万年前来到瀛洲大陆。


        6楼2013-09-08 15:28
        回复
          5000万年前得地球地理风貌整体上还是一个盘古大陆,只是被海洋或河流分割成几大块,相互之间仍旧可以自由往来。
          大灾难过后,地球温度升高,气候变得潮湿和温暖;蕨类植物大量灭绝,被子植物开始繁衍;幸存的恐龙苟延残喘了数十万年后,不堪高温而相继灭绝;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大量大面积繁衍开去。瀛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连的地区为台湾地区。远古的台湾地区是一个海侵地区,经常随着地质运动和海洋的扩张,该地区时升时降。该地区海侵现象早在6亿年前就已经开始,直到1.92亿年前的“燕山地质运动”,台湾山脉才开始形成。
          大约5400万年前的白垩纪和古新世时期,台湾海峡开始形成。再后来则时升时降而与大陆时分时离。


          7楼2013-09-08 15:29
          回复
            到了第四纪冰河期,即1800万年前到6000年前,海平面基本形成现代海平面高度,台湾海峡完全形成。在4500年—2000年以前,因地质运动出现海退,台湾海峡一度变浅,两岸居民易于往来。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大约1800万年前,青帝后裔部族穿越台湾海峡,跨上瀛洲大陆。


            8楼2013-09-08 15:30
            回复
              到了第四纪冰河期,即1800万年前到6000年前,海平面基本形成现代海平面高度,台湾海峡完全形成。在4500年—2000年以前,因地质运动出现海退,台湾海峡一度变浅,两岸居民易于往来。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大约1800万年前,青帝后裔部族穿越台湾海峡,跨上瀛洲大陆。


              9楼2013-09-08 15:30
              回复
                此时的瀛洲大陆非常巨大:北与美洲,即北俱芦洲相连,西接欧亚大陆,即西牛贺洲,南连南赡部洲,即澳洲大陆。古老的太平洋继续在扩张,深入瀛洲地壳,将瀛洲大陆挤压抬高,瀛洲大陆开始发生开裂和漂移。瀛洲大陆现在被挤分离,北起日本边缘,日本陆地还在水面之下,南达斐济,西北起于现在的菲律宾,东南到达现在的南太平洋大溪地群岛一带,被挤压变成了狭长的一块,并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太平洋版块和亚洲版块下切,两边版块很轻易地将瀛洲大陆抬起,使得瀛洲版块底部岩层不断断裂脱落,逐渐离解,地震和海啸不断,这便形成了瀛洲大陆,分布面积十分广阔,长达7000公里,宽达5000公里。主大陆分成十大块。其中最大的一块为菲律宾大陆。日本群岛是1800万年以后才开始抬高的,直到数十万年前也仅仅有古富士山火山露出海面。整个日本群岛是在15,000年前-12,000年前最终形成的。


                10楼2013-09-08 15:30
                回复
                  自1800年前青帝后裔登上瀛洲大陆之后,青帝后裔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直到4万年前才扩散至姆大陆中心地带,即现在的斐济、夏威夷一带。这里便是旸谷。在这里遇见了另一只古老的族群,即黎母后裔的幸存者。


                  11楼2013-09-08 15:31
                  回复
                    最早期的人类多是生活在丛林山谷溪边,靠采集、狩猎为生。最初要提防爬行类动物的侵害,当恐龙消亡后,幸存的人类适应了环境,却又不得不面对毒蛇猛兽的威胁。人群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漫长,人类的智力和体质变化也十分缓慢。
                    固然在6000万年人类就发明了燧石取火,然而掌握这种方法的族群并不多。人类种群不断迁徙,辗转各地。然而这些人类一直传承着古老的传说和圣命:即女娲和太昊伏羲要求各个部族前往世界各地建立起各自的新王国。


                    12楼2013-09-08 15:31
                    回复
                      历史证据
                      旸谷,这是见于《山海经》中的“东南海之外”的地名。关于这个“旸谷”,很多学者认为是在现在的山东一带。这是不准确的。《山海经》原本十分详尽和清晰,由于年代久远,记录文字的工具演化和毁损,从绳结文到鸟文,再到陶文和甲骨文,书写方式几乎完全变化,后世人要重新注解和整理,使得《山海经》中缺失和错误很多。到了孔子修书时,孔子主张弘扬黄帝血统,因而对古籍整理删改了不少,很多内容被删改,很多书简被焚毁。


                      13楼2013-09-08 15:32
                      回复
                        《山海经-大荒南经》写道:“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透过这几句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看见后来的瀛洲大陆上建立起的“羲和帝国”。
                        而这帝国是在甘山下的甘水之间。


                        14楼2013-09-08 15:33
                        回复
                          这甘山既是后来的安第斯山脉—甘山与安山谐音。甘水,即古太平洋。“甘”字,口中之物的意思,即美味。远古人类对于盐的接触并不多。当人类第一次接触海水之后,发现了海水的咸味,“咸”字,即盐味。这种味道,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的美味。故将海水名之为甘水。这太平洋即是甘渊。


                          15楼2013-09-08 15:33
                          回复
                            《山海经·海外东经》“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瀛洲大陆、长江流域和南洋群岛上的木本花卉。扶桑品种繁多,有单瓣、复瓣两种类型,花色繁多,红、粉红、黄、青、白等异彩纷呈。
                            这种花一度成为羲和帝国的国花或象征。


                            16楼2013-09-08 15:34
                            回复
                              这段海外东经,所描述的是羲和帝国“十日国”的情形。远古时期的瀛洲陆地形状就似一颗巨大的树木。旸谷,是瀛洲最东部地区的一个巨大山谷。《山海经》有“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的记载,说明“十日”是羲和公主的儿女,生下之后经常在甘渊中沐浴。而这旸谷,就是瀛洲东部的一个巨大的海湾。


                              17楼2013-09-08 15: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