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西方的学问很好学,中国的学问却越学越糊涂,搞得学生恨不得吐自己老祖宗一脸。其实中西方学问也分别代表了人一生中的两个阶段,西方的学问好比人年轻的时候年轻气盛,通俗易学,但是显得浅薄;而中国的学问却如饱经沧桑的老人,睿智深沉。或许应该将西方的学问定性为‘知识’,中国的学问定性为‘智慧’;知识是可以学的来的,但是智慧是学不来的,但是知识是有阶段性的,几十年之内可能会革新,到时候头脑中的知识越多反而禁锢越多;反观中国学问几千年来都在讲同一个东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表现形式变化,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
所以中国的学问重点在‘悟’,只要真正的中国学问,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不会落后,这种‘智慧’其实早已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面流淌,诸君只要看一个中国人无论你将他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会生活的很快乐。而这种智慧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现在有很多人批判、贬低、甚至是谩骂儒学,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人大多数是十分年轻,而且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所以提醒那些对儒学不以为然的人:就算你讨厌儒学也不要去贬低或者谩骂他,尤其是引入西方那种”先进“的学问,等你经历过人生的风雨之后,如果你还能有愉快的心境,你会豁然悟到”原来儒学的智慧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学的“
所以中国的学问重点在‘悟’,只要真正的中国学问,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不会落后,这种‘智慧’其实早已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面流淌,诸君只要看一个中国人无论你将他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会生活的很快乐。而这种智慧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现在有很多人批判、贬低、甚至是谩骂儒学,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人大多数是十分年轻,而且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所以提醒那些对儒学不以为然的人:就算你讨厌儒学也不要去贬低或者谩骂他,尤其是引入西方那种”先进“的学问,等你经历过人生的风雨之后,如果你还能有愉快的心境,你会豁然悟到”原来儒学的智慧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