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AMD与Intel激战正酣,那是桌面CPU升级换代最迅速的年代;后来Intel占据了市场优势,销售重心逐步转移向移动领域,桌面平台开始了“挤牙膏”节奏——在Haswell上市之前就有传闻Intel打算直接用Soc芯片代替现有的插座方案,虽然最后迫于各方面压力Intel出面澄清谣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桌面市场已经远远没有当初那样风光无限了。
■一场虚惊:Haswell正常更新
2013年6月份,Intel如约上市了第四代智能酷睿处理器,“DIY消亡论”不攻自破。不过Haswell的CPU性能的提升没有想象中那么给力,新一代GT3级别核芯显卡也无缘桌面平台,上市后反而是带动了三代产品的销量。
幸好Intel的市场策略一直是“取代更新”,新品上市后旧产品直接退市,剩下的就是下游清理库存了,Haswell上市半年,现在价格趋于稳定。而此前的“谣言”也并非凭空捏造,Intel依然留了一手桌面Soc方案:全新的“R系列”产品,整合了桌面平台不具备的GT3、GT3e级别核芯显卡,平台功耗变得更低,在市场外围打着擦边球。
■拖延战术:2014年只是“马甲年”
如果说Haswell的更新是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2014年的Haswell Refresh就真的是套了个马甲直接上市了。这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和Haswell相比并没有什么亮点,依然是22纳米工艺、DDR3内存,换而言之Haswell的生命周期直接被延长了一年,要等到2015的Broadwell才会被替换了
主板也没多大变化,一样是LGA1150,8系列芯片组更名9系列,H81保持不变,内存上继续用DDR3,原本上仅有的亮点“原生支持SATA Express”也在最近被爆“取消了这项功能”,那么9系列主板就成了彻头彻尾的“马甲”,反正Intel的市场“一直都很稳定”。>>
Intel有一套知名的“Tick-Tock”钟摆理论,第一年实现工艺更新,第二年实现架构改进,如此循环反复,当初Intel就是靠着这套策略在被AMD的打压中翻身,并放过来压制得AMD喘不过气。不过近些年来“Tick-Tock”的声音是越来越小了,甚至有消息称桌面的“Tick-Tock”会变成两年一更新。
也就是说,桌面平台的CPU将跳过Tick年(Haswell Refresh这样的过渡版不算),直接迎来工艺、架构双双更新的Tock年,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至少不用整天烦着担心家里电脑淘汰了,但另一方面也正反映了现在的CPU市场缺乏竞争,发展速度也随之变慢了。
■存在或者消亡?神秘的boradwell
在Intel路线图里的broadwell只是Tick年的产品,工艺进步到14nm,不过围绕着broadwell的话题却又很多——这是Intel路线图中主打SOC平台的处理器,从2012年开始就一直有小道消息在讲broadwell将放弃桌面DIY市场,直接推出与主板焊接在一起的BGA平台,“DIY消亡论”也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
而最新的消息是,Intel会在桌面平台会继续保留LGA封装的“K”系列,为超频玩家提供“便利”。至于我们普通消费者么……估计希望渺茫了。>>
如今Intel的目标很明确,一步一步扎实地改善功耗、提高核显性能,目的就是为了进军移动市场。实际上Intel刚发布不久的Bay Trail平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力推广二合一设备,通杀Android与Windows平台。手机与平板、平板与笔记本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未来的Intel是“移动”的Intel,这一点Intel在IDF大会上已经明确表示过了。
而今年上市的Haswell虽然性能提升量差强人意,但它很有可能会成为Sandy Bridge以来的又一代经典:原因很简单,生命周期长。甚至Haswell架构(包括Haswell Refresh)有可能会成为桌面市场最后的LGA产品了,或许未来的DIY会从玩硬件转化到外个性、玩外设——好吧,其实这样更烧钱。
最后,不知道应该算是坏事还是好事,虽然桌面平台缺乏竞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也让Intel能够大胆地去拉长战线,去搅局移动端,最终还是推动了IT技术的发展;只不过Intel你安排了这么长的Roadmap,难道就不怕AMD一个回马枪打得自己后院起火么?
■一场虚惊:Haswell正常更新
2013年6月份,Intel如约上市了第四代智能酷睿处理器,“DIY消亡论”不攻自破。不过Haswell的CPU性能的提升没有想象中那么给力,新一代GT3级别核芯显卡也无缘桌面平台,上市后反而是带动了三代产品的销量。
幸好Intel的市场策略一直是“取代更新”,新品上市后旧产品直接退市,剩下的就是下游清理库存了,Haswell上市半年,现在价格趋于稳定。而此前的“谣言”也并非凭空捏造,Intel依然留了一手桌面Soc方案:全新的“R系列”产品,整合了桌面平台不具备的GT3、GT3e级别核芯显卡,平台功耗变得更低,在市场外围打着擦边球。
■拖延战术:2014年只是“马甲年”
如果说Haswell的更新是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2014年的Haswell Refresh就真的是套了个马甲直接上市了。这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和Haswell相比并没有什么亮点,依然是22纳米工艺、DDR3内存,换而言之Haswell的生命周期直接被延长了一年,要等到2015的Broadwell才会被替换了
主板也没多大变化,一样是LGA1150,8系列芯片组更名9系列,H81保持不变,内存上继续用DDR3,原本上仅有的亮点“原生支持SATA Express”也在最近被爆“取消了这项功能”,那么9系列主板就成了彻头彻尾的“马甲”,反正Intel的市场“一直都很稳定”。>>
Intel有一套知名的“Tick-Tock”钟摆理论,第一年实现工艺更新,第二年实现架构改进,如此循环反复,当初Intel就是靠着这套策略在被AMD的打压中翻身,并放过来压制得AMD喘不过气。不过近些年来“Tick-Tock”的声音是越来越小了,甚至有消息称桌面的“Tick-Tock”会变成两年一更新。
也就是说,桌面平台的CPU将跳过Tick年(Haswell Refresh这样的过渡版不算),直接迎来工艺、架构双双更新的Tock年,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至少不用整天烦着担心家里电脑淘汰了,但另一方面也正反映了现在的CPU市场缺乏竞争,发展速度也随之变慢了。
■存在或者消亡?神秘的boradwell
在Intel路线图里的broadwell只是Tick年的产品,工艺进步到14nm,不过围绕着broadwell的话题却又很多——这是Intel路线图中主打SOC平台的处理器,从2012年开始就一直有小道消息在讲broadwell将放弃桌面DIY市场,直接推出与主板焊接在一起的BGA平台,“DIY消亡论”也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
而最新的消息是,Intel会在桌面平台会继续保留LGA封装的“K”系列,为超频玩家提供“便利”。至于我们普通消费者么……估计希望渺茫了。>>
如今Intel的目标很明确,一步一步扎实地改善功耗、提高核显性能,目的就是为了进军移动市场。实际上Intel刚发布不久的Bay Trail平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力推广二合一设备,通杀Android与Windows平台。手机与平板、平板与笔记本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未来的Intel是“移动”的Intel,这一点Intel在IDF大会上已经明确表示过了。
而今年上市的Haswell虽然性能提升量差强人意,但它很有可能会成为Sandy Bridge以来的又一代经典:原因很简单,生命周期长。甚至Haswell架构(包括Haswell Refresh)有可能会成为桌面市场最后的LGA产品了,或许未来的DIY会从玩硬件转化到外个性、玩外设——好吧,其实这样更烧钱。
最后,不知道应该算是坏事还是好事,虽然桌面平台缺乏竞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也让Intel能够大胆地去拉长战线,去搅局移动端,最终还是推动了IT技术的发展;只不过Intel你安排了这么长的Roadmap,难道就不怕AMD一个回马枪打得自己后院起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