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地域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幽州属地,秦汉属辽东郡,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东北光复曾以市建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营口县政府所在地。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大石桥市是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2°07′30〃--122°59〃,北纬40°18′--40°56′。南与盖州接壤,北与海城毗邻,东与岫岩相依,西倚营口市并与盘锦隔河相望。地域东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势东西狭长,东高西低,界限分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桥市古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1938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1946年4月成立营口县,1992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
大石桥市现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行政管理区,13个镇,25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非农业人口22万人。
大石桥市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3℃,无霜冻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内有天然人工河流28 条,河流总长578公里,水库14座,水域面积1.53万公顷。全市土地面积16万公顷。耕地面积5.22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2万公顷,旱田面积 1.9万公顷。林场面积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
大石桥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24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其中镁质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占全省的66.9%,保有储量43.63亿吨,占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其中,菱镁矿总探明储量30.06亿吨,保有储量29.19亿吨。
大石桥市文化底蕴丰厚,有距今28万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遗址、远古时期的巨石文化遗址石鹏、名贯北国的迷镇山娘娘庙等人文自然景观几十处。
大石桥市交通便捷畅达,哈大公路、哈大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桥市汇集。大石桥火车站是辽南铁路枢纽、国家一等站。大石桥市距东北第二大港口鲅鱼圈港45公里,距营口港23公里。驱车去沈阳、大连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半小时,去北京也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
大石桥市是全国科技百强县和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0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941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58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12亿美元,大石桥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强、整体形象好、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城市。
大石桥市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龙、金辉、群益、金鼎、永壮等企业集团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镁质材料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镁都---大石桥“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称号。亚洲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国内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和国内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新型集团均坐落大石桥市,全市拥有各类镁产品企业570多家,年产各种镁制品700多万吨,高品级镁制品的种类、产量、出口以及镁制品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位。大石桥市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130 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2°07′30〃--122°59〃,北纬40°18′--40°56′。南与盖州接壤,北与海城毗邻,东与岫岩相依,西倚营口市并与盘锦隔河相望。地域东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势东西狭长,东高西低,界限分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桥市古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1938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1946年4月成立营口县,1992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
大石桥市现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行政管理区,13个镇,25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非农业人口22万人。
大石桥市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3℃,无霜冻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内有天然人工河流28 条,河流总长578公里,水库14座,水域面积1.53万公顷。全市土地面积16万公顷。耕地面积5.22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2万公顷,旱田面积 1.9万公顷。林场面积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
大石桥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24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其中镁质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占全省的66.9%,保有储量43.63亿吨,占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其中,菱镁矿总探明储量30.06亿吨,保有储量29.19亿吨。
大石桥市文化底蕴丰厚,有距今28万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遗址、远古时期的巨石文化遗址石鹏、名贯北国的迷镇山娘娘庙等人文自然景观几十处。
大石桥市交通便捷畅达,哈大公路、哈大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桥市汇集。大石桥火车站是辽南铁路枢纽、国家一等站。大石桥市距东北第二大港口鲅鱼圈港45公里,距营口港23公里。驱车去沈阳、大连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半小时,去北京也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
大石桥市是全国科技百强县和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0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941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58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12亿美元,大石桥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强、整体形象好、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城市。
大石桥市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龙、金辉、群益、金鼎、永壮等企业集团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镁质材料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镁都---大石桥“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称号。亚洲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国内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和国内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新型集团均坐落大石桥市,全市拥有各类镁产品企业570多家,年产各种镁制品700多万吨,高品级镁制品的种类、产量、出口以及镁制品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位。大石桥市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130 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