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太平镇为大本营,踩著单车孜孜不倦地开疆拓土,附近的村镇都已成功收复,最远到了南雄和韶关,这块直径上百公里的领域由此进入了“太平时代”。史称“太平王朝”,由於本人喜欢花生,又名“花生王朝”,年号芒果,代号蛋炒饭。
下面描述的是发生在今年夏季末期,奠定王朝胜局的终极战役——夕阳染红的柏树长廊。
在远征韶关之后,本人元气大伤,鼻尖处已经脱皮,膝盖和手臂像涂了黑色油漆一样,颈部和脸部相比较起来,反而黑得不那麼明显,褐色的更多点。
所以休整了几天后才渡过墨江河,从城南的柏树长廊进发,往沈所,花山,平湖,铜钟寨杀去。这条柏树长廊比城南往顿江镇的还要别致,一路蝉声鸟叫不绝,在遥远平整,直到消失在蓝雾笼罩下的群山中的黄绿色的田野上,随意都能看到飞的很低的白鸟。路边的村落裏还能看到围屋。那些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遗迹,岁月洗去了血腥炮火,留下的是无言的灰色砖石,以及窗口,顶楼长出来的旺盛灌木野草。
我曾两次见过这麼一种树,山体滑坡导致塌陷,树的一半根暴露在塌陷后的泥壁上,树身呈三十多度的角倾斜在半空。然而就是这样,它们都没有倒下来,依旧紧紧地用另一半树根抓住并不牢固的泥土,就这麼悬在岌岌可危的地段,傲然迎接路人的目光。
我的故乡也有这种围屋,无法进入裏面,对我们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只知道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如今来看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与我奶奶的年纪相仿。
在通往铜钟寨的路上,还能看到一种叫做“红围”的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围屋。孤零零的在杂草中独立。在那附近,能看到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学校,看来是一个与红色革命有著非常重的羁绊的地方,小学的规模大致如同一座普通民房。采取灰砖建筑风格,小学名字乃是用繁体字所写,从右到坐。想必是国军衰微,共军兴起那年代的建筑。再走不远,就来到另一座围屋,如同所有的围屋一样有著杂草灌木。战乱的年代裏,日军与共军,国军在此进行了三方的会战。
以前去顿江镇的路上,在一座白色大桥上停下车来,看到过远处村落中央的一座塔。也就六七层,一层比一层小,顶头上有灌木,好像戴了草帽。
I
下面描述的是发生在今年夏季末期,奠定王朝胜局的终极战役——夕阳染红的柏树长廊。
在远征韶关之后,本人元气大伤,鼻尖处已经脱皮,膝盖和手臂像涂了黑色油漆一样,颈部和脸部相比较起来,反而黑得不那麼明显,褐色的更多点。
所以休整了几天后才渡过墨江河,从城南的柏树长廊进发,往沈所,花山,平湖,铜钟寨杀去。这条柏树长廊比城南往顿江镇的还要别致,一路蝉声鸟叫不绝,在遥远平整,直到消失在蓝雾笼罩下的群山中的黄绿色的田野上,随意都能看到飞的很低的白鸟。路边的村落裏还能看到围屋。那些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遗迹,岁月洗去了血腥炮火,留下的是无言的灰色砖石,以及窗口,顶楼长出来的旺盛灌木野草。
我曾两次见过这麼一种树,山体滑坡导致塌陷,树的一半根暴露在塌陷后的泥壁上,树身呈三十多度的角倾斜在半空。然而就是这样,它们都没有倒下来,依旧紧紧地用另一半树根抓住并不牢固的泥土,就这麼悬在岌岌可危的地段,傲然迎接路人的目光。
我的故乡也有这种围屋,无法进入裏面,对我们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只知道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如今来看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与我奶奶的年纪相仿。
在通往铜钟寨的路上,还能看到一种叫做“红围”的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围屋。孤零零的在杂草中独立。在那附近,能看到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学校,看来是一个与红色革命有著非常重的羁绊的地方,小学的规模大致如同一座普通民房。采取灰砖建筑风格,小学名字乃是用繁体字所写,从右到坐。想必是国军衰微,共军兴起那年代的建筑。再走不远,就来到另一座围屋,如同所有的围屋一样有著杂草灌木。战乱的年代裏,日军与共军,国军在此进行了三方的会战。
以前去顿江镇的路上,在一座白色大桥上停下车来,看到过远处村落中央的一座塔。也就六七层,一层比一层小,顶头上有灌木,好像戴了草帽。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