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新闻称,南京开始试点对校车、机场大巴等柴油公用车加装“颗粒捕集器(DPF)”,这种装置可使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减少90%以上。“颗粒捕集器”的主体包括加热器、滤芯与电脑控制系统,当尾气经过滤芯,大量PM2.5会被截留,达到“口罩”的效果。
给车带上口罩,是有利空气净化的创新行为。雾霾在城市越来越严重,是一个大家都看得见的现象,光埋怨政府没啥意义,全民行动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环境。可喜的是这“行”也在逐渐多起来了。恒信钻石董事长李厚霖表示,“如何能改变被‘雾埋’的趋势?如何能让人类在发达的高科技与市场经济中同时能关注到最本质的原始需求?我们做不到政策层面的干预,也不是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时代英雄。但我们每一个个体或许都能从自己做起。少开一天车、少坐一次电梯、少开一盏灯、少用一张纸……个人如此、企业更应如此。”
恒信钻石倡导“绿色办公行动”,从小处着手,垃圾分类、午间熄灯一小时、节约用纸、变废为宝等等,号召每一位员工都能把环保的理念贯穿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李厚霖认为,“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为每个人的未来环境和生存作出努力。雾霾之下,行大于知。”
的确,在这个“空气,水,食物”这些人类生存必须的指标愈来愈可能成为奢侈品的今天,作为社会成员的细胞,每一个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便是对社会负责。
李厚霖还认为,政府在治理雾霾方面,国外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曾经著名的雾国——英国,作为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雾霾污染也曾深深困扰着英国人民。从1995年起,英国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上世纪80年代,伦敦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另一方面,英国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到2012年,绿色产业已成长为英国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领域之一。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4%。绿色行业将创造4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再过5—7年,绿色行业从业者将有120万人。
巴西、日本、美国,在政策、制度、行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给未来带来的恶果,行动起来,也还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