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修金丹大道,先明先天铅汞,欲明先天铅汞,先知天根月窟,欲知天根月窟,先能明心见性,欲能明心见性,先诵真经万遍。
道门清静,非清静不能证道,法门广大,非守法无以得法,欲证无上大法,需得无上清静!――转载于网络
前辈语录:最好不要中断,也不要去评价背诵清静经的作用,藏之以密,才能领悟妙不可言的乐趣。
太上垂大慈悲,演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庶几信受者体枢法要,皆可相应,人莫非清静以为天下正,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於此矣。


清静经
道人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道门清静,非清静不能证道,法门广大,非守法无以得法,欲证无上大法,需得无上清静!――转载于网络
前辈语录:最好不要中断,也不要去评价背诵清静经的作用,藏之以密,才能领悟妙不可言的乐趣。
太上垂大慈悲,演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庶几信受者体枢法要,皆可相应,人莫非清静以为天下正,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於此矣。


清静经
道人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