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布拉德利吧 关注:5,005贴子:116,548
  • 6回复贴,共1

【单车穷游】纯汉子怎么可以打伞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以太平镇为大本营,踩著单车孜孜不倦地开疆拓土,附近的村镇都已成功收复,最远到了南雄和韶关,这块直径上百公里的领域由此进入了“太平时代”。史称“太平王朝”,由於本人喜欢花生,又名“花生王朝”,年号芒果,代号蛋炒饭。
下面描述的是发生在今年夏季末期,奠定王朝胜局的终极战役——夕阳染红的柏树长廊。
在远征韶关之后,本人元气大伤,鼻尖处已经脱皮,膝盖和手臂像涂了黑色油漆一样,颈部和脸部相比较起来,反而黑得不那麼明显,褐色的更多点。
所以休整了几天后才渡过墨江河,从城南的柏树长廊进发,往沈所,花山,平湖,铜钟寨杀去。这条柏树长廊比城南往顿江镇的还要别致,一路蝉声鸟叫不绝,在遥远平整,直到消失在蓝雾笼罩下的群山中的黄绿色的田野上,随意都能看到飞的很低的白鸟。路边的村落裏还能看到围屋。那些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遗迹,岁月洗去了血腥炮火,留下的是无言的灰色砖石,以及窗口,顶楼长出来的旺盛灌木野草。
我曾两次见过这麼一种树,山体滑坡导致塌陷,树的一半根暴露在塌陷后的泥壁上,树身呈三十多度的角倾斜在半空。然而就是这样,它们都没有倒下来,依旧紧紧地用另一半树根抓住并不牢固的泥土,就这麼悬在岌岌可危的地段,傲然迎接路人的目光。
我的故乡也有这种围屋,无法进入裏面,对我们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只知道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如今来看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与我奶奶的年纪相仿。
在通往铜钟寨的路上,还能看到一种叫做“红围”的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围屋。孤零零的在杂草中独立。在那附近,能看到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学校,看来是一个与红色革命有著非常重的羁绊的地方,小学的规模大致如同一座普通民房。采取灰砖建筑风格,小学名字乃是用繁体字所写,从右到坐。想必是国军衰微,共军兴起那年代的建筑。再走不远,就来到另一座围屋,如同所有的围屋一样有著杂草灌木。战乱的年代裏,日军与共军,国军在此进行了三方的会战。
以前去顿江镇的路上,在一座白色大桥上停下车来,看到过远处村落中央的一座塔。也就六七层,一层比一层小,顶头上有灌木,好像戴了草帽。
I


1楼2013-09-15 21:34回复
    闲话休提。
    现在是去沈所的路上。
    在柏树长廊上看到了远方的一座塔,好像李靖手上的镇妖宝塔。那山并不高,还有山体滑坡后产生的陡峭石壁。不明白为什麼会有孤零零的塔在上面。由於此间是大片田野低地,因此它十分醒目,让我深感好奇,於是寻路而去。
    过了桥,已看到了山体一半的模样,却找不到路,我打算放下单车攀岩上去。这时候才在稍远处找到了一个入口。驱车直上,发现了一座三米高的石碑,上书“宝塔山公园”。
    在山下放了单车,我沿著闭塞曲折的石板路上去。
    半山至少都有十座坟墓,有些还很新,好几座就在石板路边上。不免让我有些怯意。尽管如此,还是拾级而上了。
    这座山十分的清冷,下午的阳光穿过枝叶射进来,丝毫没有增加暖意。看起来是矮山,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到了顶峰,再穿过灌木和黑压压的树林去看遥远的阳光下的柏树长廊,只觉得隔著不同的世界。
    这座塔原来是清代所留。现在应该有两百多年了。塔下荒草弥漫,需要拨开它们才能找到路,有些地面已塌陷,形成了坑。在树木和杂草灌木的包围下,宝塔看起来孤立无援。我没有看到塔的入口,坐在护栏边上吃了个橘子,稍微休息了会。这座山只有我一个人而已,从一路堵塞的路况来看,一直以来都很少人踏足吧。或许只有清明节是它最热闹的时候。
    我决定绕塔一周,看看能发现什麼。绕了半圈,终於发现了一个入口,生锈的铁门大开,门口是高草占据的深坑。我进了去,这里没有什麼“到此一游”的文字,人气之底,可见一斑。I


    2楼2013-09-15 21:34
    回复
      裏面孤独极了!
      原来是座空塔——没有想像中的可以登顶的环形石阶。仰头看去,空间越来越小,目光到了塔顶处,有一种坐井观天的感觉。
      只有一座木梯可以上二楼,但有一半不是由木板,而是由铁绳子替代,绳子已经生锈,看起来一扯就会短,且十分的细,实在不敢相信它可以承载我的体重。
      建这座塔的目的显然不是登高望远,也不是为了收藏什麼,只是单纯地想在这穷乡僻壤,建一座看不出佛道风格的塔吗?
      在山上呆久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意。
      下山的时候,那种寒意更甚,密林中有夏蝉齐鸣,声音却不是柏树长廊上的那种高亢,而是低沉齐整,连绵不绝,好像在播放录音带。随著山势的陡峭,下山的步伐自然放快,在这种快节奏的动作中,听到压抑的,沉闷的蝉鸣,有一种站在此世,听著来自遥远世界呼唤的感触……
      我对沿路的坟墓施以佛礼,这才遏制住内心的斑斓意念。下到山来,再回头去看,漫漫灌木,黑色密林,仿佛与这个世界的阳光毫无关系。
      真是一座好清冷的山呀。我这麼想道。是塔的关系,还是这坟墓的关系,还是说,因为这山本的清冷,被人发现,才有人肯去建一座意义不明的塔,肯埋骨百年於此?
      I


      3楼2013-09-15 21:41
      回复
        离开了宝塔山,我在回去小桥上停下了车,放在桥侧树影下。看四周无人,离柏树长廊还有一大段艰难的沙石路。於是来到了桥底下。
        故乡家门口有一条河,可惜我不会游水。只有看的份。现在想来,应该有十年没有下过水了。但那些年与二三十个童年夥伴在大河裏嬉戏的场景依旧光鲜清楚。
        我有两个终极梦想——长出翅膀,翱翔青空,长出鱼鳃,隐居深湖。
        不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看,还是到小说去裏实现比较现实点。
        但是,乘木船顺河直下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沿途的那些小型水电站……
        闲话休提。我已经把衣服放在沙石上,下河去了。
        在野外,全身被流动的自然之水包裹,翻身仰望天空,耳边听著急湍水流声的感觉,整个身心是无法形容的轻松。
        但是学习能力太差,不管我怎麼扒呀扒,踩呀踩,最多两秒钟后就沉下去了。
        等待晒乾的那几分钟裏,我就坐在桥下阴影裏的碎石中。胸口因为刚才的戏水而延绵不绝地颤栗着,呼吸有些无以为继,一种筋疲力竭,同时心惊胆战的双重疲惫。看来身体已经忘记了游水的感觉,还以为我要杀死它呢。
        “铜钟寨”和“天然性趣博物馆”是放在一起的。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两个地方,但看到铜钟寨后,才知道是一物两名。
        其实在柏树长廊上就能看到铜钟寨,那座异军突起的山,真的好像一座铜钟啊,它的入口处还有模有样地吊了两个刻著铭文和图案的铜钟。这里附近还有一个漂流场所,不过我没有找到,或许是在支路上走错了。
        通往铜钟寨的路就是乡村的小路,若没有标识的指引,绝对不会相信这尽头是个旅游景点。且在三分之二的通道上,两边光秃秃的没有树,跟大片田野对面的柏树长廊形成了天壤之别,这个跟花山的平湖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在一个超长陡坡过后,我来到了铜钟寨的入口。
        一个年纪相仿的男生开著观光车来询问我是否来旅游,我说可能不进去了。
        我怎麼会有买门票的钱呢。
        “你在这里工作也不错呀。”我对他说。
        他笑著说是。
        我们闲聊了一会,他又开著观光车转圈去了,偶尔停下来玩手机。
        在这里工作就像养老一样,一定有很多时间来写作。
        打量铜钟寨的广告图后,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因为裏面有许多酷似女阴的天然景观,所以才别名“天然性趣博物馆”。
        I


        4楼2013-09-15 21:42
        回复
          遗憾的是在门口无法看到半点铜钟寨的切实的风貌,只有远离了之后,才能把整座山收入眼底。去花山很简单,只要沿著柏树长廊走,尽头就是了。
          因为是九月,能在路边人家那里嗅到桂花的浓香。离开学校以后,这是第一次闻到。
          因是礼拜天,一路上都能看到踩著单车去学校的学生。村镇的情况都是这样——只有礼拜才能回家。
          由於对河流产生了兴趣,於是沿途看到河都会停下车,观察是否适合游泳。遗憾的是,
          适合游泳的地段都有较多人通过,而比较偏远的地方,几乎没有人,但河流不是太湍急,就是太浅。到了平湖的山脚下,
          是一个分岔口。我选择了花山的村落,而不是眼前的平湖。这些村落沿著山逐渐增加,而且水源十分丰富,路边就看到一个长长的水渠,水质十分清澈,遗憾的是宽度不够,只适合小孩子。的确有小孩子放了单车,在水渠裏游泳。
          在穿过这个村子的时候,往往能听到急湍的水流声,但是看不到水,路上不是黄绿色的香蕉树青色的香蕉,就是密密麻麻的灌木,覆盖了水道。我在一座桥上才目睹了银花花的水流急促冲出来,只在同一个地方看太久,眼睛真的会花掉。它们奔跑的速度之快,就好像一秒已经消失在了远处曲折的河道裏,前赴后继,如同千万匹白马。
          原来县城的供水源头就来自这里。
          在这条路上,我发现了壮观的一幕——踩著单车的人从倾斜直上,高大沉稳的堤坝上头缓缓通过,当然还有少量行人,那时候是黄昏,天空让这幅场景变成了唯美浪漫的画面。
          高高的绿色斜坡上,有白色的大字刻着“花山水库”。
          我试图抵达堤坝上的那条通道,从上面往下看,一定很美!於是我没有变道,继续往前踩去。坡道越来越陡,离那座堤坝越来越远,直到被树林遮掩,我已经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山上。
          最终去到了一个分岔路口。我选择了上方。於是进入了一个叫做“黄坑下村”的小村庄。从曲折的斜坡缓缓而下,映入眼帘的是静谧而安详的瓦屋,黑色的瓦,白色的墙,齐整的高度,统一的颜色,蛇形曲折的小路,村头翻新的祠堂……这座背山而建的安静小村,其强大的,无声的吸引力,给我一种放下单车,就地隐居之感。
          尽管看不到几个人,但村头狭窄却漫长,延伸到远处山脚下的黄绿色田野说明这里并没有凋零。
          由於我没有带水和钱出行,到这里已经是极限,再这麼下去恐怕要因力竭而败兵。索性的是在这边找到了一处咕咚咕咚往上冒的泉眼,这才解了渴,军心大振,掉头往平湖而去。
          我推著单车往平湖的山顶走去。
          在半山腰瞥见一处深潭,看起来山的北面是水库的出闸口,而这面是大水倾泻而下的地段,一层比一层低,而在三分之二处,有两层浸满了水,其中一层的水中有许多直立的方形石台。在乾燥的,空阔的水泥石壁衬托之下,显得诡秘而阴森——那苔绿色的水下究竟有多深,囚着什麼生物?
          闪腰有不引人注目的水渠,一只黑翅膀,绿色身躯的蜻蜓在草叶间飞舞。
          这里的水都很有雅致。竹林下,白色竹叶铺了一层层的小径,陪著一渠安静的水,而它的附近,却是奔腾直下,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急湍水流,在竹林的掩映下,不知道流向什麼地方。
          穿过山顶的平湖度假酒店,我往一直找寻的堤坝而去。
          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从未想像过的世界,我的眼眶都要裂开了,但还不能把堤坝两边的风景尽收眼底。
          堤坝的这条小道中央是沙子,两边青草葱葱。在这条路的尽头,有一对恋人。
          来到中心处,我停下车,坐在石阶上,背靠著花山水库,俯瞰平原,丘陵,村落,远山……
          村子与林海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古朴而乾净。树林又与平原,丘陵相近,那些黄绿色的,一圈圈的稻田,从高处望去,真有一种浑然天成,宁静自然的美感。胸中淌过一首首唐诗宋词,一声声掷地有声的赞颂,但嘴上什麼也说不出来,眼睛反复地捕捉着每一幕场景,贪婪再贪婪。
          更远处,就是高耸的峭壁和蓝雾笼罩的群山了。
          在黄绿色稻田,绿色林海,灰黑色建筑,蓝色天空,黄昏色云彩,以及声声蝉鸣中,我找到了来时的柏树长廊,就像大家闺秀旁边的小家碧玉,别有一番风情。
          耳边传来风的呼呼声,以及水浪拍打岸边的噗咚,噗咚,噗咚……好像泉水流过山涧。
          夕阳快要落山,在一处湖面上撒下长长的,耀眼的金光。平湖延伸到了群山深处,放眼望去,有万千鳞片般的涟漪在跃动,让人感觉这湖是活著的,有自己意识的。
          我起身站在堤坝的边,脚下是遥远关扩的平原,后面是有雷霆万钧之势的深湖,有一种要在此检阅百万雄兵的野望。
          由於粮草不继,傍晚我就回去了。踩单车从太平镇到这里,大概只需五十分钟。
          若是在夜间,花山平湖的景色一定又有所不同,甚至更胜一筹,偏远山村的天空远比城市更黑暗,星辰也就更繁,更醒目,再配上这山林中的自然音乐……
          I


          5楼2013-09-15 21:42
          回复

               -- 脑海里 你的笑容太彻底
            彻底把我囚禁在你的呼吸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16 07:30
            回复

              ——————————自从有了小尾巴,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15字啦。
                 --来自国际新淫互助协会客户端I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16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