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8
  • 4回复贴,共1

·|凤舞倾城——乾隆帝荡平准噶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兴师致讨(1)
乾隆帝晚年写了一篇《御制十全记》,把他经手的重大战争及其取得的胜利称为“十全武功”,他自己得意地标榜为“十全老人”。这些战争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平定金川,一次平定台湾,攻打缅甸、安南各一次,两次攻打廓尔喀。《清高宗实录》,卷1414,9页。平定准噶尔被列为“十全武动”之首,这意味着对准部的战争发生较早,动用的力量较大,武功之盛突出。
居住在伊犁地区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从康熙中叶始,噶尔丹崛起建立割据政权,强极一时,既兼有各部,又统一天山南北,远及青海、外蒙,经其继承者策妄阿喇布坦、噶尔丹策零,一再挑起战争。康熙、雍正两朝发兵,多次征讨,虽然打败了准噶尔军事的扩张,却不能消灭准噶尔政权。乾隆初政,与准噶尔部议和,从西北地区撤回清军,划阿尔泰山作为喀尔喀与准噶尔游牧分界线,赢得暂时和平。直到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贵族因争夺汗位,先后出现五次内讧,使乾隆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出现了转机。
噶尔丹策零去世后,争夺汗位的内讧首先在他的子女身上展开,并逐步扩大。噶尔丹策零生有一女三子。长女鄂兰巴雅尔。长子喇嘛达尔扎,十九岁。次子纳木扎尔,十三岁。幼子策妄达什,七岁。蒙古风俗重视嫡庶,喇嘛达尔扎虽年长,因系庶子,“次子那木扎尔以母贵嗣汗位”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那木扎尔即“纳木札尔”。。


1楼2013-10-24 21:13回复
    纳木扎尔囚禁鄂兰巴雅尔。纳木扎尔年轻,其姐鄂兰巴雅尔帮助处理政务,并对纳木扎尔多方约束。结果引起纳木扎尔的不满,说鄂兰巴雅尔“欲效俄罗斯自立为扣肯汗(即女皇)”,把她拘禁起来,还杀死了一些反对他的宰桑。
    纳木扎尔囚禁其姐引起了部分贵族的不满,早就觊觎汗位的长子喇嘛达尔扎趁机与鄂兰巴雅尔的丈夫联合起来,杀死了纳木扎尔,推举喇嘛达尔扎继承汗位。喇嘛达尔扎为汗之后,受到贵族策零敦多卜家族的反对,他们企图拥立幼子策妄达什。但这个阴谋被发现,喇嘛达尔扎杀死策妄达什和达什达瓦,参与这一阴谋的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逃到了哈萨克。喇嘛达尔扎发兵三万进入哈萨克,务必捕获达瓦齐等以除后患。在这种危急形势下,阿睦尔撒纳被迫铤而走险,亲率精兵一千五百人,裹粮昼伏夜行,由闼勒奇山路突入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因自己系辉特部人,乃拥立达瓦齐为汗。这个达瓦齐本人昏庸无能,不久被贵族济噶尔打败,只是依靠阿睦尔撒纳的帮助才消灭了济噶尔。阿睦尔撒纳恃功自傲,不把达瓦齐放在眼里,达瓦齐也不甘心受人摆布,双方又在额尔齐斯河拉开战场,结果达瓦齐获得了胜利。
    准噶尔部长期内讧致使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艰难,迫使许多牧民逃离准噶尔部投降清朝,给乾隆用兵以推动。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达什达瓦被杀后,宰桑萨喇勒率上千户降清,清政府将降众安置在察哈尔地区游牧,编入蒙古正黄旗管辖。乾隆亲自召见萨喇勒了解准部内情,萨喇勒说:“今达尔扎妄自尊大,仿效汉习。每召对时,长跪请命,謦欬之下,死生以之。故故旧切齿,其危亡可立待也。”昭梿:《啸亭杂录》,卷4,《萨赖尔之叛》。此萨赖尔即“萨喇勒”。


    2楼2013-10-24 21:14
    回复
      乾隆十八年(1753年),杜尔伯特部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及车凌孟克率三千户降清。在此之时,不少大臣怕轻启边衅,主张拒降不纳。乾隆则认为降者有因:“达瓦齐与讷默库、济尔噶尔构兵不已,俱令车凌等相助。两家胜败既难预定,即幸而所从者胜,亦仍受其约束,不若归降大国,冀得安生。”乾隆主张受降,他下令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动用大批牲畜粮食送给三车凌降众,其中一次就赏给羊一万三千只,把他们安置在推河、拜达里克附近耕牧。次年五月,乾隆于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接见三车凌,封车凌为亲王,车凌乌巴什为郡王,车凌孟克、色布腾为贝勒,其他大小首领分别被封为贝子、公、台吉等,车凌带来的一百余名随员都被赏赐大批银两。乾隆同时还接见了达瓦齐派来索还三车凌降众的使者敦多克,从谈话中了解到准噶尔部“人心不一,甚属乖离”。乾隆因此下决心“明年由阿尔台、巴里坤两处进兵”《清高宗实录》,卷465,3页。。军机处拟定阿尔泰北路出兵三万,巴里坤西路出兵两万,其中动用八旗兵二万五千,蒙古兵一万五千,绿营兵一万,合计五万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月,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硕特部台吉班珠尔、杜尔伯特部台吉讷默库,共率兵五千、妇女人众两万人内附降清,清政府照例赏赐大批粮食牲畜接济。这年十一月,乾隆还打破清朝皇帝冬天留居北京的惯例,乘马三日,冒着严寒赶往避暑山庄,接见阿睦尔撒纳一行,封其为亲王,讷默库、班珠尔为郡王,其他首领分别为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官。乾隆接见阿睦尔撒纳时,以蒙古语问其内部变乱始末,并听取了阿睦尔撒纳、玛木特等人对进兵准噶尔的意见。清朝对准部用兵,历来都在秋高马肥之时,阿睦尔撒纳等人则认为春天更为合适,“欲乘彼马未肥,则不能遁”《清高宗实录》,卷449,10页。,认为这是有利时机,可一举成功。乾隆随即改变计划,定于明年二月两路进军。


      3楼2013-10-24 21:14
      回复
        阿睦尔撒纳带领两万人众降清,使准噶尔汗达瓦齐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由于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乾隆因此改变以八旗兵为主力部队的打算。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因清政府在西北两路进兵,向乾隆报告说“闽省藤牌兵精悍灵活”,可派往前线使用。乾隆的回答是:“朕此次即满兵亦不多用,仍以新归顺之厄鲁特攻厄鲁特耳。”《清高宗实录》,卷477,26页。清军的部署正是在这一作战方针指导下进行的。
        二十年(1755年)正月,乾隆以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永常为定西将军,萨喇勒为定边右副将军。新归降的讷默库、班珠尔、车凌、车凌乌巴什等人为各路参赞大臣。二月,乾隆命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率参赞大臣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郡王品级青滚杂卜、内大臣玛木特、奉天将军阿兰泰由北路进征,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率参赞大臣郡王班珠尔、贝勒品级札拉丰阿、内大臣鄂容安由西路进征。两路军队同时进兵,因为领兵主将均为投降之人,乾隆因此没有按惯例举行祭告礼。《清高宗实录》,卷480,3页。


        4楼2013-10-24 21:14
        回复
          兴师致讨(2)
          西路进展顺利。萨喇勒率西路三千兵由巴里坤出兵后,三月向乾隆报告,沿途准噶尔人纷纷来降。阿巴噶斯旧宰桑德济特之弟及儿子对萨喇勒说:“我等为达瓦齐残害,愿率属效力。”布噜古特部首领巴拉也表示:“达瓦齐暴虐,日望天兵。今诺海奇等三十余台吉俱我属下,愿投诚。”特别是侍卫瑚宝招降了拥有重兵的噶勒藏多尔济大台吉,对消灭达瓦齐势力起了极大的作用。噶勒藏多尔济派人报告:“达瓦齐残虐,众心解体,我与彼势埒,不相侵犯。自篡夺台吉以来,我屡劝不从……去岁向我调兵我不发,今岁令我备兵一万,我不备。大兵过时,我属照常耕种。”《清高宗实录》,卷485,19页。乾隆得知噶勒藏多尔济投诚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振奋,当即命令把他御用的数珠、荷包等物赐给噶勒藏多尔济,宣布封其为绰啰斯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并期待清军尽早俘虏达瓦齐。
          乾隆选择春天用兵,的确打了达瓦齐一个措手不及。二月,清军两路发兵时,达瓦齐一无所知,把主要精力用在征讨哈萨克上面。两个月后,阿睦尔撒纳 报告乾隆说:“大军进剿,达瓦齐尚未闻知,现欲往哈萨克集兵数千于额贝诺尔地方。”《清高宗实录》,卷487,21页。直到五月初,清西、北两路大军会师 于距伊犁仅三百里的博罗塔拉河,达瓦齐才从醉梦中醒来,慌忙率兵万余人退至伊犁西北格登山,阻山设营。五月十九日,清军在没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伊 犁,“沿途厄鲁特、回子等牵羊携酒迎叩马前”。清军宣布此次进兵目的是惩办首恶达瓦齐,其余概不追问,当地准噶尔人“无不额手称庆,所在人众,耕牧如常, 毫无惊惧”《清高宗实录》,卷489,9页。。
          两路清军从伊犁固勒扎渡口越推墨尔里克岭直抵格登山,班第令侍卫阿玉锡率二十余骑兵侦察道路。阿玉锡发现准兵解体,即乘夜袭其营,达瓦齐不知虚 实,率两千人逃走,余七千人皆投降清军。达瓦齐逃到南疆乌什城时,身边仅剩百余人。六月十三日,乌什城伯克霍吉斯慑于清朝的兵威,设计擒获达瓦齐及其子罗 布扎等七十人,送给定北将军班第。至此,盘踞伊犁七八十年的准噶尔割据政权被彻底消灭了。在此次战役中,清军还擒获了雍正初逃到伊犁的青海和硕特头目罗卜 藏丹津。


          5楼2013-10-24 2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