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广西的时候,是因为小学课本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近一次听到广西的时候,是因为一位亲人在桂林,听她谈起桂林的山、桂水的水是那么美的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不知是因为自己看桂系的书看的多了,还是因为那里曾经是个染满血火的地狱,亦或是那里曾涌动着民族的血性。
我很想去广西,不是为了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不是为了泛舟北海,而是去看那里的血性,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一群人,因为这群人骠悍的民风,因为这群人的血性,更因为这群人改变了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如果说要寻找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群人,那么这群人无疑就是广西桂系。
孙中山时期,虽说有老桂系为了军阀利益而忽左忽右,但结果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到了北伐战争时期,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用一个星期,大败吴佩孚的部队,随而光复长沙,坚定了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决心。第一次北伐战争结束,争夺天下的军阀混战开始。
1936年,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新桂系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公开反蒋要求北上抗日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下这是第一次,同时也为同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提供了信心与思想上的支持。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人都知道新桂系的付出(此文桂系抗战史中的成就不作介绍),姑不论白崇禧任国军副参谋总长与李宗仁指挥下的台儿庄大捷以及桂系的整个抗战史,只谈下可亲的广西人民。据广西档案馆资料显示,抗战时期,广西共征调了100万兵员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兵,出兵之多在中国仅次于四川省,而按人口比例则居第一位,征调的兵员中,死伤人员已经无法统计。另据国民政府1945年统计,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全国之最,广西抗日时期出兵100万,人数仅次于四川,从人口比例讲排第一。
1944年桂林保卫战,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以及大量重炮。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桂林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桂林守军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着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着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到了11 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我很想去广西,不是为了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不是为了泛舟北海,而是去看那里的血性,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一群人,因为这群人骠悍的民风,因为这群人的血性,更因为这群人改变了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如果说要寻找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群人,那么这群人无疑就是广西桂系。
孙中山时期,虽说有老桂系为了军阀利益而忽左忽右,但结果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到了北伐战争时期,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用一个星期,大败吴佩孚的部队,随而光复长沙,坚定了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决心。第一次北伐战争结束,争夺天下的军阀混战开始。
1936年,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新桂系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公开反蒋要求北上抗日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下这是第一次,同时也为同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提供了信心与思想上的支持。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人都知道新桂系的付出(此文桂系抗战史中的成就不作介绍),姑不论白崇禧任国军副参谋总长与李宗仁指挥下的台儿庄大捷以及桂系的整个抗战史,只谈下可亲的广西人民。据广西档案馆资料显示,抗战时期,广西共征调了100万兵员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兵,出兵之多在中国仅次于四川省,而按人口比例则居第一位,征调的兵员中,死伤人员已经无法统计。另据国民政府1945年统计,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全国之最,广西抗日时期出兵100万,人数仅次于四川,从人口比例讲排第一。
1944年桂林保卫战,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以及大量重炮。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桂林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桂林守军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着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着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到了11 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