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吧 关注:18,701贴子:98,548

回复:【转帖】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姜齐600年历史总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了,话题回到齐桓公身上吧
两年后的一天,就在鲁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
他的死,主要是他放弃了鲍叔牙的改革,重新任用那四个佞人,并气的这位用终身辅佐他一生的老师死去
他的死亡,历来都当做不听忠臣信奸臣的警告,可谓说是不得好死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入,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
——《吕氏春秋》
要我看某些齐粉所谓的“桓帝”的死叫做罪有应得,当他要饮食而不能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他当齐侯这几年,在他的统治之下,齐国公主和齐国的民间女子过的是什么日子?齐国女子在他父亲和他祖父的时候嫁的还是挺多的,但在他那会儿根本就很少有人嫁出,甚至葬送自己的终身幸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小白依然是穷奢极欲,极度地奢靡,终于坐吃山空,吃得山穷水尽,当小白在他自己的营帐里面和豪华的宫殿里面享受着山珍海味,美女献舞的时候,他的百姓在挨饿,甚至连女人都娶不上。这样的人不灭亡,那才叫做天理不容呢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及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谕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从这篇故事来看,齐桓公的时候,还是在管仲当政之时,齐国的男女比例和贫富不均的现像已经很严重了,所以才下这道命令,但是,命令下了后,执行了吗?我看是微乎其微,甚至连作用都没有!这样的人真不是东西
齐国霸业,成也小白,败也小白,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自种恶果,必须吞咽,才知苦甜,得,他命里,失,亦他命里!!!
胆小勿看

《东周列国春秋篇》齐桓公之死,本将军给P成黑白,就是唯恐吓着人哈


21楼2013-09-14 11:10
回复
    第一把火烧出来的是齐废公无亏,他在齐桓公四十三年,桓公重病时,便速度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齐桓公就饿死了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殡
    ——《左传》僖公十七年
    就这么一种混乱状态下,这五公子互相攻打,杀官夺国,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后来易牙、竖刁等人联合一些大臣确立无亏为齐国国君后,才把桓公收殓。公子昭逃奔宋国
    第二年春天,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也是为了报复无亏的杀伐。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杀竖刁,杀完竖刁又杀死无亏,迎立公子昭为国君
    在这里,孤王也为无亏叫叫屈,因为他是长子,要不是其父的糊涂的话,按照顺序,他可能早当上齐国国君了,至于这样吗
    但是他为了夺位,杀人过多,三个月之后,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就成为孤家寡人被守国的大臣杀死,活该去见阎王
    三月,齐人杀无亏
    ——《左传》僖公十八年
    海浪冲上沙滩,前浪死在沙滩上
    这第一把火火势很大,但是就这么发出一团刺鼻难闻的黑烟,灭了!


    23楼2013-09-14 11:11
    回复
      第三把火烧出来的是齐昭公公子潘,他在位的第一年,这是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年,楚晋南北两大阵营,终于爆发了“城濮之战” 晋文公率领晋国的军队,并把齐国拉入他的阵营,大败楚军于城濮,晋国霸业有成,楚帅子玉死
      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 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 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 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 以出,出入三觐。
      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 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及连谷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这是两湖(湖南,湖北)人的沉痛日子
      这里交代下,在他杀侄即位的前一年,鲁国与楚国联盟,取了齐国的谷地,楚成王把谷地封给了公子雍,还把他的七个兄弟封了大夫,齐国的领地一点点缩水
      同时,楚国又灭了夔国,夔国在当时也是一个称王的大国,楚国能灭了它,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了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冬,楚人伐宋,围緍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凡师能左右之曰以。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之以为 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总之,在他和齐孝公交替的这些年,春秋不再是齐国和那些春秋初期强国(如郑鲁卫宋蔡等国)的天下,齐昭公也无奈
      他在位十九年,齐国基本酱油,郁郁而过,了无生机,也就大体上承平而已,他最后也死去了
      这第三把火不过是慢火,比它的前火长二十年而已,来的小,去的也小


      25楼2013-09-14 11:12
      回复
        还有第四把火,不是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吗,难道还不灭吗?别急!快了!
        这第四把火就是公子商人,也就是齐懿公,这位公子野心在齐桓公的时代就已经外露了。他性喜施舍,施恩于好利的齐国人,并结交贤士,收留敢死的人
        本来齐国人贪财,见他如此,也就傻呵呵的应承了
        时间终于到了,在位十九年的齐昭公死去,其子公子舍的母亲昭姬(鲁女)本就不受昭公宠爱,又得不到大夫们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公子商人便在当年十月,指使所养的死士于齐昭公的葬礼上杀死齐废公公子舍
        他杀死齐废公后,想钩名钓誉,想到了他的哥哥公子元,就假仁假义的让位给公子元(也是试探),公子元此时也深深后悔当初的事,不想干了
        齐懿公如愿以偿地即位为国君,是为齐懿公,从父亲死去到自己即位,齐懿公足足经历30年的漫长等待
        就在这年,有个史官根据天文星相预言了宋,齐,晋三国之君将要死于灾难
        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左传》文公十四年
        就在这年,楚国的一代枭雄,准霸主楚穆王归天了,中原诸国呼出一口气,但是很快它们就连喘气的机会都没了,因为后来的新王就是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不飞而已,终能张楚的霸主楚庄王
        在即位之后,齐懿公本来可以仿当初的所做作为安定国人之心,以图富强,可他不,所作所为都令国人大失所望,除此之外他还倒行逆施
        在齐懿公为公子时,曾经与大夫邴原争夺采邑,失败,因此含恨在心,等到即位,邴原早已死去,懿公遂掘其坟而断尸足,不过邴原的儿子邴蜀会花言巧语取媚,齐懿公大悦,就把邴蜀安排为自己的车夫
        另外一件事,大夫阎职有妻貌美,懿公便把这位美娇娘抢入宫中,而用阎职司其骖乘之职,这种混账的行为无异于在身边携带了两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齐懿公四年春,出行至申池,在泡温泉之时,两个车夫互相戏谑,阎职称呼邴蜀:“断足子!”,邴蜀回敬:“夺妻者!”结果此二人同时羞愧难当,对齐懿公的仇恨在压抑许久之后瞬间爆发。之后,两人在归途中与马车之上杀死齐懿公,放弃爵位。逃亡国外。齐懿公死后,国人怨他生前骄恣无道,便迎接当初在诸公子争斗中失败,逃往卫国,后来回国,深深后悔此事的公子元即位为君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蜀之父争田,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仆。纳阎职之妻,而使职骖乘。
        夏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蜀以扑抶职。职怒。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归,舍爵而行。齐人立公子元
        ——《左传》文公十八年
        出来混的,总归是要还的!
        第四把火看起来是温火,但其实是一场熊熊大火,烧起来非常猛烈,当熊熊大火扑灭后,是否代表着齐国的“五子之争”落下了制止符呢?


        26楼2013-09-14 11:12
        回复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
          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左传》成公二年


          29楼2013-09-14 11:14
          回复
            是晋景公欲派遣郤克,韩厥等统帅七百乘战车救援鲁卫。郤克此时一心报笑之仇,说战车不够,于是加至八百乘战车,晋军抵达山东后,会合鲁卫二国的军队,此时齐军也开在在卫国的莘地,于是三国联军和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挑战,郤克也针锋相对
            于是交战一触而发!
            第一场战争是齐将高固首先率军向联军攻击,高固可谓是条好汉,齐军天下弱兵,在他的勇敢带领下,取得军队局部小胜,还抓了几个俘虏后,安然返回,高固在齐军营中夸耀,洋洋得意,一军皆笑(呵呵)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
            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 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 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 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 ‘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左传》成公二年


            30楼2013-09-14 11:15
            回复
              齐顷公遭此惨败,仗是打不下了,逃吧,齐军纷纷四散。韩厥去见郤克伤重,就自告奋勇的去追,追到一个地方叫华不注
              就在这个地方,齐顷公和韩厥玩起了“猫和狗”的游戏,两人围绕“华不注山”转了三圈,齐顷公狼狈极了,还险些当了俘虏
              且说韩厥前一天晚上梦见他的父亲子舆对他说:“你不要站在左右。”所以站在中间驾车去追齐顷公。但是他站在中间就没事吗?他的君子之风是盖不住的,邴夏见他是君子,就想射他,被齐顷公阻止,只好射他的左右,他的左右纷纷被射死,正好晋将綦毋张的车子丢了,于是跳上韩厥的车子坐在左边,韩厥定右
              就在这个当口,蓬丑夫急中生智,同齐顷公换了座位,换了座位后,韩厥的追兵也到了,韩厥拿着绊马索来到马前,行礼,但他根本不认识齐顷公,就捧着一杯酒和一块白璧送上去献给蓬丑夫,说了一番客套话,蓬丑夫让齐顷公给他找水喝,齐顷公犯二,第一次端来,蓬丑夫假装嫌水浑,要求再端,犯二的齐顷公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跑了
              跑了的齐顷公因为感激蓬丑夫代替他,让他逃跑的事情,也是为了表现自己还是有胆气的(毕竟输了,总得挽回面子吧),就驱着车,三入敌营,三出敌营去救蓬丑夫,也许勇气胆气感动了敌人,三国联军竟然没有一人落井下石,北狄的军队(北狄加入联军阵营)拿着兵器护送他,卫国的军队也保护他(春秋有此礼仪之师,可爱可敬!!!)
              但是毕竟齐国是战败国,于是齐顷公求和,派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大臣,就是国佐去晋营求和,割地赔款(割的是侵占的卫鲁地)
              在这场战争的失败当中,让人们深深体会到某些鸡血齐吹所谓的“山东人人习武”实在是笑话一个,“齐国技击之士”甚至连抵抗的勇气没有,弱齐兵跑的比兔子还快


              32楼2013-09-14 11:16
              回复
                第八章,灵公争霸,平阴翻车
                齐国在齐顷公这样”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好国君的治理下重新走上强富,但是可惜他天不永年,在七年后一病死亡,他的儿子名叫姜环的继位,就是齐灵公
                齐灵公我们一听这谥号,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国君了!是昏君!是暴君!
                不过平心而论,齐灵公的昏暴都是后来的,他在初期还是可以的
                且说齐灵公在即位后,十分高明的尊晋为霸主,以制强大的楚国。曾经首次参加以晋为首的盟会和由晋国发起的征伐
                《春秋经》记载: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成公十年(这一年,楚国的手下败将,战胜齐国的晋景公死)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
                ——成公十三年(这一年,吕相绝秦,历数,指责秦国列君二三其德,后晋国帅诸侯联军与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并在同年)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 卫孙林父,郑公子,邾人会吴于钟离
                ——成公十五年(这一年,楚将子反争取郑国,晋三郤害伯宗,其子州犁奔楚,许国迁叶,专心事楚)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
                (又)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成公十六年(这一年,郑附楚攻宋,晋卫齐鲁联军伐郑,楚救郑,鄢陵之战楚王伤一目晋军折一将,楚帅醉酒而恭王先自撤,晋联军也撤,郑仍附楚)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又)秋,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成公十七年(这一年,范文子求死,晋折良臣,晋厉公信小人,杀三郤,楚军击晋)
                八年来,这个在齐吹儿口里的泱泱大国齐帝国死命跟着晋国跑,给晋国当打手,当小弟
                灵公九年,晋大夫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该年,齐灵公派崔杼与晋悼公等诸侯盟于虚朾,在此数年间,齐灵公唯晋侯马首是瞻,听从晋侯号令,乖乖的像只小羊羔,不敢有二心,有异心


                35楼2013-09-14 11:19
                回复
                  在晋悼公即位之后,齐灵公开始有不尊晋国为霸主之意,但仍然畏惧晋国。晋悼公元年,晋国等九国围宋国的彭城,一向乖乖做羊的齐国未参与,晋国于是讨齐,齐灵公也是一打就乖了,使太子光到晋国为人质,同年夏,灵公派崔杼从晋师伐郑
                  一年之后,齐灵公攻打莱国
                  说起莱国,可是山东东部最大的国家,西周强大一时,曾经打的齐太公甚至迁都,春秋时期依然很强很大,连齐桓公都不敢灭,齐灵公为了灭莱,倾国之师而出,莱人也被齐国倾国之师吓怕了,求和!齐灵公让晏弱城东阳,一点点的削弱这个胶东半岛最大的国家(其实当时真要打起来,齐国未必占优,何况齐军天下弱兵)
                  就这么一年,也就是齐灵公十一年秋;晋国的大夫荀罃与诸侯大夫会于戚,齐国与滕国,薛国。小邾这四个山东国家不至戚之会。此次会盟是为了伐郑,当时鲁大夫仲孙蔑向荀罃建议,在郑地虎牢修建城池,以迫使郑国就范(后来三驾之战,楚始疲),荀罃同意该建议,但认为关键是必须有齐国参加
                  智武子曰:“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蓄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左传》襄公二年
                  由此可见,齐国懈于尊晋,而晋则提防齐国叛盟,当时齐国对滕、薛等国有重要影响,晋国也不敢对齐过掉以轻心,此年冬,好不容易经仲孙蔑之请,鉴于荀罃之言,齐灵公不甘心地派崔杼与荀罃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由此可见,此时齐国也不敢公然对抗晋国
                  齐灵公十二年,晋悼公因为郑国臣服,可能也是为了交好吴国,与诸侯盟于鸡泽。晋大夫士匄专程至齐,请灵公加盟
                  “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形外。
                  由此可见,齐灵公在和山东东部大国莱国打交道后,骄傲自满,犯了“疯病”,但是,还没到病发的时候,于是,该年六月,使太子光与诸侯盟于鸡泽,自此开始,灵公就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而让太子光或齐大夫代为行走于诸侯之间
                  为了说明,特地开了一个时间表,如下列:
                  齐灵公十四年:太子光与诸侯盟于戚,与晋国等救陈
                  齐灵公十七年:大夫高厚与晋侯等会于邢丘
                  齐灵公十八年:冬,太子光与晋侯等盟戏
                  十九年:大夫高厚相太子光与晋侯等会吴子于租,该年及下年太子光从晋侯伐郑
                  二十三年:齐大夫崔杼从晋侯伐秦
                  如此等等,灵公概不亲自参与
                  在鲁襄公六年,也就是齐灵公十七年,齐国以倾国之师大举攻打莱国,终于莱国在晏弱(名字起的真好。像是说敌人越来越弱)这个贤人的压制下,不支,齐军长驱直入,把莱国灭掉,至此山东大部分到了齐国的手里,一直到春秋晚期,战国,秦灭齐这接下来的三百年,这疆土几乎都没什么变化(当然后来田齐的齐宣王灭了燕国与“东帝”滥用武力吃了巨宋,可是都旋得旋失,变化不大)
                  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公,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左传》襄公六年
                  形势简图如下


                  36楼2013-09-14 11:20
                  回复
                    我们来总结一下齐灵公的争霸为什么会失败哈
                    齐灵公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这一场战争不正义
                    因为他尽管灭莱国得了周天子的赏赐,可是鲁国是个姬姓国家,当年齐孝公亲征想把鲁国灭掉,尚且因为柳下惠一番话,不战而撒,现在他想灭掉鲁国,等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果然引起了诸侯的反感,导致北方的霸主晋国一号召,诸侯云集,同心围齐
                    如此,齐灵公已经是利令智昏了
                    说完了敌方,再来说说指挥,齐军主帅齐灵公既然想争霸,就该有必死之觉悟,胜了固然好,败了还可以抵抗,他不,偏偏看到诸侯们的疑兵之计,中计开始乱了方寸,下令撒退,这一撒,成了跑,他完全是逃回齐都,后来也无守国之心,想逃到邮棠,实在是太熊了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齐灵公的指挥是一误再误,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是这个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那么指挥失误的又一个原因,是齐灵公用人失当,前面我说过有人说过一个主意,但他不听,而那个人是谁呢,是夙沙卫,那么夙沙卫的职业是什么呢,是太监,这么一个人,居然是太监,内部可想而之,那么谋臣呢,被他杀掉,或者用刑罚砍掉他们的脚(详情见上)
                    谋臣很稀少,主帅没名堂,这就是齐国的状况,这已经是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他们还要窝里斗,上面说过声孟子事件,下面还要说三子争立,这些事件那些大臣都差不多或参与,或被害,这是他们窝里斗


                    39楼2013-09-14 11:22
                    回复
                      在晏婴辅佐齐灵公时期,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看后宫女子女扮男装,因此,后宫妇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饰。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会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希望能制止这一风气。可是,官吏们每日到街上视察,衣服被撕破的人不少。但人人在街上互相对望,个个明知禁令,女子穿着男装的风气却仍屡禁不止。齐灵公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想不出办法对治。这个时候,晏婴得知此事,晋见齐灵公时进谏了下下
                      于是齐灵公不得己,才下令宫内女子不得再穿男服,自此齐风才正


                      40楼2013-09-14 11:23
                      回复
                        第九章:齐宫风云,崔庆之乱
                        上一集说到齐灵公的谋臣和国君窝里斗,互相杀,所以最后三字评论很稀少,现在再说说齐灵公的家庭闹家务。齐灵公的王后没有儿子,没有嫡子,从妾的儿子里选吧,可是问题来了,齐灵公的妾有四个,他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姜光已经立为世子,次子姜牙,也叫公子牙(不是姜子牙,是公子牙),小儿子姜杵臼,齐灵公喜欢谁呢?公子牙,为什么呢,因为公子牙的后妈戎子长得漂亮,又得宠,于是决定立公子牙为接班人。荒唐么,这不是荒唐么!但是他这个话说不出口哈,他怎么办呢?他说这样吧,三个儿子,我把二儿子公子牙留在自己身边住在齐国首都临淄城,然后我就把世子光派在外面,关于小儿子公子杵臼么,因为妈妈不得宠,一点儿安排也没有
                        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鬲声姬,生光,以为大子。诸子仲子、 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属诸戎子。戎子请以为大子,许之
                        这个时候有人反对,反对的还不是别人,是公子牙的亲妈仲子反对,仲子在得知齐灵公将易立她的儿子公子牙为太子的事后,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考虑到事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于是谏阻齐灵公,说国君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 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 ”
                        齐国有如此妇人,大有见识,惜哉齐灵公又不听,这叫做家庭上失和


                        41楼2013-09-14 11:23
                        回复
                          如仲子所料,他在平阴之战后患了病,就在病中,大臣崔武子就觉得他不是个东西,就联合庆氏,晏氏,鲍氏诸家大夫把被他废的世子光迎了回国(观此一端崔武子也算贤臣,要不是后来因恨杀死齐庄公……),新仇旧恨交织一块儿,旧世子和新世子两个人就掐起来了,他的大臣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
                          大臣觉得齐灵公不是个东西,甚至连他的儿子也不是东西,当时齐灵公不是病了么,病了以后,世子光杀进宫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最宠爱的小老婆戎子杀了,杀了还不说,还要“尸诸朝”,意思就是说暴戎子的尸体在朝堂之上,非礼也,为什么?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而且把公子牙赶出齐都。说不赶走你的话你又见到我老爸,你又让他废了我,齐灵公闻讯后,气的吐血三斗,死去,然后世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还不解气,派刺客杀死公子牙,所以齐灵公这一家子就是这种人
                          然后崔武子干掉了大臣高厚,并其家室
                          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鬲声姬,生光,以为大子。诸子仲子、 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属诸戎子。戎子请以为大子,许之。仲子曰:“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 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而已。”遂东大子光。使高厚傅牙, 以为大子,夙沙卫为少傅。
                          齐侯疾,崔杼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光杀戎子,尸诸朝,非礼也。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以夙沙卫易己, 卫奔高唐以叛。
                          ……
                          秋八月,齐崔杼杀高厚于洒蓝而兼其室。书曰:“齐杀其大夫。”从君于昏也
                          ——《左传》
                          齐后庄公即位后,大思一番作为,他的特点是好勇,喜欢勇士,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来证明齐后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挡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庄子》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淮南子》


                          42楼2013-09-14 11:24
                          回复
                            在齐庄公伐晋失败之后。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就是孟姜女,盂姜女的故事起源于春秋齐国,而非秦之孟姜女,其原型为齐国猛将杞梁之妻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齐庄公从晋国返国途中见晋国强大,没有取胜就退兵,雄心不死,没有入齐都,大索车乘兵甲,突然袭击莒国,遇到莒人的坚决抵抗,齐庄公虽好勇,但毕竟是叶公好龙,又想灰溜溜的撒军,但他的“勇爵之臣”杞殖(即杞梁),周华凭个人的匹夫之勇,主张与莒国决一死战,齐庄公又一想,他奶奶的,我齐国这么好勇,打一个小小的莒国都打不下来,也太没面子了吧,于是同意了
                            同意了也同意了吧,不给他们很多车,结果周华伤,杞梁死,晋国要攻打齐国,齐军退,齐庄公在其返国途中,于齐都城郊遇到迎夫尸的杞梁妻,便派人前往吊,遭到杞梁妻的拒绝。“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旧注以为齐侯郊吊大夫于古礼不合,实则杞妻借以维护自己丈夫的尊严,齐庄公也自知失礼,于是“吊诸其室”
                            在《左传》记载的基础上,杞梁妻的故事不断丰富、演化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礼记》
                            这一段增加了“哭”的情节
                            “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孟子》告子下
                            又把杞梁妻的“哭”与齐国的风俗联系起来
                            及至汉代,又演绎出哭倒城墙(或山)的情节。故事的轮廓成为杞梁妻到城墙下痛哭,城墙为之倒塌,哭的她背负着丈夫的尸体投淄水而死,表现出惊天动地的真情和贞烈
                            后来杞梁妻哭城的情节,又在约致魏晋南北朝演化为民夫杞梁为筑长城而死,其妻寻夫认骨,哭倒长城,反映封建时代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不过还是杞梁之妻
                            到唐代,杞梁妻的的名字就变为“孟姜女”了,这个传说很大众化,于是大家饭后茶余,津津乐道,都忘了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齐地,最初她只是一个知礼而有尊严的女性。先秦时代,这一故事流传的范围也大致在齐鲁地区,不过,至今在各地仍然流传着孟姜女的故事,只是她哭倒的齐国城墙变为秦长城,她生存的春秋时代齐国也变为吕政无道暴虐时代而已,至于她的“善哭”,与齐地习俗有无关系,就难以考究了


                            44楼2013-09-14 11:25
                            回复
                              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马上谋立齐庄公的异母弟杵臼,并在自家自封右相,又并封他的同党庆为左相,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了两个国相……
                              这时,惊动了齐国的大贤晏婴,他急忙身着素衣孝服,来到在崔家门口,当时崔府是闭着家门的,于是晏婴在门外又是大哭又是吊丧,他的随从和崔府守门的兵丁问:
                              “死乎?”
                              晏婴大声答:
                              “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问:
                              “行乎?”
                              再大声答:
                              “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问:
                              “归乎?”
                              晏婴朗声大喊着回答:
                              “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当时齐国大夫都畏惧崔,庆二氏的权势兵甲,躲都来不及呢,但崔杼听到晏婴如此喊我想崔杼一定也自悔杀君了吧,于是崔杼赶快吩咐家门大开,晏婴哭着进去,但弄的崔杼此时很生气地迎面大喊:
                              “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婴回答:
                              “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
                              他一面说,一面走到齐庄公的尸体旁,枕尸大哭。又起来跳了三次后,然后又大摇大摆地哭着出去,这时候家臣里一个傻瓜跳出来对崔杼说了三个字:
                              “必杀之。”
                              崔杼此时虽然气恼晏婴所为,但是还不到昏头的时候,苦笑着,答道:
                              “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在丁丑日,崔杼立了杵臼,也就是齐景公,逼迫他承认了自己的伪右相和庆封的伪左相是合法的,但二人也害怕哈,害怕大臣问罪,也害怕诸侯讨伐,虚伪地和群臣,国人盟于太庙,传令群臣脱去佩剑,晏婴死活不脱,还是他所得罪的崔杼许他不脱佩剑,这二位权臣先杀牛马祭天,再誓下于臣民,臣民见誓言上写的:
                              “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然后崔庆二人先歃血,二人的兵把群臣和国人都戟拘其颈,剑承其心逼歃,当然也有不怕死的,二人连杀七人
                              恶人本欲饰恶,想指鹿为马,却此地无银三百两,可笑可笑!!!
                              歃血到了晏婴,却见”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俛而饮血“
                              崔,庆本来想饰恶,不料晏婴这个傻大胆儿如此勇敢(可佩可敬),你看这叫什么事儿,气的崔,庆二人几乎脸都变绿了,庆封是个大老粗,当即抽刀对着晏婴想砍,崔杼还讲点儿道理,同时他也有爱才之心,就阻止了庆封对晏婴说:
                              “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婴答: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恺恺君子,求福不回】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犀利!痛快!如此之人才是英雄!)
                              这一来,使得有心保他的崔杼也下不了台,于是要下令杀晏婴,这时候几个大臣说话:
                              “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
                              (以上古文引自《晏子春秋》)
                              崔杼才放过晏婴,再一看庆封还有怒气,就苦笑一声道:
                              “忠臣也,舍之”
                              ——《史记》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小结】
                              晏子可敬,太史伯,仲,叔,季兄弟及南史氏可佩,崔杼还好,庆封杀才


                              46楼2013-09-14 1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