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赵薇白瑞雪李宣良田兆运)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
到达月球前我在干什么?
来到月球之前,我并没有工作,而是被小伙伴着陆器背在肩上。12月2日我们被发射入轨,在一次惊险的“太空刹车”之后,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为了正正好好赶在月晨时降落月球正面的虹湾区,我跟着陆器一同环绕月球飞了8天。日子过得一点儿都不轻松:要忙着充电、测轨、定轨……都是些精细活儿。
12月14日,我们迎来了最惊险、最激动的一刻:降落在月球表面。要知道,在我们到来之前,月球已经有37年未曾见过地球访客了。
但是,在与月球“亲密接触”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会降落在它的哪一寸“土地”上。虽然技术人员设定了大致区域,但我们还是十分谨慎:着陆器背着我走走停停,不断勘查地形,避开石头和大坑。
说来惭愧,降落过程主要是着陆器的事儿,但是,打酱油的我也出了一身冷汗:从距月面15公里的地方下降,相对速度从比超音速飞机还要快几倍的1.7千米每 秒下降到0,实在惊心动魄。虽然7500牛的大推力发动机说过要帮我们落得准,着陆器兄弟的四条腿也可以减缓冲击力,但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毕竟,这是 我们代表中国航天器第一次拥抱月球啊。
降落的一瞬间,我跟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那么平稳、那么顺利!着陆器稳稳当当地站在月面上,展开太阳翼“翅膀”给我俩充电;我呢,则伸了个懒腰——展开“翅膀”和天线,沿着“滑梯”踏上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