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西藏生死书》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密宗经典,其对藏族人的影响,尤其对藏人生死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盖人从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课题的智慧,这些内容具有强烈而广泛的心理学意义和现实的情绪调节功能。它引导人理性面对生死拷问,对于许多人所恐惧的死后的世界,死后的去向的问题它所展现的答案是:人必定走进漆黑的坟墓。~欢迎来到哲学辩论吧~但是它同时又采用一种关于死亡的神话设计出其他形象,展现死人国里有益而丰富的图景。对于思想来说,一切神话论述都是无谓的思辩。但是,对于情绪来说,这是一种治愈性的、有价值的活动;它可以给予存在以一种我们不想消除的声音。因此,在解决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情绪困扰问题时,提供一个来世幻想的神话较理性更具有可操作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详细讲解从死亡到来世投生之间的种种历程和遭遇,并提供各阶段证得解脱的方法来回答人们临终时的困惑,给人们一个充满机会的死后世界。再配上涅盘这一终极归宿,藏传佛教的彼岸世界使死亡不再那么突兀和绝情,一切都有了原因,人在死亡面前不再手足无措,而能够有所准备地踏上自己的死亡之旅。
荣格强调,如果一个人“相信”这些神话,或某种程度地信赖这些神话,那么他就与彻底不信这些神话的人一样。这种“一样”并没有对错之分,二者唯一的差别在于:“一方面,感到绝望的人正在走向虚无,而另一方面,相信原型的人则沿着生命的轨道前进,将继续在死亡中生活。当然,两者都无法确立,~欢迎来到哲学辩论吧~但是,一种人是对抗着本能生活,而另一种则是依从着本能生活的。”按照分析心理学的理论,顺应本能生活的人,他的精神不会陷入危机,而对抗本能生活的人,他的精神很容易陷入危机,产生分裂。因此,有关来世的说法不仅具有对情绪的治疗作用,更具有对人类精神健康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