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典吧 关注:20贴子:1,198

回复:【读】老子他说---南怀瑾(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便是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一个比较接近的榜样。当然绝不可以 像他的曾孙刘彻——汉武帝一样,太好自知之明。或者同他末代青孙刘禅——阿斗 一样昏庸无知,那都是犯了基本原则的大过,不足为训。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诸子学说中,有关类似老子的“爱民治国,能 无知乎”的名言,也随处可见,例如:
慎到曰: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鬼谷子曰: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悻。一明一晦,众之所载。
《吕氏春秋》引周公旦曰:君子屈于不已知而伸于知己。 傅子曰: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 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
但能够透彻明白这些道理,用在济世之功的方面,千古以来,莫过于管仲。所 以他能辅佐太保型的齐桓公——小白,建立霸业,“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确非 偶然。那么管仲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表现,又在哪里呢?我们且看他对齐 桓公的建议: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主管外交使节)。
垦草入邑,辟上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主管农业水利垦殖开发)。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主管军事)。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证无罪,臣不如宾臀无,请立为大司理(主管司法)。


IP属地:陕西197楼2013-12-07 03:27
回复
    11章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IP属地:陕西200楼2013-12-07 21:45
    回复
      有上章“同功而异位”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 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担当任重道远的车毁,它能活用不休,轮转无穷的中 心关键所在,便是中空无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时也使多方面的力量, 归到中心点而返还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如“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造作大木车的车毂,它的中心 支点只是一个小圆孔。由中心点小圆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辐凑,外包一个 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由此而能担当任重道远的负载,旋转不休 而到达目的地。以这种三十辐凑合而构成一个大车的轮子来讲,你能说哪一根支柱 才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吗?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们是平均使力,根根都 发挥了它的伟大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但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点,却在中心的小 圆孔。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 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IP属地:陕西201楼2013-12-07 21:46
      回复
        透过这种物理自然的法则,便可了解修身成就的要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乎”的修养,要在中心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的妙用。如果用在施于大政,“爱民 治国,能无知乎”!便须如此车毂的中心,虚怀无朕,合众辅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诞,是捏土。填,是黏上。造 作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 在需要用它的时候,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
        了解这种与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盛满装载器物的容物价值。无论为后天修养 性命之道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与出而用世的“天门开阖,能无雌乎”!都 必须“虚怀若谷”,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2楼2013-12-07 21:47
        回复
          再次,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是室内的门,牖是窗窦。 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 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 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如要施之于用世之道, 便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的楷模。
          最后重复叮咛,无论是出世之道,与入世之用,必须要切实明白道在有无之 间的窍妙。因此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了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 “利用安身”的大法则。后来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于谭峭,发挥了道家学术思 想的物化思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名著《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 有无之间的妙用,阐发得隽水透辟之至,如说:
          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土在天地开辟后也。粉块为空,见空而不 见块,土在天地混沌时也。神矣哉!
          理解透辟如谭子的深度,真可说是“神矣哉”!既然是“神矣哉”的境界,我 们所说的都是狂言空话,不如就此煞住,无话可说了!


          IP属地:陕西203楼2013-12-07 21:48
          回复
            花花世界奈聋盲
            跟着前面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应运用的原则,顺理成章地说 出善于用物,而不被物所用的”重点。因此而提出严重的警告,要人们对于声、色、 货、利以及口腹之欲,加以节制,不要任性自欺而上当。本章原文,文从字顺,大 家读了就很明白,用不着多加解释。现在我们只从实际的经验上,提供一些报告, 以为大家的参考。
            像我们这一时代的人,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大半是由古老的农村社会出身, 从半落后的农业社会里长大,经过数十年时代潮流的撞激,在艰危困苦中,经历多 次的惊涛骇浪而成长,从漫长曲折的人生道途上,一步一步走进科技密集、物质文 明昌盛的今日世界。回首前尘,瞻顾未来,偶尔会发出思古之幽情,同时也正迷醉 于物质文明的享受。


            IP属地:陕西205楼2013-12-08 03:23
            回复
              例如由我们所看到的长辈,以及我们这一代,从幼小的时期,在一盏半明半灭 的青油灯下,“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诗书,慢慢到了有了洋油(煤气)灯,再 进到电灯(日光灯),以及彩色电影和彩色电视的今天。
              由惯听农村俚语的民俗歌谣,到达无线电的收音机,再进而发展到“身历声” 的高级音响,欣赏世界各地的名歌妙曲。


              IP属地:陕西206楼2013-12-08 03:23
              回复
                由穿钉鞋,打油纸雨伞,踩着泥泞的道路,上学堂读书,到骑脚踏车、摩托车, 甚至驾驶私家轿车(汽车)亲自接送孩子们上学读书的场面。
                由老牛拖车,瘦马蹇驴,单桨划船,到达机帆船、轮船、油轮货柜。由仰头上 空看四翼飞轮机开始,到达随时可以乘坐喷射航机环游世界的今天。
                由磨墨涂鸦到打字影印的数十年来,不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所读过的 书,无论在白天或灯光下面,并不亚于现代青年的努力用功,可是用到现在,老眼 还不太过昏花。当然在年轻的时候,也没有现代青年的近视水准。同时,也不会因 噪音的干扰而造成听觉不灵。


                IP属地:陕西207楼2013-12-08 03:24
                回复
                  但在物质文明的现代呢!由自然科学的进步,发展到精密科技以来,声、光、 电、化等的科技进步,促使声、色、货、利的繁荣。满眼所见,传闻所及,由父母 所生,血肉所成的五官机能,好像都已走样。无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不另 加上一些物质文明的成品,反而犹如怪物似的,而且应用失灵,大有不能全靠本来 面目应世之慨。
                  因此反复忆及《老子》本章的话,常常使人低徊有感,不胜惆怅。由机器人来 治事的日子,快要来临,甚至说,与外星人的交往,也不是幻想的虚言。那么,反 观我们今日的人样,真真假假,也就不足为奇,只当大家都在活世的大银幕上一番 表演而已。老子虽然为后人担忧,看来也是白费口舌,因为目盲自有眼镜架,耳聋 自有助听器,口爽自有营养片,发狂又有镇定剂。老子虽圣莫惊叹,一切无妨难得 的。


                  IP属地:陕西208楼2013-12-08 03:25
                  回复
                    本章所说的口爽的“爽”字,是指口腔舌头的味觉出了毛病。不是爽快的意义, 这要特别说明。例如中国古代医书所称的口爽,便是口腔乏味、食欲不振的意思。
                    驰骋畋猎,是古代最富于刺激性的个人户外活动,以及群众野外活动。它正如 现代人的观念,认为刺激才是享受,疯狂才够刺激。那么,这个老子,也就没得什 么好说了!


                    IP属地:陕西209楼2013-12-08 03:26
                    回复


                      IP属地:陕西210楼2013-12-08 22:09
                      回复
                        13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IP属地:陕西211楼2013-12-08 22:10
                        回复
                          宠辱谁能不动心
                          从十一章以来说明,人须能用物而不为物用,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 为的大用。因此再进而说明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 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 惊震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例如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一个老童生, 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经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 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关在房里洗澡。 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几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 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声小叫!儿了一听,吓得不敢大叫, 便轻轻地说:爸爸,你也是第几名考取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 声呵斥说:你为什么不先说。他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裤都还没穿上呢!这便是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一个写照。


                          IP属地:陕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2楼2013-12-08 22:12
                          回复
                            “受宠若惊”,大家都有很多的经验,只是大小经历太多了,好像便成为自然 的现象。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惊。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条街巷里,隔邻有一 家,便是一个主管官员,逢年过节,大有门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听说这家的 主人,因事免职了,刚好接他位子的后任,便住在斜对门。到了中秋的时候,进出 这条巷子送礼的人,照旧很多。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个最小的孩子,站在门口玩 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时送礼来家的熟人,手提着东西,走向斜对门那边去了。孩子 天真无邪的好心,大声叫着说:某伯伯,我们住在这里,你走错了!弄得客人好尴 尬,只有向着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来向我们说故事,感叹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说,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我们幼 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中,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预告 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 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 可贵了。
                            势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称,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于商场上的生意买卖, 只看是否有利可图而已。在战国的时候,赵国的名将廉颇,便有过“一贵一贱,交 情乃见”的历史经验。如《史记》所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 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IP属地:陕西213楼2013-12-08 22:13
                            回复
                              天下由来轻两臂
                              在我们旧式文学与人生的名言里,时常听到人们劝告别人的话,如“身外之物, 何足挂齿”。对于得意而受到的荣宠,与失意所遭遇的羞辱来讲,利害、得失,毕 竟还只是人我生命的身外之物,在利害关头的时候,慷慨舍物买命,那是很常见的 事。除非有人把身外物看得比生命还更重要,那就不可以常理论了!
                              十多年前,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爱情哲学的内涵是什么?我的答复,人 最爱的是我。所谓“我爱你”,那是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 你的时候便不爱你。因此,爱便是自我自私最极端的表达。其实,人所最爱的既不 是你,当然更不是他人,最爱的还是我自己。
                              那么,我是什么?是身体吗?答案:不是的。当你患重病的时候,医生宣告必 须去了你某一部分重要的肢体或器官,你才能再活下去。于是,差不多都会同意医 生的意见,宁愿忍痛割舍从有生命以来,同甘共苦,患难相从的肢体或器官,只图 自我生命的再活下去。由此可见,即使是我的身体,到了重要的利害关头,仍然不 是我所最亲爱的,哪里还谈什么我真能爱你与他呢!所以明朝的诗僧(木有)堂禅师, 便说出“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的隽语了!
                              “轻两臂”的故事,见于《庄子·杂篇》的《让王篇》。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 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 然而摆之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 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 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 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IP属地:陕西215楼2013-12-08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