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春秋吧 关注:37贴子:2,898
  • 11回复贴,共1

【科普】古语称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下内容皆出自袁庭栋的《古人称谓》一书。
写的还不错,有空你们可以去看看。
在这里我只归纳一些和宫斗政斗有关的。


IP属地:云南1楼2013-10-13 14:37回复
    ps:根据剧情不同,对戏对象不同,所使用的自称,他称皆不同,这看情况而定,所以学会灵活使用。
    政戏中可用称呼
    【自称】
    ——皇帝可用自称
    【朕】这应注意在秦以前,“朕”是通用的自称,秦始皇的时候规定为帝王专用。
    【冲人】又作“冲子,冲昧”用于年幼帝王的自称。
    【孤/寡】帝王的谦称。秦汉以后就皇帝便不再用。“寡人”一般是诸侯王说的,有时候诸侯王的夫人也可以这么说。
    【一人】又称“余一人”殷周时期帝王的谦称。
    【不谷】前秦诸侯王自称。“不谷”意为“不善”,所以还是谦称。
    【小子】这个也是先秦特例。
    【眇身】这是嬴政最早用的,意为微小
    【眇躬】同上,躬就是身的意思
    ——大臣可用自称
    【我】这个就不解释了
    【余】此字基本万用。据考证甲骨文,金文里面就开始有这个称呼了。
    【吾】此字出现时间比我一字晚,但现在多数群都是禁吾汝的,应为感觉和非全古文的句子连用很怪。
    【台】发音是yi(二声)。出现于东周时期的金文中。
    【予】最早见于汉代,,这个字其实在古籍里使用频率是比“余”高的
    【身】最早魏晋时候开始用。
    【印】多用于先秦,后世少用。
    【侬】吴方言,魏晋开始流行。
    【俺】北方方言词汇。
    【咱】北方方言。
    【洒】唐以后在北方使用的方言词汇
    【ps:方言称谓可用于需要拉关系套近乎的戏中】
    ————————————以上为自称——————————————


    IP属地:云南2楼2013-10-13 14:53
    回复
      【对称(对别人的称呼)】
      ps:以下对称只能用在同辈或者上对下之间。一般是不能用在地位对高位上。低位对高位需要用各种尊称。
      【汝】老牌词,从甲骨文到明清一直被大量使用。
      【尔】东周铜器开始。
      ————以上两词都是对同辈和下辈才能用的对称,或者关系很好彼此之间不拘礼节也可以用,对长辈或高位的人不能用,所以宫斗中低位的称高位用这两个词是错误的,望注意。再者这两字连用则有轻蔑的意思。
      【若】西周金文上出现过
      【你】隋唐时有的,诗文里比较少见,其他基本万用。
      【戎】晋代以后很少见,最早见于《诗经》
      【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你”的敬称
      【伊】汉代以后作人称代词使用。
      【侬】对称,自称都可以。


      IP属地:云南3楼2013-10-13 15:04
      回复
        【谦称】
        【鄙人】古代最常用谦词。本义指住在荒郊野外的人。
        【鄙夫】同上
        【鄙臣】特指为臣者在异国君主,注意是异国君主前的自称。
        【鄙老】老年人的谦称。
        【卑职/官/吏】都是官场常用词。
        【贱臣】为臣者在君主面前的自称
        【愚】谦称,汉代就开始用。对年长一点的可以自称“愚弟”,长辈自称“愚晚”,对帝王可以说“愚臣”。
        【民】谦称,唐代就不怎么用了,考虑到会被误认为人民、百姓之类的意思,不建议使用
        【蒙】本义是覆盖,暗昧不明。
        【不才】这个很常用
        【不佞】意思是无才。最初用于王侯,少数可用于臣僚。秦汉以后,使用范围扩大。
        【不文】没有文采,可作谦称
        【小人】在王侯官吏,主人,长者之前都可以用。这算是个古今异义词了,一般不建议多用,易让半白误会
        【小子】至今还在用,现在多用他称
        【小可】谦称,唐宋以后多用
        【小我】非常客气的自称
        【小的】跟小人差不多。 后多用于奴才对自己的自称
        【区区】本义是很小,微不足道。引申用来自谦
        【学生】长辈,前辈面前都可以用。同辈之间也可以。
        【小生】多用于文士。
        【晚/侍生】明清官场里多用


        IP属地:云南4楼2013-10-13 15:13
        回复
          ——————————以下有些此意请特别注意——————————
          【小娘子】
          1、对少女的通称。可用以称他人女,亦可称己女。唐韩愈《祭女絮子文》:“阿爹阿八使汝你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拿子之灵。”宋欧阳修《答连郎中》:“承贤郎、小娘子见过。故人有佳儿女,朋友当所共庆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泛称年轻女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有一件,这里住不得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娘子若用得着小可时,就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新娶这房娘子,不上四年......这小娘子足不下楼,甚是贞节。”亦以称年轻的妻、妾。《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僧儿道:‘只是殿直一个小娘子,一个小养娘。’”《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刘]贵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后因没有子嗣,娶下一个小娘子,姓陈。”
          【姑娘】
          1、称父亲的姊妹。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辞别了姑夫姑娘,我就出去了。”《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姑娘道:‘此事美事。’撺掇侄儿快去。”《老残游记》第八回:“姑娘者,姑母之谓也。”
          2、称年轻的未婚女子。《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邓九公听见,道:‘姑娘,你几天儿就回来,这些东西,难道回来就都用不着了?’”亦特称女儿。《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道:‘......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
          3、妾的别称。《红楼梦》第三一回:“晴雯听他(袭人)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长姐儿)又往前走了两步,便听老爷吩咐道:“......大爷身边一时无人伺候,你二位大奶奶在我跟前讨你去给大爷作个身边人。’......太太听了,更加欢喜,便吩咐大家都称他作珍姑娘。”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姑娘。”
          4、称作风不正的女人或妓女。《红楼梦》第二一回:“因这媳妇妖调异常,轻狂无比,众人都叫他‘多姑娘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想来是将才串店的这几个姑娘儿,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两个。”《老残游记》第二回:“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
          【小姐】
          1、宋代称女艺人、妓女等。至清代犹有此称呼。宋洪迈《夷坚已志.傅九林小姐》:“其第二子曰傅九,年二十九岁,好狎游,常为倡家营办生业,遂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约窃负而逃。”清赵翼《陔余丛考.小姐》:“今南方搢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耳。”清梁章钜《称谓录.倡》:“按《履园丛语》,吴门称妓女曰小姐。形之笔墨,或称校书,或称录事。有吴兴书客钱景开者,常在虎丘开书铺,能诗,尤好狭邪。花街柳巷每经其品题甲乙,多有赠句。袁简斋先生每邀景开为狎友,命之曰小姐班头。”《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新嫂嫂]才说得一句‘堂子里格小姐’,陶子尧就驳他道:‘咱的闺女才叫小姐,堂子里只有姑娘,怎么又跑出小姐来了?’新嫂嫂道:‘上海格规矩才叫小姐,也有称先生格。’”
          2、称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我家小姐年长,要选良姻。须是三般全的方可来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养娘道:‘小姐,你今番到人家去,不比在老爷身边,只管啼哭,必遭打骂。’”
          3、元、明宫中,称宫女为小姐。明朱有炖《元宫词》:“帘前三寸宫鞋露,知是婹婹小姐。”


          IP属地:云南6楼2013-10-13 15:38
          回复
            ————————————以下为对丈夫的称呼——————————
            【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郎】
            根据“说文解字”所言,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郎君】
            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郎”这一称谓,因为单字称呼总显得很亲密,类似于“亲爱的,宝贝”之类;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金色郎君”


            IP属地:云南8楼2013-10-13 15:47
            回复
              ——————————————以下为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 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官当人及为管人,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
              【老爷】
              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
              【相公】
              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词意】一些此意)这一贴中便写过在早期,相公一词是指丞相位分的高官,故体现了男人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先生】
              “先生”, 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IP属地:云南9楼2013-10-13 15:55
              回复
                ——————————————以下总结那些年对太监的称谓——————————————
                【老公】“老公“这个词最初是指太监。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出自《枣林杂俎》)。
                【太监】这个词很熟悉,只做简单解释。太监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又可称:寺人、黄门、貂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内竖、阉宦、阉人(此有讽刺之意)
                (ps:基本只需注意这两个,其他称谓不做多解释,一般这些只可用于独白或写的小说中,对戏中不提倡用。但阉人一词可用,甄嬛传中则多次出现此词。)


                IP属地:云南10楼2013-10-13 16:09
                回复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
                  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秦始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 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
                  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 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 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历代多用 其制,但名称不一。唐代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 、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 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
                  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
                  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 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 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 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 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06 07:59
                  回复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 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 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 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 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 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 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 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 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 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 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 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 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 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 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 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 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 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 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 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 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 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 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 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 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 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 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 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 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 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5-10 18:34
                    回复
                      晋代那时候,少年和少女怎么互相称呼,就是初见的


                      IP属地:广东18楼2017-10-25 2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