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吧 关注:27,173贴子:84,440
  • 18回复贴,共1

【小猫】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概整理了下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资料,额。。。时间紧迫,很多东西没弄好,发在这里求各路大神补充、指正,小猫望眼欲穿滴等着


1楼2014-01-04 15:25回复
    一 DNA水平的调控
    1 基因的扩增、丢失、重排
    1)基因丢失:只存在于一些低等生物体中。在细胞分化时,当需要消除某些基因活性时才发生。采用基因丢失的调控是不可逆的。
    2)基因扩增: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3)基因重排与变换: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这种方式被称为基因重排,是调节基因活性的一种方式。
    例如:免疫球蛋白结构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表达。


    2楼2014-01-04 15:27
    回复
      2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模板是染色质,染色质呈疏松或紧密结构,即是否处于活化状态是决定RNA聚合酶是否有效行驶转录功能的关键。活性染色质的结构变化:
      1)5′端“开放”型活性染色质结构
      活跃表达(特定的区域被松弛,形成自由DNA,可能是核小体结构的消除或改变)的染色质超敏位点大多位于基因5′端的启动区,是染色质结构规律性变化的结果,这个部位易于被核酸酶降解。
      2)DNA拓扑结构的变化 (?)


      3楼2014-01-04 15:28
      回复
        3 组蛋白对DNA的调控
        1)组蛋白的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转移酶通过使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组蛋白N端“尾巴”(主要修饰位点)上赖氨酸残基(主要是H3 H4)的乙酰化中和了组蛋白尾巴的正电荷,降低了它与DNA的亲和性,导致核小体构象发生有利于转录调节蛋白与染色质相结合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基因转录的活性。转录抑制主要是由于新产生的HDAC/Rpd3复合体专一性结合某个或某类基因启动子区附近的组蛋白位点使之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结构发生不利于基因转录的变化。
        例:
        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蛋白与E2F类转录因子相结合进一步招募去乙酰化酶,使这类基因的启动子区发生特异性的去乙酰化反应,导致该区段染色质浓缩失活。
        有实验表明,DNA甲基化诱导了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使靶基因转录受抑制。
        2) 组蛋白的甲基化
        一般发生在H3 H4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上,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极大地增加了组蛋白修饰和调节基因表达的复杂性。组蛋白的甲基化与基因激活和基因沉默相关,与其他修饰相比,甲基化方式是比较稳定的。
        3)组蛋白的泛素化
        组蛋白的泛素化修饰位点为高度保守的赖氨酸残基(主要为H2A H2B),但与经典的蛋白质泛素调节途径不同,不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但是能够招募核小体到染色体,参与X染色体的失活,影响组蛋白的甲基化和基因的转录。


        4楼2014-01-04 15:29
        回复
          4 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诱异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主要修饰位点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鸟嘌呤。5-甲基胞嘧啶主要出现在CpG序列。
          机理:DNA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B-DNA——Z-DNA。同时CPG甲基化增加了胞嘧啶残基突变为可能性。
          例: 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
          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其中有一条失活,我们叫它巴氏小体,没有活性,并且存在X染色体失活中心(xic)。失活中心要与X染色体的一个基因xist的产物RNA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后者构象变化,异致X染色体失活,活性X染色体上的xisc基因总是甲基化的,而失活的X染色体上该位点都是去甲基化的。


          5楼2014-01-04 15:30
          回复
            二 转录起始水平的调控
            DNA上存在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顺式作用元件,在一系列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下起始转录。反式作用因子通过它的DNA结合结构域与顺式作用元件识别 、结合,通过转录活化结构域与RNA聚合酶等其它反式作用因子结合以稳定转录起始复合物。
            具体地讲,RNA聚合酶Ⅱ起始mRNA的转录为:
            TFⅡD的转录启动因子和TATA框结合形成复物体,为RNA 聚合酶Ⅱ指明结合位置。现在已和TFⅡD含有种蛋白,一种是识别TATA框的TBP(TATA-binding protein),是30KDa的小蛋白。另一些亚基称为TAFs(TBP结合因子,TBP-associatedfactors)。有的TAFs是和TBP等当量的。而另一些TAFs存在量较少。很可能TFⅡDs含有不同的TAFs来识别不同的启动子。
            。。。。。。后面的太复杂了木有弄懂,求补充


            6楼2014-01-04 15:32
            回复
              三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真核生物RNA转录后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的过程中也会进行调控。
              1) 选择不同的5′起始点或者3′加尾点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
              2) 特异性选择性拼接,表达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蛋白。
              3) mRNA的化学修饰。
              4) RNA编辑,通过位点特异性脱氨基作用和引导RNA指导的尿嘧啶插入或删除。
              5) RNA的再编码 ,通过移位、核糖体跳跃、终止子通读(硒代半胱氨酸、吡咯赖氨酸)从一个mRNA产生两种或多种相互关联但又不同的蛋白。
              6)mRNA有效性的调控(丝心蛋白)。
              7)在mRNA通过转运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时对基因的调控。


              8楼2014-01-04 15:34
              回复
                五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1)去除肽链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2)去除信号肽
                3)二硫键的形成及氨基酸的共价修饰
                4)蛋白质的糖基化
                5)蛋白质前体剪辑
                6)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


                10楼2014-01-04 15:35
                回复
                  好喽,后天考试,悲催的楼猪还有仨门没看,背书去了
                  另外,祝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切顺利,借用下吧主的成语,旗开得胜、加油


                  11楼2014-01-04 15:42
                  回复
                    哇塞,太牛逼,给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04 17:02
                    收起回复
                      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04 23:48
                      收起回复
                        呵呵,这个我要加友情连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1-08 22: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