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408年的一位古代民俗学者,我的研究方向是20世纪末21世 纪初的中国民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俗节日也特别的多,比如重阳节、比如端午节、比如春节。这些节日距今相隔已有数百年,历史资料残缺不全,如何研究这 些古代民俗的内涵,如何使之重现,是许多学者致力的研究方向。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最新的学术成果,研究的课题在几百年前流行于神州大地的中华民族传 统佳节之一——高考节。
高考节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兴于七十年代末。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每年的时间都不固定,但基本都会集中在六月。有学者宣称,古代高考节 的起源是对知识之神的崇拜,人们在这一天献出自己的孩子,向高考之神供奉祭品,祈祷人类知识传承永不断绝。古人对于高考节的热情前所未有,根据研究,几乎 每个未成年人都要花上三年时间来筹备过节,而他们的直系亲属几乎也要花同样的时间。
高考节的最初动机和细节已经无法考证,但从神学框架进行考虑的话,可以推测出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 一阶段,静默仪式。高考节与其他中国传统佳节最大的不同是,它特别安静。可以这么说,高考节是中国最安静的一个节日。熟悉中国文化和民族性的人都知道,一 个典型的中国节日,应该是热闹的。但高考节却不是这样。从高考节前三天开始,所有参与节日的人都变得特别安静,甚至不允许周围环境有一点噪音,唯恐这样会 触怒高考之神。这一点,与印度教的静默节很相似——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连载歌载舞都不许,更别说汽车鸣笛或者深夜施工了。
第二阶 段,叫做献祭仪式。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两天,每一个家庭都会把自己的适龄子女献出来,放在祭坛之上。祭坛是矩形房间,里面会容纳二十到三十名未成年人,通常 会安排两到三名成年神职人员协助。全国参与这个仪式的未成年人有数十万人,遍布几乎每一个省份,他们会在同一时间进入祭坛。
虽然高考节的基 本内涵,是献出子嗣蒙神悦纳。但一些学者误解了献祭的意思,不是指肉体的牺牲,而是精神上的奉献。这些未成年祭品们需要做的,是佩带着由教育部开光的法器 “准考证”,进入祭坛。他们会得到一些纸,纸上事先印有高考之神的神谕,他们必须要在两天之内,分别用文字、数字、外文化圈字母表以及更为玄奥复杂的理论 体系——出土文献将之称为理综和文综——在纸上写下与神谕相应的回答,这视为与高考之神进行交流。在之前三年,这些苦修者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刻苦的针
高考节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兴于七十年代末。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每年的时间都不固定,但基本都会集中在六月。有学者宣称,古代高考节 的起源是对知识之神的崇拜,人们在这一天献出自己的孩子,向高考之神供奉祭品,祈祷人类知识传承永不断绝。古人对于高考节的热情前所未有,根据研究,几乎 每个未成年人都要花上三年时间来筹备过节,而他们的直系亲属几乎也要花同样的时间。
高考节的最初动机和细节已经无法考证,但从神学框架进行考虑的话,可以推测出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 一阶段,静默仪式。高考节与其他中国传统佳节最大的不同是,它特别安静。可以这么说,高考节是中国最安静的一个节日。熟悉中国文化和民族性的人都知道,一 个典型的中国节日,应该是热闹的。但高考节却不是这样。从高考节前三天开始,所有参与节日的人都变得特别安静,甚至不允许周围环境有一点噪音,唯恐这样会 触怒高考之神。这一点,与印度教的静默节很相似——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连载歌载舞都不许,更别说汽车鸣笛或者深夜施工了。
第二阶 段,叫做献祭仪式。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两天,每一个家庭都会把自己的适龄子女献出来,放在祭坛之上。祭坛是矩形房间,里面会容纳二十到三十名未成年人,通常 会安排两到三名成年神职人员协助。全国参与这个仪式的未成年人有数十万人,遍布几乎每一个省份,他们会在同一时间进入祭坛。
虽然高考节的基 本内涵,是献出子嗣蒙神悦纳。但一些学者误解了献祭的意思,不是指肉体的牺牲,而是精神上的奉献。这些未成年祭品们需要做的,是佩带着由教育部开光的法器 “准考证”,进入祭坛。他们会得到一些纸,纸上事先印有高考之神的神谕,他们必须要在两天之内,分别用文字、数字、外文化圈字母表以及更为玄奥复杂的理论 体系——出土文献将之称为理综和文综——在纸上写下与神谕相应的回答,这视为与高考之神进行交流。在之前三年,这些苦修者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刻苦的针