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士苏代
告别了鬼谷求学中的数年寒暑,年轻的苏代终于又回到了故乡洛阳,还来不及洗去身上的风尘,尽享亲人离别重聚的欢愉,家中便迎来了一位身份显赫的故人。
这位故人,曾经是苏代年少时的好友,因为家境的缘故,他早于苏代步入仕途。所以当苏代结束鬼谷学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东周的重臣了。
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比较熟悉的缘故,故人一来,便开门见山:“此次前来,希望立刻见到苏秦先生。”
苏代的兄长,即当世最著名的大纵横家苏秦,此时正在六国之间,谋划自己轰轰烈烈的合纵事业,自然不可能前来,来者怎会不知?但苏代还是简单地说明了情况,然后询问道:“究竟何事如此紧急?玄卿不妨先说与我一听,苏代或许还可略尽绵薄之力。”
玄卿摇头:“此事事关重大,非以苏秦先生出面不可。他人之才,恐难当大任”言辞之中,似乎有对苏代颇为不屑。
苏代明晓他的意思,于是哑然失笑:“玄卿多虑了,激将法纯是多余,我愿为周君驱使,出使楚国。”
“你有几成把握?”
“那要看你对苏代,有几成信心。”
秦攻宜阳,楚国救之。而秦国乃是强国,即使是同属强国的楚国也不能直接对秦国用兵,所以决定教训一下与秦国亲善的东周,从而向秦国施压。
东周乃是小国,在强楚面前,无异于鸡卵对巨石,所以玄卿竭力主张与秦国和谈,从而避免与楚国的冲突。但是国中另一批人则主张进一步投靠强秦,以秦国威慑楚国。两派相持不下,国君也难以决断,在此关键时刻,玄卿本人必须留在朝堂之中,所以他必须寻找可靠之人,代替他出使楚国。
于是他找到了苏代,凭借着早年与苏代相交的经历,以及鬼谷子先生的大名,他相信苏代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过苏代桀骜,若要让他全力以赴,还需用一些手段。
苏代赞成玄卿的观点:“投靠秦国,则意味着与楚国绝交;此时周与秦亲近,所以楚国攻周之时,周国尚可以投靠秦,可是若以后秦攻周,周国又能投靠谁呢?”
于是苏代出使楚国。
“秦攻宜阳,乃是与楚为敌;而你们敢与秦国亲善,岂不是与我为敌?”朝堂之上的辩论一开始,楚王便发出了气势汹汹的攻势,将罪过全部推到东周身上,以掩饰自己以大欺小的事实。
苏代无意辩驳,因为即使逞口舌之利,证明了楚王以大欺小,也不能改变楚国进攻周国的计划,甚至还会增加楚王对自己和东周的厌恶。可是楚王的话,却让他在瞬间确实了自己的猜测:楚王进攻周,是因为他认为周与秦友善,而对楚国不利。
“禀告陛下,您之所以认为周与秦亲近,是因为有人扬言周与秦亲近超过了楚的人,他们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只是想让周归并与秦罢了,因为您若是因为听信这样的言论而攻打周,周必定归并与秦,周秦联合,对楚国是最不利的。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还要帮助秦国得到周呢?”
恍如一言惊醒梦中人,楚王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怕不能阻止周与秦的亲善,反而会促使这两国的结盟。
想到这儿,楚王便说道:“即使如此,秦与楚为敌,周与秦亲善,楚不能不对周有所作为,以显我大国风范!”
“大王若要有所作为,也并非必须妄动兵戈,平添杀戮,不如更加亲近与周,在周亲近秦的时候对它好,在周不亲近秦的时候对它也好,那么周必然与秦疏远,甚至绝交,从而归并于楚。这样一来,楚国不仅获得了周,更能在诸侯间赢得美名,对霸业必将大有裨益。”
“既然如此,容寡人再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