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枞张氏吧 关注:510贴子:10,133
  • 4回复贴,共1

姥山张氏大讲堂(三):姥山张氏宗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问祖寻宗以来,我们是哪支张氏?我们迁桐之前出自何处何人?我们的一世祖是谁?我们的堂号是什么?我们的派行是什么?我们有哪些房头?哪些地方有我们族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许多宗亲。此前,我非常困惑这些问题,迫切希望获取所有谜底。随着宗谱纸质版和电子版的面世,这些谜底也慢慢地解开,我也慢慢地对整个家族有所了解。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恐有不当之处,玷污神灵,敬请各位宗亲批评和指正。


IP属地:安徽1楼2014-01-01 23:13回复
    张氏源流
    我张氏本出挥公。公讳挥,号天禄,黄帝五子。公主祀弧星,夜观星像,发明弓矢,获黄帝赐封公为弓正。弓正,也称弓长,职掌弓矢制造。后来,其子孙取弓长之意,始以张为姓,因此挥公为中华张氏鼻祖。
    大宋初期,传至耆公。公讳耆,字符弼,河南开封人,任枢密使、检校太师,加尚书左仆射、侍中,封徐国公,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越三世,传至叔夜公。公讳叔夜,字嵇仲,江西信州府永丰人,侍中耆公曾孙,以门荫调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二县,通判颍州,知舒、海、泰三州,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除总管,举兵勤王,累迁枢密院,卒于白沟,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当时,吾族为张氏望族,皆二公之功,因此二公皆为我张氏先祖。
    明中期,传至明公。公讳明,号慕白,江西永丰人,修职郎,忠文公张叔夜后裔。明宏治年间(1488年—1505年),公历任二尹,泽及生民。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公因志图林泉徙居桐城姥山之南。公开创姥山之基,为我张氏始祖。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1-01 23:14
    回复
      张氏支名
      我张氏祖居河北清河,宋初迁居河南开封,后再迁江南婺源,最终定居江西永丰。明宏治年间,由江西鄱阳瓦屑坝再迁安徽皖江地区,散居于马当龙虎之间。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我张氏始祖明公因志图林泉徙居桐城姥山之南,世居姥山保张家冲。清康熙年间,我张氏九世祖乘鳌公艰难创修宗谱,举明公为迁桐之祖,毅然独立门户,称桐城南乡姥山张氏,简称姥山张氏。因此,姥山张氏是吾族在张氏内部的正式支派名称,是我族区别于桐城内外其他张氏的主要标志之一。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1-01 23:15
      回复
        张氏派行
        迁桐初期,吾族从前谱牒沦散,命名间有参差。十余世后,吾族特从五世起万字下编次二十字:“万志之云永,启世自荣昌;大德应时选,兴朝必以良”。派行出自何人,今已无考,但简单的二十字寓意非常深,大意是万代传承的宏志就像蓝天白云一样永远存在,自此以后世代相传必将繁荣昌盛;崇高伟大的品德应该符合时代精神,兴旺朝廷(国家)必须依靠贤良人才。此外,其还藏有更深一层寓意:“万启大兴,永昌选良”,大意是万字辈开始大兴,欲想永昌必须选择贤良。从我姥山张氏发展的历程看确实也是如此,自一世传至五世,单五世(万)就有十五人,吾族自此历代人丁兴旺,而至所以如此是因为历代重耕重读,培养贤良,使家族得以发扬光大。


        IP属地:安徽6楼2014-01-01 23:16
        回复
          张氏分布
          据初步了解,今姥山张氏分布如下:
          (1)安徽
          安庆(罗岭镇等)、桐城(双港镇、金神镇、新安镇和嬉子湖镇等)、岳西(主簿镇)、庐江(冶山镇和石头镇)、舒城(庐镇镇)、霍山、东至(尭渡镇)、青阳(木镇镇、庙前镇)、石台、铜陵、芜湖(花桥镇、红杨镇)、南陵和祁门等地。
          (2)浙江
          安吉[章村镇、天子湖镇(原西母乡一带)、递铺镇(原安城镇一带)、溪龙乡等]等地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1-01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