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号吧 关注:11贴子:37
  • 13回复贴,共1
广西人说什么当年那五十万秦兵南下百越第一站是广西广信?所以白话发源地在你们广西?第一站广西广信?我真想笑!就算给你真的第一站广西广信!那白话管你屁事?你起码要跟百粤人杂处了你才能跟他们沟通形成新语言吧?(就是粤语),当年南越首都可是广州!秦时期南征百越时期有历史记载!这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了,有点学历的人都懂吧?此时中华城市吧那个广西人理亏了就说了:“百越首都在广西广信”!百越首都在广西广信?笑死人!好,我给你意淫,首先百越首都就算是广信又如何?白话发源地就是你广信了?粤语的形成可是从秦南下百征服百越建立南越国时期才开始的,你是想说南越国吧?好,南越国首都是广西梧州?哈哈……笑死人,有点文化都知道南越国首都广州啦!可见此人多么没文化!他说他爱看他们广西人用来抱大腿的谁都能修改的百度唯斯基百科!因为他不懂历史,而且他拿这些说的好像他们是对的一样!历史一样!如果那样的话!广西壮族就不叫广西壮族了!是半粤半壮的粤壮民系了!母语不是壮话西话而是广东人的母语白话!也不会有广东广府人这个民系了!而且瑶族,苗族,壮族这三个族都有着密切相关!不单止服饰,种族文化,他们可以说是近亲般的关系,那么我们广东广府百越人也是跟他们三个族一样的关系,可绝对不是同族,但是广东的百越早被当年五十万秦兵同化了,而且白话是当年秦兵南迁广东珠三角把汉人文化吸收了一点百越文化转化而来的语言,接下来我会发一些历史文学文章,我想问怎么当广西人当得很自卑是吗?不就是看广东人有钱有优越嘛!I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0-12 12:09回复
    越又称为 百越族 ,是居于现今 中国 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 粤(《汉书》作“越”和“粤”是通假字) ,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 介绍  在 中国历史 上,整个广大的 江南 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 秦汉 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与中国北方所使用的古 汉语 也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根据语言学者的研究,在现在汉语七大方言中, 北方方言 (官北话)可以粗略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中国北方经历北方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数度混居交融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其余六大方言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和 粤语 ,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数度南迁、与南方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均与古汉语有较大出入,但在声调方面,南方方言则保留北方方言已经失去了的入声。   越族(泰族、佬族、 掸族 、京族、 芒族 、壮侗语系和 苗瑶语系 的各个少数民族、台湾原住民为其后裔)就是生活在 长江 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夏朝 称“于越”; 商朝 称“蛮越”或“南越”; 周朝 称“扬越”、“荆越”; 战国 称“百越”。 宋朝 人 罗泌 的 《路史》 说:“越裳、骆越、瓯越、瓯?、瓯人、且瓯、供人、海阳、目深、扶摧、禽人、苍吾、蛮扬、扬越、桂国、西瓯、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仆句、比带、区吴,所谓百越也。”(摘自 黄现 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一文)。早在商、 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 王东 2003,3)。I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12 12:11
    回复
      (西瓯国又叫西越,是今广西)瓯越人是广西壮族人!广东我忘记是什么越了找不着资料,也懒的找。总之广西越人乃壮人与我广东百越就如壮苗瑶族一样的关系便是,就是说似同非同,把他们说的像同一个祖宗民族就是放屁!而且广东百越早被我们祖先秦兵同化,好了,种族科普到此为止,今天的主题是纠结广西人把我广东白话发源地说是他们广西的可笑说法!我等下会发历史资料给大家参考,白话实质是当年五十万秦兵来到广东珠三角语与当地土著相处后吸收当地土著一些微少的语言文化演变过来的语言,可白话大部分还是汉族文化,所以广东人广府母语白话的汉族话入声音全国语言保留得最好!最古老!你可以问问!广西人好意思无视这么多东西说什么广东白话发源什么蜘蛛港,广西广信?好了,科普先暂停,继续上面所说的南越国资料。I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10-12 12:12
      回复
        上面已经说到商朝等南方人一直都被说越,百越是南方人的统称,百为约,越为人,不信可以查一下,广西百越跟广东百越好比如壮苗瑶的关系似同实不同,虽然秦五十万南下除南海(今珠三角内)外有广西的象郡、桂林,可是广东的百越跟广西的百越则不同,发展也不同,也扯不上关系,好比如我们珠三角的越人所剩九万人,而广西的越人壮族人竟然能存活至今,很明显我们广东珠三角秦兵同化了珠三角的越人,而广西的秦兵恐怕因为数量不够多被同化掉了,因为广西壮族在没有南宋,明朝等后期移民汉人的情况下的确占主导地位,很明显广东的汉人同化了珠三角当地百越吸收了他们的文化,而广西的那群可怜的秦兵则很明显被广西壮人给吞掉,所以白话发源地是哪里大家总结我整个贴子用脑子想一下都知道!而且我会在最后以一招华丽绝杀广西人说白话发源地在他们广西这个可笑的说法。I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0-12 12:17
        收起回复
          . 所以广东才是白话发源地!这本来是废话来的,被那些广西人搞得我们广东人竟然说出这句话这么可怜!笑死人!……真想问候广西人他们的母亲,可是我今天的主题是纠正,打击广西人到处妖言惑众在广东话吧,粤语吧等地都散报广东白话发源在他们广西这样的贴,包括广东吧也有!再回来我要出绝招了,接楼上所说广东珠三角越人被秦兵同化吸收文化,而广西的秦兵则被广西越人壮族同化至今!而广东白话又称广东省话,粤语。是全国保留古汉语入声最好可以说最完整的,你广西白话呢?满嘴不是当年秦兵与百越杂处而形成的粤西人的粤西白话还要满嘴广西口音说白话翘舌头,入声跟广东比简直笑死人,你要知道说广东白话发源地自你广西,你广西得多大压力吗?要拥有完整的古汉语入声,你广西人有吗?没!你要不知道古汉语入声是什么东西!你可以去古汉语吧问一下,或者汉服吧!不自大的人那个不是说我广东白话古汉语入声保留得最好,可以说完整!这些都是靠当年南下的秦兵在不被同化下保留着秦文化而演变成如今的白话的!所以说,古汉语入声你广西说的白话够广东好?你广西能匹敌?还好意思无视这些基础,历史,说白话发源你们广西?而且跟粤西人说粤西白话满嘴广西壮语口音说白话发源他们广西,大家是不是觉的很好笑?不就是看见广东白话叼嘛,优越嘛,可以在普通话电视台围攻中毅立不倒嘛…你们向往嘛!除去这些你们广西人还会抱什么大腿?广东要比你们广西还穷你们还乱喊什么两广?云南,贵州等南方近邻不见你去喊什么云西呀,贵西呀什么的?好,再回来,今天主题为纠正广西人到处妖言惑众说我广东白话发源他们广西,纠正到此结束!下面发一些具有历史的文学资料。I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10-12 12:18
          回复
            恰好证明今天的粤语跟古百越语没有继承关系。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10-12 12:23
            回复
              由此可见,粤语虽然以“粤”命名,却非由古“粤人”的语言演变而成,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从外地“引进”的,是汉族移民带来的。这汉族,是秦代的汉族,主要是晋、赵、燕、魏的旧贵族及其下属兵丁。 汉人南移 传播“雅言”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汉人南移,发生于秦统一中国之际。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大军攻灭楚国,便将大军驻扎于湘南五岭,准备南征百越。到了公元前218年,西江中部的“西瓯国”起兵反秦,秦始皇派50万大军征讨。又派史禄在海阳山开凿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以保证军事上的运输。灵渠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第一条主要通道。公元前214年,灭了西瓯国,战争告一段落,秦“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广注:“五十万人守五岭。”(《集解》)这50万人,便是第一批汉族移民。 在秦始皇时期,岭南各郡地旷人稀。直至东汉时的统计资料,南海郡(广东珠三角洲)也只有9万人。因此,迁入50万人,足以改变岭南越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些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一下子迁入那么多移民并无可能。但我们知道,大移民是秦灭六国之后为了巩固政权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分期分批移入。秦始皇既然可以将12万户豪富迁徙到咸阳以及巴蜀,又将内地大批罪人迁徙到河套以及甘肃一带,那么,完全有可能将大批中原汉人迁至岭南。虽不一定有50万那么多,但也肯定为数不少。而秦始皇之所以搞大迁徙,其目的主要在于铲除六国的地方势力,把族人和故土分开,交叉汇编,徙到南蛮之地戍边,也就连根拔起,不能在秦的京城附近形成威胁,做其复国之梦,秦朝的统治就牢固得多了。这些移民不可能来自与岭南毗邻的楚国,而多半来自中原或北方各国。由于他们是成批迁入,所以到达岭南之后,思念故土、怀念昔日乡音,特别强韧有力地固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以及语言,因而成为岭南最早的“雅言”传播者。I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10-12 12:24
              回复
                . 此文原作者是清代学者陈礼发表的具有历史文学资料的考古资料。可以给大家作个参考,可是网络上有一些被广西人修改过!原文中根本就没有说什么广西广信是白话发源地却被人在白话发源地前面硬插了一段什么广信是白话发源地,而最后的才是原文白话发源地自中原之声(这才是原文)弄得牛头不搭马嘴,我就在百度见过,而且我前面说过白话发源广西本来就是广西人放的一个屁!看看广西的白话与广东的白话谁的古汉语保留的最好就一目了然!豪无疑问,跟粤西说的粤西白话的广西还带着壮语口音说白话翘舌,古汉语音?笑话!!I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10-12 12:26
                回复
                  岭南学者,白沙之后,东塾为最      失败的考试者 19年屡试不中   陈澧祖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在他的祖父时代,一家人迁移到广东,但由于父亲的广东户籍没有办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后来通过捐钱买得一个知县。   1810年,陈澧出生在广州城木排头。7岁开始到私塾读书,学习论语、唐诗等。他自幼聪敏。9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写诗作文。10岁父亲去世,始读家藏《通鉴》,“日课一卷,一年而毕”。   在以后的十多年里,先后在广州的羊城书院、粤秀书院、粤华书院和学海堂等处读书。学的大多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古文经典及词章训诂等著作。   1823年,14岁的陈澧开始走上漫长的科举考试的道路。17岁考取秀才,又继续考了几次乡试,到23岁的时候中了第18名举人。此后,从24岁起,陈澧多次赴京参加会试考进士,历经19年之久,耗费了他的不少精力,始终未能考取。   严谨的教育家 从教数十载   陈澧从多年科举仕途的激荡生涯中深切体会到科举制的弊害,因此,他不再徘徊于科场,决定选择著书立说和培养人才的道路。   陈澧在青年的时候当过家庭教师,中年至晚年先后在广州的学海堂和菊坡精舍讲学,他从中年时起便担任学海堂的学长。学海堂位于越秀山上,是1824年由两广总督阮元创办的。陈澧青年时期曾在这里读书,参加过由阮元主持的考试,学业优秀,是学海堂的高才生。学海堂设学长多人,聘请德才兼备的学者或高才生担任,负责教学和指导学生研究学问,并编选师生所作文章,刊印成《学海堂集》。陈澧在31岁的时候被聘为学长,直到1867年,长达27年之久。   岭南文化的守护者   72年没有离开广州   陈澧的一生几乎都在广州度过,除了授任河源县训导两月多之外,没有外出任过官职。陈澧熟悉广州的人情风俗,了解广州的风云变化。这样,他的著作中对广州的论述就更具体,更生动,更实际。他在《荔湾话别图序》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当年荔枝湾的湖光水色、亭台楼阁的优美风景:“晨出永清门,乘紫洞艇,抵荔枝湾,泊海山仙馆,入门,步长廊,坐池上之堂。”I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10-12 12:31
                  回复
                    此文出自陈氏宗亲网。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10-12 12:34
                    回复
                      @爱你如丝美丽


                      20楼2013-10-19 00:15
                      回复
                        @爱你如丝美丽


                        21楼2013-10-19 00:15
                        回复
                          视频来自:土豆


                          22楼2013-10-20 0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